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资源/课程/会议/讲座 论文版
2249 2
2016-06-02
       北极丝绸之路战略构想与建设研究

              李振福,王文雅,刘翠莲

        (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026)

   [ 摘要] 北极航线对我国经济发展及地区合作意义重大。对于中国政治经济空间拓 展来说,北极航线的战略地位不亚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为此, 提出了北极丝绸之路战略。首先对北极丝绸之路战略既有优势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含战略目标、战略定位、主要支柱、重要支点在内的北极丝绸之 路战略构想的基本框架和具体建设方略,并且,探讨了北极丝绸之路战略在实施过程需要协调的重大关系问题,以期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及“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 关键词 ] 丝绸之路;北极航线;北极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建设方略
[ 中图分类号 ] F20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2095-7572(2016)02-0113-12

   北极航线是随着北极冰层加速消融而形成的全新航线,连通亚欧及北美,具有不可估量的经 济价值及商业潜力。全面开通后的北极航线对中国来说将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不仅会促进中国与 北极国家及欧美地区的经济、政治、交通及人文等领域合作,同时有利于缓解大国矛盾,构建和 谐稳定的地区关系及国际关系。因此,我国应将着力开发建设北极航线作为未来的战略重点。目 前,“一带一路”战略已从顶层战略构想进入到务实合作阶段,我国可以以此作为建设北极航线 的战略依托,从国家战略高度统筹规划北极航线建设,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机遇和建设 平台,将北极航线战略与“一带一路”有机结合,形成北极丝绸之路战略,充分发挥北极航线的 补充战略优势及三线联合优势,引领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共建国 际经济与政治合作新格局。

[ 收稿日期 ]   2016-2-16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3&ZD170)、2013 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3-07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174166)、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 (L14AGL003)。
[ 作者简介 ]  李振福(1969-),汉族,男,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吉林省榆树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 事北极航线经济政治研究; 王文雅,汉族,女,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北极航线研究;
刘翠莲,汉族,女,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港口绿色发展研究。

   一、北极丝绸之路战略提出的依据和意义


   北极丝绸之路战略的含义是指,以中国为始发地,经由北极航线区域的地区经济、政治、 文化的合作及开发战略。由于北极航线目前包含东北航线、西北航线和未来的穿极航线等三条 航线,所以北极丝绸之路战略也应该分为北极丝绸之路之东北航线、北极丝绸之路之西北航线 和北极丝绸之路之穿极航线三个路段。

   北极航线在作用机理和影响程度上可与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相比,两者都是通过运输线路促 成经济、政治及文化价值的双向流通,进而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古代丝绸之路 从单纯的交通路线演变成为东西方交流的多元大动脉,经历了从地域层面的开拓延伸到经贸、 政治及文化层面的拓展丰富的曲折历程。北极航线的开辟和发展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国家间 协商交流,共同建设。不同的是,时代的发展带来的思维创新、交通便利、信息共享等诸多优 势会大大缩短北极航线从开发到成熟的时间,但古代丝绸之路对于北极航线仍然具有重要的借 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于北极航线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因海上丝绸之路范围的界定尚未统一而存在广义和 狭义两种解释。广义上讲,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泛指所有始于中国港口 且从事商贸运输活动的国际海上航线。具有商业及经济价值特性的北极航线一旦开通,固然也 属于海上丝绸之路。而从狭义上讲,海上丝绸之路分为东线和南线 ,习近平主席为增进与东盟 及南亚国家经贸合作,深化海洋合作伙伴关系,而提出的“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应该是指 海上丝绸之路南线路段。因此,北极航线不属于狭义海上丝绸之路的范围。本文认为,应从广 义的角度理解北极航线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北极航线符合通过海上运输传递经贸价值、促 进政治交流、传播区域文化的基本特性,应当属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分支,并可作为海上丝绸之 路北线,与东线和南线共同构成辐射域面更广的网络型海上丝绸之路体系。因此,北极航线是 融合了古代丝绸之路精神和海上丝绸之路形式的具有新时代内涵的战略性航线,且与 21 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相同层面的战略价值和意义。

