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林男 宋一平 来源:世界经理人
见陈春花前,有位企业家朋友托我带个问题:“在一个企业里,决策层和执行层往往分离,比如万科的王石和郁亮,当两个层面有冲突出现时,如何协调两个层级的行为?如何保证决策层的意志和决策贯彻下去?”
想必是这位朋友的切肤之痛。
陈春花拿到问题却说:“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对的,决策跟执行必须合一。比如王石跟郁亮,他们俩必须在决策上达成共识,才会有郁亮去执行。如果一项决策管理层认为是必须要做的,也必须和董事长达成共识以后才能去做。决策跟执行是不能分离的,如果分离,是管理的错误”。
正如朋友的烦恼,我们纠结很多事情,会不会不是解决方案难觅,而是问题本身错了?
CEO、教授、作家、母亲,很多人好奇陈春花的能耐,你怎么扮演那么多角色?
“我也没干那么多事,只是我把很多事情都看得很简单,就不会像你们想象得那么忙活了吧。”
同样的局面,不同的思考方法,结果大不同。《孙子兵法》有言:“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1、信任的秘密
问:你怎么能把很多事情都看得很简单?
陈春花:简单了很多东西还是容易的。我女儿最近被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同时录取硕士学位,很多人祝贺同时问我,你是怎么教育的她?我说我也没教育她啊,我们两个就是互相信任,互相欣赏。为了彼此的欣赏,每个人都很努力,就这样。
女 儿以前问我,妈你最喜欢哪所大学?我说我最喜欢哈佛大学,我说过就忘了,根本不会想到她会把此设为目标。直到前一阵女儿对我说,妈妈我有一点紧张,我说你 紧张什么?她说因为我报了哈佛。我说紧张什么呢,去就去,不去就不去吧,去不了咱就回家,然后我还说了一句,我说估计你能去。过两天女儿说睡不着觉了,因 为录取通知书要出了,我说你那么紧张干嘛?她说那毕竟是你的梦想啊!我就很感动。几天后,女儿给我打个电话说,录了。当时就是那种欣喜,两个人都很开心。
女儿3岁开始全托,我跟她平时只有周末见面,但如果知道她需要你做什么给她,你就去做好了。
小 学时,她说妈妈你希望我考第几名?我说只要不落后就行。每个学期我会问她,这学期比上学期是不是进步了一点?她说有啊,我说那咱俩吃麦当劳去。但是我没问 你进步在哪里。初中以后我开始问了,进步了吗?进步了。能告诉我你进步在哪里吗?有些我认为总结的对,有些总结的不对,我说这个不是你进步的理由。
女儿大学学的建筑设计,大三时到贝氏建筑设计事务所实习,实习完直接收到录取合约,毕业后可以到事务所工作!我就问她,你才大三,人家凭什么会录你?她说:“第一我觉得我比别人认真,第二我学东西快,第三他们叫我干啥我马上就响应,行动力快”。我说可以了,你总结这三点,再去找工作估计都没有问题了。
女儿长大后觉得妈妈不容易,我说为什么?她说你怎么敢在从我那么小开始你就信任我?我说我不信任你怎么办呢?你是我女儿,我总不能不信任你吧?不信任也不产生任何效益,干吗不去信任你呢?信任你之后,你为了这个信任会很努力的,这不更简单吗?
问:信任有时会有代价的。
陈春花:我跟女儿说,你不要怕,我信任你去做,错了就错了,反正底我肯定能兜住,实在兜不住也得接受。信任肯定是有代价的,但是比较信任带来的成效来讲,成效会大得多。
2、学“自我激励”
问:关于信任,台湾《商业周刊》创始人金惟纯说过一段话:一个人不可能不相信命运而能相信自己,也不可能不相信自己而相信别人,更不可能不相信别人而得到别人的信任。追根究底,信任最终的源头,来自对命运的“臣服”。
陈春花:这段话是在讲接受,因为接受了就不那么难受。我鼓励家里的孩子看《老人与海》这本书,选择这本书是本着“境由心生”的理念,帮助大家从历史、精神、环境和现实几个角度审视自身,审视自己与环境、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现实的关系,从而更深地去了解自己、环境与现实。这本书围绕着6个话题展开:
第一生命力。“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肉体可以接受折磨,但内在的意志神圣不可侵犯”。
第二环境。大海就是大海,天气就是天气,鲨鱼就是鲨鱼;一切事物都会按照自己的逻辑运行,没有侥幸而言。
第三现实。一方面要有面对现实的勇气,另一方面也要有放弃面对现实的勇气,两者常常交织在一起。比如现实是北京有雾霾,我必须得接受它,但我也放弃接受,我就跑到地下车库去跑步。放弃接受就是我得找一个别的出路。
第四运气。所有人都嘲笑老人圣地亚哥运气不好,于是他就走得更远一点,他相信走得更远一些,会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老人看来,不屈从于“运气”而去追求自己的目标更重要;接受“运气”而让自己内心强大。
第五自我管理。整部小说都在讲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设立远大的目标(一条大鱼);自我激励,遇到大鱼怎么办,遇到鲨鱼怎么办,一只手伤了怎么办,桅杆断了怎么办,海上没有别人,全靠自我激励;接受失败(只剩下鱼骨);再出发(梦见狮子)。
第六不安于现状。老人去找大鱼;去更远的地方;锲而不舍。
其实也是人生需要面对和回答的6类问题,你相不相信你生命的力量,怎么看待你跟环境的关系,愿不愿意接受现实,如何对待运气,怎样自我管理与自我激励,最后是你是否不安于现状,有没有一种战斗到底的坚持。
3、“忙”与“累”!
