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1510 0
2009-05-17

原帖地址:

http://zhangfan01.blog.sohu.com/116558556.html

对于企业高管的薪水问题,现在经常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该不该给高管们高薪?该给多少?新闻媒体和大众的参与,使得这些问题似乎越来越复杂。其实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解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高管值多少钱?为了解决这一命题,我们就不得不回归到企业发展的本质上去,即企业的内在驱动因素

一个人每天能正常的呼吸、运动、生活,是因为身体内在有心脏、肝脏、肠胃等器官的协调运作,使得身体每时每刻都保持着一个正常的健康状态;一辆汽车能高速行驶,是因为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等内部装置在正常运转。同样的,一个企业能成长、发展并进行着持续地经营,一定有内在的驱动因素。这些内在的驱动因素,如同人体的器官和汽车内部的器件,只有健康而协调的一起发挥作用,才能产生一种合力,推动企业向前成长和发展。

在我看来,企业的内在驱动因素可分为四种,如下图所示,分为:资金(来自借款和股东投入)、非资金生产要素(资金无法购买的产品要素)、管理层才能(高管的企业管理能力)以及员工团队的执行力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资金,是一个企业的血液,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资金可以买来固定设备、厂房、原材料等;对于服务行业来说,可以买来服务场所、服务软硬件等。资金一定是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因为几乎大部分的生产要素都是可以用钱买来。换句话说,只要是钱可以购买得到的生产要素,都可同一划归到“资金”这一概念中。所以,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没有足量的资金,企业就无法购买到足够的生产要素。

非资金生产要素:虽说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钱也不是万能的。有些生产要素是用资金买不来的,如一些特殊的生产技术、企业独特的品牌价值和文化等等。对于Intel而言,只要其还打算在半导体行业继续经营,绝对不会出售自己核心的CPU制造技术和工艺流程;如苹果,其内在的创新力和艺术感的企业文化,单纯用钱是堆砌不出来的。所以,有一些独特的生产要素是资金无法购买或购买不起的,这种可称之为非资金生产要素。

管理层才能:有了资金和非资金生产要素,还需要人来管理。因为钱和要素都是死的,必须要人的力量注入进去,才能使得这些要素能以最合理的方式“活”起来,为企业创造价值。于是,管理层(高管)就有了存在的必要,管理层就是一种统筹管理所有资源、做出决策运用各种要素的团体。

员工团队的执行力:民间有句俗话,光说不练傻把式。即便一个企业有了充分的资金及非资金生产要素,同时也有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来管理,但如果没有一个能高效贯彻管理层决策的员工团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员工团队是最终的执行者和运作者,是贯彻管理层决策的团体。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员工团队的执行力不足,哪怕这个企业资金充分、要素齐全、管理层优秀,最终也会导致执行和运作扭曲了管理层的决策初衷。

只有以上四种内在驱动因素协调运作,才能最高效地整合利用所有要素,保障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这也是四种内在驱动要素的内在义务。但承担义务的同时,这四种内在驱动因素是有权利的,这种权利就是要求合理的回报,对于企业来说也是成本。

“资金”的成本:企业的资金一般来自于两种渠道,对外借款和股东投资。

  • 借款:或是向银行贷款、或是非银机构融资,都需要偿还本金和利息。偿还的利息,就是借款的成本。如目前的银行一年贷款基准利率为5.31%,一些民间的借贷则实质可能高达30%,这都是很具体的要求。
  • 股东投资:作为发起人或增发股份,股东以资金本的方式注入资金到企业。除合伙制企业外,企业一般是无需“还钱”的,股东一般只能通过转让股份变现。但股东也是需要回报,如每年的分红。举例而言,风险投资作为股权投资的一种,有可能要求50%以上的IRR。

“非资金生产要素”的成本:非资金生产要素是用“钱买不来的”,但不代表不需要成本。如要研发出本企业一种独特的技术,企业肯定需要支付足额的研发成本和资源支持,还有可能以失败而告终;如企业要打造出一种团结奋进的企业文化,就必须支付相当的成本,通过宣传、培训、活动等方式建设企业文化。以上过程中需要支付的成本和费用,就是非资金生产要素吃掉的那一部分“成本”。

“管理层”的成本:管理层的成本,即是高管们应当支付的薪水,也就是开篇我们提到的这个热门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分析,一种是“市场价格法”,一种是“价值分析法”。

  • 市场价格法:即在人才市场上,这些高管的市场价格是多少。如同其他商品一样,在高端的人才市场中,高管作为商品也是有供给和需求,这种人才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了市场的价格。那么,是否应该按市价支付高管薪水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明白一个前提,即高管所在人才市场是否有效。如果人才市场高度有效透明,形成的价格非常合理,那么当然应该按市价支付工资。但在我个人看来,事实上人才市场,尤其是高端的人才市场是非常无效且不透明的市场,难以形成合理有效的价格。美国、中国当前对于金融高管高薪的争论不休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 价值分析法:人才市场的无效性,导致了高管市场价格的偏离,所以价值分析法可能更为重要。价值分析法即是分析管理层创造了多少价值,根据他所创造的价值给出其薪水成本。反过来说,如果管理层没有为企业创造良好的价值,即便其身价很高,企业又有什么理由来支付如此无厘头的高薪呢?

价值分析法的道理看似简单,其实非常难以评估,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评估方法或模型。很多企业均是以KPI或是年终业绩的方式来进行简单考核,这肯定是不科学的。因为如以上分析,企业内在的驱动因素就有四种,很难判断到底是何种因素最终导致了KPI的完成或业绩优秀,现代企业的绩效评估机制根本没有分离评估,只是将最终的业绩统统算到管理者的头上。事实上,好的业绩不是证明管理者才能的充分条件,坏的业绩也不可能完全是管理者的错误。

价值分析法或许难以直接量化评估,但通过间接的方法也能得出结果,这首先需要评估“员工团队”的成本。

“员工团队”的成本:员工团队的成本,即是为了保障员工团队的执行力所支付的成本。这不仅包括激励机制的内容,或是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成本,还包括员工的技能培训、忠诚度培养等众多项目。为了保持员工团队执行力和战斗力,企业每年一定会支付具体金额的成本,如工资、福利、培训成本、节假日活动成本等等。以上这些,就是员工团队的成本。得出这一成本后,管理层的成本就呼之欲出。

简单举例而言,一个企业如在2008年创造出1000万的“新增价值”,这1000万的“新增价值”扣除了资金成本(假设借款利息100万,股东分红150万),扣除了“非资金生产要素”的成本(假设研发费用摊销50万,品牌宣传费50万),再扣除了“员工团队”的成本(假设人力资本300万,其他费用50万),那么剩下的300万(1000万-250万-100万-350万)就是管理层的创造价值

那么,计算出管理层创造的价值,高管应该给多少钱这个问题,似乎也有了一条新颖的解决思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