   从本质上说,北极航线与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都具有双向运输及信息 传递的属性和承担货物运输、促进政治文化交流的功能。从地理上说,三条路线及支线与沿线 国家和地区可构成将中国覆盖在内、贯穿东西、连接南北的国际性交通运输网络。因此,若北 极航线与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形成北极丝绸之 路战略,通过向西推进和南北海上拓展,将进一步加深我国与西亚、欧洲、北非等国的贸易合作、 政治往来及文化交流,为我国和平崛起打开局面。

   北极丝绸之路战略将以“一带一路”为战略依托和建设背景,在海陆丝绸之路的基础上融 入北极航线重要元素,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升级版,与“一带一路”既构成政治与交通互补, 又形成经济与文化互促,有利于巩固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推动国家间经济技术合作,构 建更大范围的区域大合作,推动亚欧经济整合,形成以点带面、以线成网的亚欧大市场,振兴 亚欧地缘板块。对于我国来说,北极丝绸之路构成的“两海一陆”式多维贸易格局可作为建设 海洋强国及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抓手和关键途径,推进大国崛起;有利于我国在国际贸易合作中 取长补短,优化贸易结构,减少贸易摩擦;同时对我国拓展外交空间、增进文化交流、深化经 贸合作、应对国际危机、保障境外资产、消化过剩产能、保障国家安全、巩固和扩大能源运输 通道、冲破美国的对华战略围堵、参与制定地区秩序规则等方面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图 1 为 北极丝绸之路路线图。

   二、建设北极丝绸之路的战略优势及挑战

   建设北极丝绸之路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局统筹,系统规划,做好宏观设计和 顶层设计工作。因此,在制定实施策略前,要立足当前国际环境和时代背景,结合我国基本国情 和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分析目前我国已有的战略优势,看清困难与挑战,有的放矢,针对性地运 筹北极丝绸之路战略建设,制定兼顾国内发展和国际影响的共赢措施。其中,对我国既有优势和 面临的挑战的准确把握是战略规划的前提基础和关键环节。
]W3UL0P{46S4IPDP7YWZTF7.png
           图 1 北极丝绸之路路线图

   (一)建设北极丝绸之路的战略优势

   
1. 区位优势

   我国占据亚洲大陆的中央,拥有陆地邻国 14 个,从我国各个边境出发,将贯穿整个亚洲大陆, 能够形成域面广阔的辐射网络。同时,我国在地理上与中亚为邻。中亚是连接欧洲大陆和环亚太 经济圈的枢纽,是大国经济利益的高度交汇地,具有较强的地缘战略意义,也是我国开展北极丝
绸之路战略的重要板块,对我国有不可替代的特殊的政治经济利益和战略价值。因此,我国要抓 住地缘邻近的区位优势,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积极开展互联互通的实质性工作,形成良好的示 范效应。中亚与北极丝绸之路重要沿线国俄罗斯关系极其密切,北极丝绸之路是除丝绸之路经济 带之外,与中亚及其影响国家联系的最主要通道。同时,从整体上,由陆上丝绸之路、21 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及北极航线构成的覆盖广泛的交通运输网,可与我国结合,形成以中国为中心、三 条路线为主干线的面向亚欧大陆的推进式格局。

   2. 资金优势

   我国实施北极丝绸之路战略比美国推行的 TPP 战略更具有资金优势。我国经济规模庞大, 并拥有强大的外汇储备和丰沛的国内储蓄,有能力协助整个地区进行跨国基础网络及北极航线 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已经具备建设公共资金平台的经验和基础。例如,我国针对“一 带一路”建设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及丝绸之路基金等。同时,我国还可以充分利用资 金优势拓展投资领域,保证北极丝绸之路战略的顺利实施,可将资金投向沿线国家的教育、环境、 社会等更多领域,实行资金开拓战略,通过强大的资金支持,削弱北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固有 地缘政治思维和反向政治猜想的负面影响,增强战略互信,从而形成民众——社会——政府的 多层面多体系的推进模式。

   3. 外交优势 我国在外交方面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并与时俱进,不断地提出适合时代发展和国内外需求的新型外交理念,例如打造“命运共同体”、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和构造新 型大国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国外交思维等。同时,中国与多数北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有着深厚 的外交合作基础,俄罗斯、美国及中亚国家都与我国保持着长期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尤其我国 与美、俄等大国联系紧密,并随着有更多大国利益涉及的“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彼此 之间的外交合作会愈加密切。现阶段我国的大国外交优势十分有利于我国北极丝绸之路战略的 开展。相比于小国,大国更具有发展实力、地区凝聚力及国际影响力,我国与北极丝绸之路沿 线大国深入合作,自然会对周边及相关国家起到连锁反应作用,进而带动区域的整体发展。

