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人的学术独立性和学术自由精神已经被“阉割”了,所以大家在金钱上和搞派系,“行走江湖”方面才表现得比较旺盛。练内功,坐冷板凳,或者深入实践认真调研的没有了。当然,天分和学术创造性可能在“应试教育”中从小学到中学已经被提前“阉割”了。噫吁兮,叹夫现状,公开场合失身失声,暗中闷骚游走江湖。
即使坐冷板凳的的,天分和创造力在中学到大学阶段已经很和谐了,也很难出成果了,所以或者复制,或者浪费纸张来出些“垃圾成果”。象杨小凯那样有点“叛逆精神的”,不知道是不是只有出国会比较好。
根据帕金森定律,一个“庸俗无能的经济学家”会喜欢培养出一批类似的“经济学人”,既不威胁自己的地位,又可以形成“学术江湖”,搞个千仞派,一统小江湖,做秀“经济会”。然后用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然后就可以一群河蟹了。
是应试体制和培养体制的问题吗?中国的经济学好像暂时除了做秀,就是迷惘ing……或者直接捣浆糊,走穴赚钱去也!
千万别太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