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博弈论
3494 4
2009-05-29
<p align="left">经济学散文新书<strong>《皇帝与柠檬》—</strong>经济学中的人性</p><p>文章摘录:</p><p align="center"><br/><strong>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博弈</strong></p><p><br/>西汉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和才女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流传了几千年,是人们追求自由爱情的典范。美丽爱情,不仅是瞬间的一见钟情,短时间的两情相悦,更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从少年夫妻,到白头偕老。世界上为什么成功的爱情少而失败的爱情多,我们不妨以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为例,从博弈论的角度来分析。</p><p>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博弈,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司马相如看上了卓文君,并发动攻击。司马相如为什么会看上卓文君?因为她才貌双全,其父亲卓王孙又富甲一方。能娶这样的女子为妻,可谓是财色两得。但司马相如除了长得俊朗和有点才华外,并无其他优势。司马相如早年就父母双亡,他先在汉景帝身边当骑兵侍卫,因汉景帝不喜欢辞赋,便辞职跟随好习文弄墨的梁王,但好日子没过几天,梁王又早逝。丢了官的司马相如一贫如洗,史记的记载是“家居徒四壁立”。</p><p>司马相如仅有才,他只能在才上下工夫。恰好他的好友王吉是卓文君家乡临邛县的县令,于是两人谋划一番,制造了一个展示才艺的机会。王县令让相如住在临邛一家旅馆里,自己做出一副谦恭的姿态,天天拜见,相如屡屡谢绝。这件事很快就被卓王孙知道了,卓大人觉得能让当地最高行政长官屡屡拜见的人,一定有什么来头,就想巴结。于是设下家宴,请了临邛上流人士,当然也请了王吉。席间,王吉依计向相如献上一架琴,相如便弹奏了一曲《凤求凰》。当时在家守寡的卓文君隔帘看到相如的非凡风采就已仰慕三分,听了那曲委婉缠绵的求爱曲后,更是如醉如痴,心旌摇曳。宴会结束后,相如派人用重金买通卓文君侍女送信传情,直抒胸臆。卓文君便幸福得昏了头,去找相如,而相如则趁热打铁,裹挟了卓文君,一路狂奔到成都老家。这是古典戏曲《琴挑文君》片段上演的故事。</p><p>在此轮博弈中,司马相如隐瞒了自己贫穷的真相,而将自己的才艺展示到了极致。对于一个情窦初开而又涉世未深的女子,怎能不为才子的风采和情怀打动呢?如果卓文君事先对司马相如当时的地位和财产状况了如指掌,一支琴曲能否挑动她的芳心,就很难说了。</p><p>到了成都,进入了博弈的第二阶段。面对司马相如的超级贫困,卓文君什么也没有说,也许她还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之中,苦难对于过惯豪奢生活的她来说也未尝不是一种全新体验。但久而久之,她就受不了了。而司马相如也整天游手好闲,没有谋生的打算,还好喝酒,后来卓文君把自己的高档裘衣都拿去当了换酒。最后实在过不下去了,她才对相如说:假如你愿意和我一块儿回临邛,就是向我的兄弟们借点钱,也足以维持生活,何苦在这儿受穷呢?于是相如顺水推舟,二人到临邛开了一间小酒吧。卓文君淡妆素抹,当垆沽酒,相如更是犊盘鼻裤,前后跑堂。卓王孙当然丢不起这人,迫不得已分给他们僮仆百人,钱百万缗,并厚备妆奁,接纳了这位已把生米煮成熟饭的女婿。</p><p>司马相如明知生计不能维持,但仍今朝有酒今朝醉,好似一副赖皮做派,其实他是知道后面有靠山,逼迫卓文君做出打算。他先不开金口,就是想居于博弈的优势。卓文君不知道相如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相如却知道文君的心境无非两种:一是离开自己,一是向其父要钱。封建社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所以走的可能性不大,况且卓文君又曾是个寡妇,自己穷是穷点,却还是个才子,所以就放心浪荡,反正生米已作成熟饭,你拿我也没办法。再说女儿是父亲的心头肉,不认女儿,只是做父亲的一时气上心头,过后要想让女儿过好生活,你就得拿钱出来。