   4. 产业互补优势 北极丝绸之路战略所涉及的国家,尤其是北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虽然人力及自然资源充沛,但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资源匮乏,我国可提供知识、人才、管理技术支援, 分享我国在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所积累的市场与政府并用的发展经验,使双方优势有效结 合,全面深化经贸、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发展产业专业分工、优势互补、跨国产业聚 集的多元产业模式,释放更多生产力。同时,我国与北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存在经济和产 业结构上的明显差异,差异是双方合作的基础,有利于双方开展更进一步的经济合作。比如, 我国可以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和重工业产品,向俄罗斯出口纺织品、服装、 鞋类、家具等轻工业产品;从美国进口农产品、高技术价值的机电产品,向美国出口轻工 业产品及低价值机电产品等。

   (二)建设北极丝绸之路的战略挑战


   1. 北极航线开通预期问题 北极航线开通后经济价值显著,但开通预期始终是各国及北极理事会无法准确预判的关键问题。北极航线的开通时间问题将直接影响我国北极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及进程。虽然我国可 以在政治方面提前开展外交合作,但以北极航线为重要载体的经贸活动完全取决于北极航线的 全面开通。从美国北极研究协会(ARCUS)报告可以看出,自 1979 年以来,北冰洋海冰一直呈现下降趋势,2014 年 9 月北极海冰覆盖面积只有 528 万平方公里,与 1979 年的 720 万平方公里相比约下降 27%(见图 2)。此外,从图 3 可看出,1979 ~ 2014 年在每年北极海冰覆盖面 积最高水平的 3 月同样呈下降趋势。北极航线虽然有较多不确定性因素,但从以上数据来看, 北极冰层正在逐年加速融化,开通前景比较乐观。

{3H4057~T}U~(_08@NA3K{Q.png
图 2 1979-2014 年每年 9 月 北冰洋海冰覆盖面积(百万平方公里)

   2. 美印等国对中国的高度警惕 当前国际政治环境复杂,充斥着地区走向、政治联盟、大国矛盾及潜在冲突等诸多不稳定因素。 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区域性及国际性大国的重要战略的提出,都会引起相关国家的高度关注和警惕。中国的可持续和平崛起和对发展中国家在治国经验、经贸合作方面的吸引力必将潜移默 化地影响世界秩序的重塑,并且直接威胁到美国的全球关系模式及美国对现行世界秩序主导权的 护持。北极丝绸之路战略作为服务于中国崛起的重要战略,很有可能会遭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 国家的质疑和牵制。并且,北极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将会对冲美国为控制中国的亚洲经济活动而 在亚太地区推行的 TPP 战略、新丝绸之路战略及“马六甲海峡困局”等一系列对华战略,可能 会引发美国的进一步制华战略行动。此外,与中国同样处于大国崛起状态中的印度也对中国保持 着极度敏感。中印两国目前还存在悬而未决的领土争议和利益争端问题,西方国家希望以此利用 印度制衡中国,印度政府考虑到中国提出的北极丝绸之路战略对本国将构成威胁,可能生发与西 方国家进行进一步合作的政治倾向。

   3. 北极理事会及北极国家对中国的牵制 北极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及北极国家对我国就北极航线问题的态度势必会影响中国争取北极航线权益及顺利开展北极丝绸之路战略。北极理事会成员国对北极事务持垄断态度,尽管中国已 成为永久观察员国,但因中国属于大北极国家①而非环北极国家,在北极事务上不具有决策权。 并且,北极丝绸之路战略尤其在北极航线方面的权益主张,在北极理事会成员国看来,将对本国 掌控北极及北极航线权利构成威胁,这样的负面认知会使北极国家及由北极国家主导的北极理事 会掣肘我国北极丝绸之路战略建设。

   三、北极丝绸之路战略基本框架


   (一)北极丝绸之路战略基本原则

   1. 共同利益原则 北极丝绸之路战略是具有合作性和开放性特征和以共建共赢、结伴不结盟为宗旨的国际性战

   ① 大北极国家的概念由李振福在其发表于《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4 年 2 期的文章《大 北极交通运输网络演进趋势研究》中首次提出。

