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2011-6-22 13:19:56
这本书的特点之一在于它不是给你介绍一个又一个概念、一个又一个理论、一个又一个图表、一个又一个数学模型,而是从现实中你熟悉的事情出发,告诉你经济学家是如何思考的。这样,你就在不知不觉之中掌握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当然,经济思维本身也离不开经济学的基本内容。这本书从思维方式入手介绍了各种经济学知识,从个人到社会、从微观到宏观、从主流的观点到非主流的看法、从历史到现实,可以说,这本书的内容相当全面,但切入点不同,组织与写作的方法也不同,让一般读者读起来更容易,理解起来也更容易。这正是这本书另一个重要的特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2 13:20:33
本书是从堵车的例子开始的。堵车是全世界各个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都存在的情况。老百姓遇到堵车就是一个“烦”字,恨不得天下只有他一人开车;社会学家则是大讲汽车对人类的危害,自己开着车时却想着如何减少汽车的危害;会说的经济学家则说,堵车反映经济繁荣,ZF领导有方,就差点高呼“我爱堵车”了。而本书的作者则认为,堵车表面的混乱之下隐藏着一种秩序;正因为有秩序,所以尽管堵车,车仍在行进,由此引出学习经济学的目的正在于认识社会秩序。市场经济表面看来也是相当乱的,但是其中同样存在秩序。认识这种秩序,了解经济世界的运行规律,正是学会经济学思维方式的起点。后面就开始介绍市场上的协作,每个人的行为是如何无意识地相互合作的,合作中的游戏规则是什么,产权如何重要等等,继而展开全部内容。所介绍的内容都是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的事情,但每件事情用经济学的眼光看都与我们平常的感觉有差异,而你读过之后会发现有了新的视角,新的认识,对经济学了解得更多了,认识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你也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2 13:21:11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所用的事例主要是美国的。但中国与美国差异特别大,除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经济发展程度之外,主要是经济体制的差异。美国是完全市场经济,中国是ZF主导的市场经济。而且,中国未来市场经济的模式也不会是美国模式,所以作者针对美国情况所做的分析就不一定都适用于中国。比如,作者与一般美国经济学家一样是反对ZF限价的,但在我国市场发育不成熟的情况下,ZF经济需要限价,如对春运火车票的限价,以及通货膨胀严重情况下的价格干预。这个问题就不仅仅是市场调节,而需要更多地考虑政治与社会因素。我们读这本书,学的是基本内容。如果能结合中国的现实做一点进一步的思考就更有意义,收获也就更大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