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多处释放出宏观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房地产政策调整和转向的信号,值得关注。
对于一季度的经济工作,在肯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同时,仍然强调“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一些实体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市场风险点增多”。
关于未来宏观政策的应对是会议的核心和最大看点。笔者总体的判断是,在一季度宏观经济出现了2015年年底和2016年年初以来一些偏离预期的变化的情况下,对于下一步宏观政策究竟如何走,以及对宏观经济的总体的解读,似乎出现了分歧。会议着重解决对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判断,以及政策是否随着宏观经济的变化而调整。
一季度宏观经济偏离预期的地方主要有:
一是货币政策超预期,无论是新增贷款、新增社会融资额,以及广义货币的供应量,都大大超出了市场的预期,新增贷款和新增社会融资额创下历史新高;
二是房地产的表现超预期。一季度房地产的数据拉出了一条真正的V型反弹,房地产投资大幅度反弹,房地产销售量和销售额反弹,进入房地产的资金加快,开发商购地的信心空前。2016年房地产的主旋律是去库存,但是,市场最热的却是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疯涨。一线的疯涨打乱了房地产的整体部署,导致调控提前到来,也导致风险加剧,影响了三四线去库存的政策努力;
三是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反弹,期货市场投机过火。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期货市场上演“黑色疯狂”,一根螺纹钢搅得期货市场天翻地覆,包括煤炭、铁矿石等“黑恶势力”掀起市场的疯狂,钢材价格回升,煤炭价格反弹,铁矿石价格暴涨,螺纹钢价格让人目瞪口呆。钢铁价格上涨,让一些已经灭火的钢炉重新点火开工,去产能的努力面临极大的挑战。
四是在投资反弹的同时,民间资本投资的增速仍然在下滑,民间投资占投资的比重再下降,民营企业家对未来的信心仍然不足。另外,由于一季度数据的超预期反弹,一些人对中国经济盲目乐观的情绪开始膨胀。在这种情况下,对宏观政策进行重申或者调整极为必要。笔者研读会议公报,认为有以下几点极为重要:
第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微调明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ZF工作报告,提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基本表述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周小川在两会期间甚至将货币政策解读为“稳健偏宽松”。这次会议的表述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提“灵活适度”,货币政策收紧的意图应该是极为明显的。
第二,房地产政策纠偏。会议提出“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有序消化房地产库存,注重解决区域性、结构性问题,实行差别化的调控政策。”按照笔者的理解,这个表述和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的表述有明显的不同。一是在去库存的时间上,不再急躁,而是强调“有序”,因为很多地方的库存绝不是靠短期的刺激政策可以解决;二是更加强调“区域性、结构性的问题”,强调“差别化的调控政策”,很显然,中央对一季度一些城市的疯涨是不乐意看到的;三是更加强调“住房制度改革”,制度建设仍然是未来的重中之重,而不是完全的调控思维。房地产政策的调整意味着,一线城市的疯涨基本落幕。
第三,不因经济数据的反弹,忘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大事。强调“坚定不移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和“确保党中央确定的政策不走样、不变形,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这意味着,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五大任务仍然将着力去做,这是中国经济之福。会议特别指出“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重视创新的地区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这在以前的文件里没有见到过。
第四,安抚民间资本,强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这是必须的。
最后,在下一个阶段的针对性工作上,提出的五个工作要点耐人寻味。确保股市的健康被放到非常显著的地位,这一点值得更进一步的研究,对2016年股市的表现应该会起到很大的导向作用。其他如人民币汇率、房地产、就业和物价,都是一季度反应出来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就业问题,明确提到去产能的行业的职工就业问题。这肯定会成为2016年宏观经济中的一件大事。至于物价,尽管一季度在猪的带动下涨势凶猛,但总体而言,仍然处在温和的区间。但中央政策提“要关注物价变化”,也是对货币过度投放之后通胀反弹的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