   略。不可否认,北极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有偏向我国的利益考虑和策略导向,但制定战略措施须 以保障北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合作国家共同利益为原则,摒弃牺牲一方利益、只求表面经济互 补的传统经济合作方式,通过构建亚太乃至亚欧命运共同体②,创造安全宽松的国际环境,切实 维护各国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建立贸易双方互利共赢的理想格局。

   2. 统筹协调原则 北极丝绸之路战略应以维护各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实现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为目标,坚持统一筹划和统一安排,为实现共同利益,统筹兼顾,调动各国发挥各自优势和自主能动性。各国 应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充分考虑各国政治人文的差异性及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 不一致性,统筹协调,协商制定和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及措施,在国家政策和法律层面上为区域 经济融合打造绿色通道。

   3. 多元结合原则 北极丝绸之路战略具有明显的多元性特征。从参与主体上看,它需要不同意识形态、社会结构、民族宗教国家的认同合作。从内容上看,它着眼于以交通运输网络为基础的外交、经贸、能 源、文化的多元交互发展。因此,北极丝绸之路战略须以民族平等、文化共尊为基础,以多元结 合为原则,兼容并蓄,互通有无,以交通、经贸合作为基础,以加强“五通”为途径,逐步拓展 合作领域,促进亚欧区域经济一体化。
4. 市场导向原则 北极丝绸之路战略是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背景,致力于亚欧地区经济建设和整合的国际性战略。我国应从区域整体产业空间布局出发,突出各区域、国家的比较优势,以市场为主体,以需 求为导向,平衡供需关系,避免因过度开发、超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注重区域协调和产业协 调,推动生产资料优化配置,避免产业布局同质化,实现产业互补和综合利益最大化。

   5. 价值主体原则 丝绸之路自古以来就是经济文化相互传播、相互碰撞和相互交融的通道。北极丝绸之路战略须秉承古丝绸之路的思想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以经贸文化交流为价值主体,运用现代化网络技 术,加强世界各国、各民族地区的商贸合作和人文交流,促进文化产业、旅游业合作,实施“经 济合作,文化先行”策略,在沟通合作中增强认同与包容,通过主流价值传递促进北极丝绸之路 区域的经济繁荣与和平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6-2 17:04:00

   (二)北极丝绸之路战略框架构成


   1. 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战略实施策略的基础和方向,明确北极丝绸之路战略目标对战略的总体发展至关重要。北极丝绸之路战略不是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为目的的利己战略,而是 以促进我国对外开放、扩大边境市场、加强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提高北极航线事务参与度和话 语权、平衡大国外交矛盾为整体目标;以促进我国海陆经济融合、东西部资源及南北方资源整合, 实现平衡发展为经济目标,以重构地区秩序及海洋秩序、对抗大国威胁、改善我国国际安全环境 为政治目标;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及北极国家共建共享、共赢共荣为战略的中心思想;以和平 发展为实现路径,坚持包容发展、多予少取、机遇共享,使北极丝绸之路合作国家都得益于我国

   ②  此处的提法也是基于北极丝绸之路战略应分步骤分阶段进行,应先以北极航线中的东北航线为突破点。

   发展,将“中国梦”渗透和拓展到国际层面并塑造新型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走向;以多面且并进 的发展模式促进和帮助北极丝绸之路沿线及沿边国家消除经济发展瓶颈,激发潜在动力,为欧亚 地区提供更广阔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空间的综合性共赢战略。

   2. 战略定位 北极丝绸之路战略的制定及实施应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上充分突出“北极航线”特色,既要高瞻远瞩也要谨慎务实。在宏观层面上,北极丝绸之路战略将基于中国视角,放眼亚欧市场, 通过整合南亚经济、中亚经济、中南亚经济,全力推进亚欧经济的全面整合和提升,改变亚欧地 区大国的力量对比和权力架构,制衡亚欧空间,推动海上自由开放,尤其是北极航线自由通航、 海上共同安全及沿海地区和海洋资源的共同利用,通过由此形成的政治及社会力量,带领以中国 为代表的新兴国家重塑引导未来世界秩序的走向,并将中国元素嵌入到世界秩序建设的进程中。 在中观层面上,应符合沿线国家及合作国家发展实际,兼顾国内及国际需求,以共赢原则、战略 信誉、道德准则、国际义务作为行为准则,考虑各国现实及长远利益,摒弃传统狭隘的主观观念, 倡导多变主义,创新合作模式。由于各国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我国应适当调整市 场准入、劳动力及货币规则,从合作双方总体利益出发,对北极丝绸之路沿线的不同国家制定具 有针对性的合作开放战略,充分体现制度上的包容性。