如果自己先按捺不住,岂不遭人下看?看来相如的如意算盘没有打错,一切都在按他的预期进行,最后财色双全,竟不曾折腰。</p><p>司马相如发迹后,二人的爱情博弈进入第三阶段。早年司马相如在梁王身边写了一篇《子虚赋》,被汉武帝偶然读到,大为赞赏,于是召见司马相如,拜为文学侍郎。司马相如看到汉武帝酷爱狩猎,遂写出《上林赋》,盛赞皇帝狩猎时的盛大场面,举凡山川雄奇,花草繁秀,扈从壮盛。司马相如在皇帝身边踌躇满志,渐渐对在老家独守空房的卓文君有了厌弃之心,终于欲纳茂陵女子为妾。卓文君忍无可忍,作了两首诗《白头吟》与《诀别书》,司马相如随之取消了纳妾之念,两人白首偕老。</p><p>司马相如最终未与卓文君离异,真的是两首情诗挽回了一个正在飞黄腾达的男人的心意?结合前面两轮博弈,看似司马相如一直处于博弈的优势地位,其实卓文君也一直有着与司马相如制衡的筹码。第一轮博弈中,司马相如之所以看上卓文君,就是因为卓文君财色双全,如今的文君虽然年老色衰,但在财产的控制上却占据着主动权。如果司马相如要背弃卓文君,则要以失去卓家的大量钱财为代价。此时的司马相如虽然身居高位,但他并非小人得志,而是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伴君如伴虎,他明白自己可以被皇帝宠幸,也可能随时失宠。况且汉武帝并没有真正重用他的意图。一旦失宠,他将没有任何与文君制衡的筹码,这边失宠,那边又人财两失,那种下场岂不更加可悲!先前他已有过一次官场失意,也明白官场的沉浮,所以他不能失掉卓文君,亦不能失去卓家的钱财。他想纳妾,是他正常的欲望,但他不能因小失大。</p><p>而在第二轮的博弈中,当卓文君看到了司马相如的真实境况后,不管是逆来顺受也好,还是迫于无奈也好,总之是她都忍受了。还有让人更感动的,她不仅把自己随身穿的高档裘衣为相如当酒喝了,还放下富家小姐的架子,亲自当垆沽酒。这正是卓文君的高明之处。如果当初一看相如原来是个穷小子就骂娘,现在一看相如发达了就卖乖,你说相如能对她念及什么旧情?正是这样,卓文君为与相如进行的第三轮博弈做好了铺垫。如果相如真要抛弃卓文君,恐怕良心的谴责和外界的骂名就背不起。所以不论是为财,还是为名,相如都不能抛弃卓文君,他最后的回心转意显然是反复权衡的结果。</p><p>看来美丽浪漫的爱情不是花前月下憧憬出来的,也不是在大海高山面前盟誓出来的,而是经过苦心博弈的结果。爱情的获得与稳定也和其他人际关系一样,必须有相互制衡的筹码,那种双方相差太大,彼此无法制衡的爱情只是昙花一现,绝不会天长地久。</p><p></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5-29 14:55:00

《皇帝与柠檬》—让你变得更为智慧和幸福的经济学

 

书 名:《皇帝与柠檬》—经济学中的人性

作 者: 景仲生 著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

版 次: 1

页 数: 195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301151419
  

    ◎人难做,难做人,做人难的经济学根源到底在哪里?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之所以能持久,经历了怎样的博弈?


    ◎穷汉对富婆是不是更忠心?婚姻的稳定点在哪里?


    ◎高薪养廉、高薪养教,高薪养医……究竟哪些行业需要高薪来养?


    本书用经济学的理性水,沏一壶人情世态的感性茶,让人涤除胸中的困惑,神清气爽。书中没有抽象的理论,点点滴滴从身边小事说起,像在工作闲暇时,茶余饭后之际,豆蓬瓜架下随意拉家常。
    爱情、道德、欲望……不同的话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篇篇独立,文字轻快,读者可以轻松阅读,各取所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9 15:09:00
一个良好的机制设计更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 00:00:41
好书,可惜不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0 16:16:53
真雷人,把浪漫的爱情故事写成博弈,让人伤心
虽然说得有几分道理
但是还是喜欢让爱情纯粹一点,至少让人产生美好的向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