问:平时你靠什么“把心安住”?这里面有多少是天赋?
陈春花:我觉得一个人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你的使命跟责任,使命和责任一旦明确,其实会影响到你很多行为选择。我给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就是要去解答别人在管理当中的困惑,在解答过程中,推到你身上的其实全是问题,所以你必须得有办法把自己从另外一个角度释放出去,有人去跑步,有人去唱歌、打球、聊天,女生更喜欢买东西,我的方法是安静下来,营造一个属于我的空间。
问:你说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但对老板而言,把重心放在事上一定累,对不对?
陈春花:对,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老板不是管理者,不直接对绩效负责,当然可以不管事,因为他是让人去做事,如果他又不管绩效,又抢去做事当然累了,而且让所有人都难受。所谓无为而治,所谓上善若水,其实《道德经》是给皇帝和一把手看的。
4、领导很大层面是培养人
问:你讲今天中国企业是管理过度而领导不足,管理和领导的区别到底在哪儿?
陈春花:管理主要是为绩效负责,领导很大层面上是培养人。于是你会发现如果一个企业家管理很强时,或者一个管理者很强时,其实是很难有人能成长起来的。没有人成长起来的话,这个企业其实就被打断了,因为一个企业的可持续,主要在于年轻人的培养。
管理过度还有一个表现是大家非常在意权力,领导其实在意的是影响力。如果一个公司管理过度,你会发现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是比较难合作的,相反如果大家都有领导力发挥,彼此可以相互影响,人是很容易合作的。
问:你作为新希望六和的联席董事长兼CEO,最重要干哪几件事?
陈春花:对公司目前来讲,核心还是调战略,探索新业务的可能性;另一个层面就是培养年轻人。
5、激活一线员工三部曲
问:上任后激活一线员工的主动精神,你用了哪几招?
陈春花:首先拆结构,原来资源都集中在上面,当把结构调整了之后,拿出6个省出来竞聘,很多人不就有机会当总经理了。激活人排在第一位的是要给岗位。
岗位之外还得给资源,比如释放资源发展新业务的一些投资,给他做小团队评价的考核权,他觉得自己能够做决策,不就激活了么?
第三就是约定好绩效,完成了给明确激励,让他能够分享成果,再让他拥有一些比较对称的决策信息,再给学习机会,基本上就可以了。
最后,激活人的工作是一直的工作,要一直做下去。
6、赞美,岂止“说好听话”那么简单
问:雷军有一次打电话给陈年,说自己做梦都梦见你一定能把凡客做好。赞美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陈春花:我不太善于这样的表达,还是偏行动派,我不会在语言上说太多东西,但会跟大家说,今年如果业绩有改变,我们肯定会有机会涨工资,我们为大家做三件实事,比如为工厂宿舍安装空调,会送年轻人去读书,设立美好互助基金,我们会用这些方式表达对大家的肯定和欣赏。
我还会用一种不是赞美,而是唤醒的方式激励员工心智,比如写内部信,给他们培训交流,一般来说这些交流就会让大家觉得有一种要去干的冲动。
7、沟通必须换位
问:沟通上你怎么要求自己?
陈春花:我要求自己讲的话别人要愿意听,听进去之后要跟你达成共识。如果这两点做不到,不说还好过说。
讲话必须换位。我一直记得一个关于“禅修”的故事,两个人去修禅,修了好多天,烟瘾上来憋不住了,两人商量说我们去问师父吧,问问到底能不能抽烟。甲去问师傅回来,被师父打了一顿,乙去问师傅回来,优哉游哉地站在院子里抽烟。
甲不服,说师父偏心,问乙:“师父怎么这么偏你,我去问就被打了,你去问就能出来抽烟?”
乙:“你怎么问的?”
甲:“我问师父,修禅的时候可不可以抽烟?师父说修禅不就要把心安住么,怎么能抽烟?这么多天都没修好,看打!”
乙:“我是这样问的,师父,我吸烟的时候可不可以修禅?师父说当然可以啊,任何时候都可以修禅啊。”
这是非常典型的沟通,沟通一定是站在别人的立场而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