   3. 主要支柱 北极丝绸之路战略可将经贸合作、价值传递、共同安全及人文交流作为主要支柱,支撑北极丝绸之路战略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开展。经贸合作是四大支柱中的重中之重,是其他支柱得以 稳定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关键;价值传递是北极丝绸之路战略的精髓,也是合作国家之间经济、 文化层面的价值分享;共同安全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中国面对的大国矛盾冲突背景下要 为世界和我国极力争取和维护的重要方面。人文交流要面向具有不同文明历史、不同社会背景 的地区及国家,不只触及北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还包含与北极地区原住居民的文化交流。为 保障四大支柱协力推进,我国应以经贸合作为先动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的重新制定, 加强自身影响力和吸引力,做好动态协调工作,逐步带动人文、安全、政治领域的整合和协作。

   4. 重要支点 北极丝绸之路战略中的沿线国家存在社会制度、文化传统、资源禀赋、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这为战略的实施带来了较大阻碍。我国可利用联合国、20 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东盟地区论坛、中国——东盟等既有机制作为北极丝绸之路建设 的重要支点,利用我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地位,积极疏通北极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障碍,为沿线国家提供宽松舒适的发展空间和广泛的合作平台,同时 将“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北极丝绸之路的战略依托,使其相辅相成,增强国家间相互信任和睦邻 友好,积极稳妥地协力推进北极丝绸之路建设。多种合作形式并举的发展模式可有效减少国家的 政治、经济合作风险,提高国家间相互信任,促进双边及多边经贸往来和政治交流。

   四、北极丝绸之路战略的建设方略与重要措施


   北极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策略要以战略构想的基本框架为总体思路,结合我国既有的战略优 势和当前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及建设重点,利用沿线国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 设的有利形势,根据我国国内现状、国际环境和北极航线相关战略博弈,进一步将战略构想具体 化、实践化。

   (一)深化沿线外交合作


   我国应在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政治背景下,秉承亲诚惠容理念,深化经济外交及政治外交, 开拓中国外交视野,维护和拓展我国的海外空间。积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及北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政治对话,加强国家间就海陆丝绸之路建设问题及北极航线问题的政 策沟通。制定独立自主、平衡、开放的外交政策,体现中国主动灵活的政治姿态和包容互鉴、互惠 共赢的合作愿景,以提升中国政治地位及国际形象。同时,我国可以借助公共外交手段表明中国政 府在“一带一路”及北极丝绸之路战略问题上的政治主张,通过舆论导向作用增进国际社会及ZF 对中国致力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战略思想的正确认识,消除部分国家对中国建设“一带一路”持 有的政治误判,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正面形象。一方面,积极开展国际发展援助工作③,重 点发展双边援助项目,强调有针对性地实施外援,明确受援国范畴,做到有的放矢,切实解决对象 国资金不足、就业紧张、技术落后等问题,强调与受援国相向而行,构建互尊共塑、彼此促进的双 向道;另一方面,可设立多种主要语言的北极丝绸之路国际新闻频道或视频网站,通过传播媒介加 大对外宣传力度,同时使北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保持对海陆丝绸之路及北极航线的高度关注。

