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兴趣导向的事业。因为它是很苦的,并且成功(投入-贡献)率不高。千千万万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我们也只能记住几位。如果没有足够的兴趣支撑(用经济学话说偏好足够强),理论研究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理论不外乎就是对自己的所见所闻给出自己的一种说法,这些说法应满足形式逻辑的要求,并且尽可能追求这些说法的强健性(用尽可能少的基本观点,按照形式逻辑的要求尽可能多地说明所见所闻)。当然,你的所见所闻也是基于某种理论背景的,如果你头脑中没有与“通货膨胀”相关的理论知识,你是很难看到“通货膨胀”或者把你的所见所闻归纳成通货膨胀的。
比如“0”是什么?数学家会说它是“零”,化学家会说它是“氧”,物理学家会说它是“度”,美术家会说它是“圆”,阿Q会说它是“圈”,投票人会说它是“同意”,顽童会说它是“鸭蛋”……刚出生的婴儿可能什么也说不出来——因为他们并没有相关的知识与理论背景。
人类做理论研究,常常会给常人这样的感觉,一个司空见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一旦贴上理论研究,就变得无比复杂,甚至不可理喻或不可理解。理论只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方式。大家都能看到兔子会赶超乌龟,并相信这是“真实的”,但从理论上如何理解这一过程则给人们带来了好大的周折。对这类悖论的重新解释,会使人们自觉自身思维的特点,并推动思维前进。
理论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以很简单的逻辑框架去认识或理解看起来很复杂或未知的东西,好的理论大大加强了人们的认识能力。没有相应的理论研究,会计恒等式与复式计账就很难发挥这么大的作用,甚至都无法提出(根据什么原则计账就是一定理论所规定的)。大家看到相同的资产负债表,为什么有人会看出“门道”,有人会“熟视无睹”,就是因为他们拥有不同的理论框架。常言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里的“门道”就常常与理论联系在一起。
理论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使思维更严密,表达更简洁,而不是前言不搭后语,见一说一,见二说二。“以一道万”是理论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