一、伺服电机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伺服电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由于直流伺服电机存在机械结构复杂,维修工作量大包括电刷、换向器等则成为直流伺服驱动技术发展的瓶颈。随着微处理技术、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的成熟和电机永磁材料的发展和成本降低,交流伺服系统得到长足发展并将逐步取代直流伺服系统。
  交流伺服电机作为控制电机类高档精密部件,其市场需求将稳步增长,近5年内其应用前景将十分看好。
  (一)专用型伺服电机的市场需求不可忽视
  针对客户具体单一应用,由于其特殊的技术和成本指标,通用伺服产品(包括进口产品)很难达到要求,这就需要量身定制,在原有伺服电机驱动器中嵌入用户特定的运动控制功能,可大大降低产品成本。这些典型行业客户需求具备一定批量,同时要求有较高的可靠性。北京和利时电机技术有限公司的数字伺服产品在纺织设备、印刷设备、电梯设备、机器人等行业已有成熟的应用。
  (二)智能型伺服电机将得到广泛应用
  在通用伺服驱动器的基础上,附加一些PLC和运动控制功能,加上本身具备的网络通信功能,形成一个独立的单轴运动控制器,独立完成一定的运动控制功能,如:点到点定位等,可广泛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等应用领域。
  近几年,华中数控、广州数控、航天数控、中盛科技等的伺服驱动器及电机产品已相继进入产业化阶段,但还主要是集中在数控机床行业,功率规格在400W以上,没有针对整个自动化控制行业形成全系列规格标准产品。由于中国为制造业大国,除数控机床行业外,其他行业对各种规格伺服电机需求量逐年增长,为此,国外伺服电机生产厂商陆续计划或已经在国内设置独资工厂,利用本地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批量生产各种规格的通用型伺服电机产品。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伺服电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国内伺服电机的设计生产技术已趋于完善,目前主要是朝标准化,系列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只有一定规模才能有高可靠性和价格低廉而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但国内伺服电机的全数字驱动器技术还比较落后,主要局限于欠缺实用的电机数字控制算法和高可靠的功率模块,这样大大限制了国产伺服电机的推广。
  二、伺服电机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伺服电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伺服电机未来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一)智能化
  现代交流伺服驱动器都具备参数记忆、故障自诊断和分析功能,绝大多数进口驱动器都具备负载惯量测定和自动增益调整功能,
  (二)高效率化
  尽管这方面的工作早就在进行,但是仍需要继续加强。主要包括电机本身的高效率比如永磁材料性能的改进和更好的磁铁安装结构设计,也包括驱动系统的高效率化,包括逆变器驱动电路的优化,加减速运动的优化,再生制动和能量反馈以及更好的冷却方式等。
  (三)直接驱动
  直接驱动包括采用盘式电机的转台伺服驱动和采用直线电机的线性伺服驱动,由于消除了中间传递误差,从而实现了高速化和高定位精度。直线电机容易改变形状的特点可以使采用线性直线机构的各种装置实现小型化和轻量化。
  (四)一体化和集成化
  电动机、反馈、控制、驱动、通讯的纵向一体化成为当前小功率伺服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
  (五)从故障诊断到预测性维护
  随着机器安全标准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障诊断和保护技术(问题发生的时候判断原因并采取措施避免故障扩大化)已经落伍,最新的产品嵌入了预测性维护技术,使得人们可以通过Internet及时了解重要技术参数的动态趋势,并采取预防性措施。
  (六)小型化和大型化
  无论是永磁无刷伺服电机还是步进电机都积极向更小的尺寸发展,比如20,28,35mm外径;同时也在发展更大功率和尺寸的机种,已经看到500KW永磁伺服电机的出现。体现了向两极化发展的倾向。
  (七)高速、高精、高性能化
  采用更高精度的编码器(每转百万脉冲级),更高采样精度和数据位数、速度更快的DSP,无齿槽效应的高性能旋转电机、直线电机,以及应用自适应、人工智能等各种现代控制策略,不断将伺服系统的指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