   (二)促进港口协同发展


   在北极丝绸之路多资源大市场的框架下,应通过ZF协调分配资源,改变当前国内港口以利 润最大化为宗旨的激烈竞争局面,重塑港口协同机制和良性互动,形成专业分工、优势互补、良 性竞争的新型港口格局。促进我国港口尤其是南北方港口互联互通,通过打造港口合作网络的方 式加强北极航线与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系,提升我国海上运输事业发展水平。同时,加强 国际大港和沿线港口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友好往来,降低壁垒,互助互惠。此外,上海和天津同属 于我国将重点建设的自贸区,拥有国内航运、金融租赁实力强劲的优良港口。我国可把上海和天 津港作为北极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突破口,着力加强两个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周围港口腹地建 设,扩大市场准入,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北极航线与海陆丝绸之路的高效贸易对接。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北极丝绸之路战略的重点和难点。我国应加强南北铁路和公路干、支线及国 内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丝绸之路三条路线的海陆、海海高效对接,充分发挥北极丝绸之 路的南北互补、海陆互补优势,构建沿线及支线综合性立体互联互通运输网络和高效畅通的物流 网络,对外提高与周边国家交通合作,积极倡导北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的交通设施合作建设, 吸引外商投资中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构建区域合作网络,为北极丝绸之路战略经济贸易的 发展提供基础性交通支持。同时,大力开展北极地区助航、导航、海上通讯等硬件设施和冰区航 行人才、技术储备等软件环境建设,加强与北极丝绸之路、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港 口和航线的建设合作。建立综合性海上信息平台,完善应急响应机制,调整我国港口布局、物流 规划和北极航线港口④规模。

③  国际发展援助是指发达国家或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及其所属机构、有关国际组织、社会团体以提供资金、物资、 设备、技术或资料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和提高社会福利的具体活动。
④    我国的沿海港口的地位会随着北极航线的开通而发生改变,有的港口会因为北极航线的开通而提升其港口地位。 此处的中国北极航线港口概念是指那些受益于北极航线开通的中国沿海港口。

   (四)重视相关产业发展

   北极丝绸之路战略契合十八大提出的对外开放、海洋强国建设战略,是振兴我国海洋事业的 重要推手。北极丝绸之路战略作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可与“一带一路”相辅相成,共同 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应在北极丝绸之路建设中,倡导维护海洋权益,加强海洋法制建 设,促进海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调平衡,保障国内、国际海洋利益关系和谐发展。同时,北极 丝绸之路战略将会为我国航运市场、旅游市场、油气市场带来更多需求,形成倒逼格局,促使相 关产业发展。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油轮制造业、港航业、电子信息产业等海洋及 海上运输相关产业及上下游产业,配合北极丝绸之路战略稳步实施。并且,通过南北海线、中部 陆线的相互配合和高效对接,形成良性循环,共同推进我国海洋强国建设。

   (五)推动合作平台建设


   北极丝绸之路战略应从顶层设计入手,从顶层设计上推动北极丝绸之路战略的基础建设,包 括深化和细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及丝绸之路基金建设,创新投资融资机制,建设包含“一带 一路”及北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内的更大范围的国际合作平台,促进经贸合作交流,深化开放 与创新体制机制。目前,中国针对“一带一路”建设已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绸之路基 金作为金融支持,并有意在沿线的我国省份推出地方版丝路基金。北极丝绸之路战略作为“一带 一路”战略的升级版,更应加强金融投资平台及合作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已有资金、信息及金融 资源,发挥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和ZF宏观引导作用,保证国家间金融的有序合作和互联互 通,扩大我国货币跨境使用范围,解决人民币东盟国际化“回流不畅”等问题。同时,统筹协调 好各合作平台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6-2 17:04:45

   (六)保障战略通道安全


   战略通道安全是北极丝绸之路战略持续开展的关键。我国应在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以共同安全 为前提、综合安全为方向、合作安全为手段、可持续安全为关键的追求平等、正义和公平的新型 安全观的背景下,建立完善的海陆战略通道安全体系。同时,我国应加强国防力量,提高军事装 备水平,加强海军陆军作战能力,提升我国军事实力,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及海上运输安全。此 外,加强国家间防务领域合作,防务部门要积极对通道安全及国家安全展开政策沟通,协商制定 推进战略通道安全的规划和策略。北极丝绸之路战略通道包括陆上通道和南北海上通道,我国应 对不同线路、不同沿线国家、不同政治局面做出具有针对性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国际贸易在安 全稳定的环境下互联互通。

   (七)加大境外资产保护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持续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对东盟、中亚等地区 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大,尤其未来北极丝绸之路战略进入实施阶段后,我国对跨境及海外铁路、 公路、管道、港口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势头会更加迅猛,这必将带来我国境外资产规模的加速 扩容。同时,境外资产面临的风险问题也愈加明显,包括政治风险、汇率风险、管理风险等。 因此,我国应加大境外资产保护,加强财务控制,谨防资本流失。调整既有资产管理制度, 明确管理部门全责,建立健全的境外投资、财务约束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增强境外资产管 控意识,建立监管长效机制,重在预防和监督,及时排除隐患,确保境外资产保值增值。同时, 加强对投资国家政局变动的深入研究,稳定双方政治关系,为我国对外投资发展创造更加健 康有利的环境。

   五、建设北极丝绸之路需要关注和协调的重大关系

   北极丝绸之路战略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会出现诸如竞争与合作、大国冲突 等现实重大问题。处理国际关系和对立关系是需要不断磨合、协调、摸索和互融的漫长 过程,我国应在保持国家发展战略及北极丝绸之路战略目标根基不变的前提下,建构具 有针对性的协调机制,探索相应的政治改革及政策调整方向,妥善处理北极丝绸之路建 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国家发展战略及北极丝绸之路战略两者关系能够在国际环境中 达到动态平衡,并形成北极丝绸之路战略的补充机制,保障并推动北极丝绸之路战略的 顺利实施和全面推进。

   (一)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睦邻友好的关系

   北极丝绸之路战略的根本目的是在不与他国经济利益抵触的前提下,促进我国经济发 展,实现合作双方共赢。因此,在北极丝绸之路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 合作国家及沿线国家睦邻友好的关系问题,以诚相待,防范矛盾冲突和贸易失衡,避免盲 目及过度追求本国经济利益,谨防单方面谋求大国地位。改变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经济合 作模式,不再将贸易对象国当作廉价商品倾销地和能源供应地以实现表面意义上的各自诉 求和经济互补,切实维护双方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建立贸易双方互利共赢的理想格局, 实现利益的深度融合共享。同时,充分利用公共外交手段,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扩大对外宣传, 积极传播“命运共同体”、共同利益、合作共赢等价值理念,做好增信释疑工作,打破“新 殖民论”、“势力范围论”等不实言论,同时改变部分国家坚持的冷战思维和零和思维, 通过宽松灵活的外交形式增强国际社会和政府对我国的信任和好感,创造和谐共荣的合作 环境和和平友好伙伴关系。

   (二)处理好沿线外交与大国外交的关系


   我国在与沿线国家深度开展外交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与俄罗斯、美国等国际性或区 域性大国的关系。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解决国际关系问题,在深入开展与沿线国 家经贸合作的同时,重视多边外交和舆论沟通工作,遵循国际关系中的法律原则、集体原 则及多边原则,加强地缘政治的整体谋划,充分考虑美、俄等大国因素,不能“就沿线论 沿线”。如在丝绸之路建设问题上,俄罗斯由于对于中亚地区固有的人文渊源,对我国提 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始终存有政治误解和认知偏差。虽然俄罗斯是中国当前最重要的 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但若忽视北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对于俄罗斯的战略及经济价值,将会 引起难以预料的负面连锁反应。北极丝绸之路战略为我国平衡中亚外交和中俄外交提供了 重要的战略支点,我国应利用北极航线妥善开展中俄对话,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主动表明 立场,积极拉近两国关系。

   (三)处理好国家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北极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将为我国与北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辟更大的合作空间,但同时 也可能激发双方及多方之间的恶性竞争,我国应辩证地看待国家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比如, 中国与美国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的长期格局难以改变。 长期以来,两国开展竞合的主要区域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北极丝绸之路战略将会使两国的竞 合触角延伸至北冰洋区域。

   另外,从目前已被军方认可的竖版《世界地图》⑤来看,中国与美国相隔的不是太平洋, 而是存在着巨大合作潜力的北冰洋。这意味着以北冰洋为重要战略基地的北极丝绸之路战 略将为中美两国带来更多的互动机会。海权观念强烈的美国将与我国展开北极航线通行、 海上港口建设、海运贸易货量、铁路建设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同时也将伴随更大范围的海 上救助、海上联合救灾、国际贸易等的深入合作。因此,我国应保持战略动力,端正心态, 冷静观察,立足长远,妥善处理好中美两国的竞合关系,深化以共同发展为核心、以双边 利益为基础的新型大国关系,尽量避免与美国的竞争进一步激化,积极开展双边及多边机 制化交流,淡化两国的零和博弈和对抗色彩,增强双方良性互动,夯实合作基础,共同推 动世界经济复苏。

   (四)处理好价值传递与和平发展的关系


   价值传递是我国建设北极丝绸之路战略的重要方面,也是在实施过程中应当谨慎处理 的关键环节。价值传递包括经济价值流和文化价值流的相互流通,应与和平发展紧密结合, 和平发展既是建设北极丝绸之路的指导方针,也是中国改革开放 30 多年以来始终坚持的国 家发展方针。我国要在和平发展的总体框架下,保证双方价值的良性流动,追求自身利益 的同时兼顾对方利益,深化价值交融格局。同时,我国应向外界表明我国价值传递的核心 和宗旨,即不是意图暗示或诱导北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按照中国模式进行经济变革和文化 改革,而是争取通过经济文化价值观的双向传递,使双方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经济利益和 价值理念,通过营造和平稳定、和谐共生的地区环境和国际环境,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并带 动周边国家共同繁荣。

   (五)处理好产业转移与国际分工的关系


   目前,世界的 500 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的 220 种工业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以钢铁为 例,粗钢占全球产量 45%。北极丝绸之路战略将使我国产业转移进入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 期。随着跨境贸易及我国基础设施条件日趋完善,合作国政府所设的政策壁垒和文化壁垒 等非经济性壁垒逐渐消减,我国境外产业转移的能力将大幅增强。产业转移是以对国家利 益的考量和项目的成本——收益分析为基础。但不同于传统产业转移,新一轮的产业转移 主要是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更注重合作国的技术、人才、研发能力等综合优势 与信息基础设施。这些特点将对国际分工格局变化产生深刻影响。对此,我国应始终积极 参与国际分工,借鉴北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成熟的产业分工网络,建立双向循环机制,既 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继续发挥生产制造环节的现实比较优势,稳定国际分工总体格局, 保证国际产业结构演进、升级的良性循环。

   ⑤ 竖版《世界地图》是由中科院武汉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赫晓光绘制的,于 2013 年 9 月以地势图的形 式出版了第一张竖版地图。竖版《世界地图》是对传统横版《世界地图》的一种突破,在地图制图领域具有划时代 的意义,在航空航天、科学考察、军事等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竖版《世界地图》克服了传统横版《世界地图》 上南极洲和北冰洋变形极大的缺陷,同时对南北方向的阐述也更为直观。

[ 参考文献 ]
[1] 甘均先 . 中美印围绕新丝绸之路的竞争与合作分析 [J]. 东北亚论坛 ,2015(1):108-128.
[2] 刘莹 , 关海庭 . 新时期俄罗斯外交转型中的软实力政策调整 [J]. 东北亚论坛 , 2015(1):72-85.
[3] 习近平 : 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OL] 新华网 , http://news.Xinhuanet.com / politics /2013-10 /25 / c_117878944.htm.
[4] 黄金 . 关于国有单位境外资产管理的探讨 [J]. 财经界 ( 学术版 ),2013(23):50,55.
[5] 赵华胜 .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注点及切入点 [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3):27-35.
[6] 姚遥 . 推进周边公共外交:理念、问题与对策 [J]. 国际问题研究 ,2014(6):18-28.
[7] 陈伟光 , 曾楚宏 . 新型大国关系与全球治理结构 [J]. 国际经贸探索 ,2014(3):94-106.
[8] 钟飞腾 . 新型大国关系、共同发展与中国外交新理念 [J]. 国际论坛 ,2014(1):34-39.
[9] 苗圩:中国 220 多种工业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位 [OL] 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3-25/4672141.shtm
[10] ARCUS. 2014 Sea Ice Outlook: Post-Season Report[OL] http://www.arcus.org/sipn/sea-ice-outlook/2014/post-season
2014-12-19


Study on conceive and construction on Arctic Silk Road strategy
LI Zhen-fu, WANG Wen-ya, LIU Cui-lian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College,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Dalian116026, China)


   Abstract: Arctic route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 for China. In terms of expanding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pace of China, the strategy status of Arctic route can compare with silk economic zone or maritime silk road of the 21st century. So Arctic silk road strategy was proposed. Firstly,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existing advantages and challenge on Arctic Silk Road strategy, the basic frame including strategic objectives, strategic positioning, main pillars, important fulcrum and definite construction strategy was put forward. Th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that need to be coordinat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was probed finally. All is in order to provide helpful reference for national strategy and “one road and one belt” construction.
   Key Words: silk road; arctic route; Arctic Silk Road; strategic conceive; construction strategy

﹝责任编辑:冯艳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