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778 33
2009-05-31

GDP在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

     经济学家李稻葵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指出:目前,中国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下滑的格局已基本结束,中国经济已进入了一个增长速度上升的通道,经济已经走出了低谷。预计今年年底,中国GDP的规模就会超过日本。“中国GDP年内超过日本”,这样的大喜讯经过专家提前“公布”,令中国狭隘的民族主义弹冠相庆,在网络上奔走相告,喜不自胜。超过日本,我们就坐世界第二把交椅了,下一个目标就是超过美国,那就是梦寐以求的大目标临空而降——做世界老大,能不令人高兴么?

     然而,中国GDP总量的不断攀升真值得如此称道吗?谁都知道,GDP总量与GDP人均完全是两码事。在我们还没有超过日本之前,不妨看看现在是世界第二的日本公民过得有多滋润。2008年日本的人均GDP是42480美元,中国为3260美元,是中国人的13倍多,要缩短这个距离,真不知道还有多远的路要走。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其中很大一部分又是靠外资投入拉动。外资在中国制造了可观的“中国GDP”,但利益却通过商品出口转到了外国,中国GDP越高,为国外输送的利益越多。诚然,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在巨大的DGP蛋糕分切中,只要把蛋糕做大,中国总会落到一些好处。值得我们主义的是,所谓“中国GDP”并非是一个全归中国所有的东西,也不是一个中国人人得益的东西。当经济总量的蛋糕做大,而分配蛋糕却严重不公时,GDP越大,人们被剥夺的感觉越强,越发埋藏着社会危机。事实上,中国的贫富两极分化正在加剧。

    正如某些人所说的,中国算不上强大,而是肥大。肥大不仅没有多少力量,而且还隐藏着诸多的致病因子。具体到对中国经济的分析,那就是,中国经济的含金量很低,科技创新严重不足,经济高增长,靠出卖廉价劳动力和付出沉重环境代价换取。这种隐藏的病因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相继致病了,那就是,我们为了这个“肥大”付出了过高的代价,环境污染、怪病丛生,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国富民未富,弱势群体在为生存而痛苦挣扎。尽管,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并致力于改变,但任何变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如衡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不能仅用体重这一个指标,瘦小枯干固然谈不上健康,但肥胖臃肿、大腹便便,绝对是一种危险的病态。中国GDP数量的庞大,显然有极多病态的东西,比如我们的高能耗、高污染指标的居高不下。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身上背负着沉重的人口包袱。为了让十几亿人口有事做、有饭吃,保证较高的就业率是国情的迫不得已。而通过投资的手段,通过牺牲环境质量和社会效率,与其说是我们的体制缺陷,不如看成是特殊的中国国情使我们作出的无奈选择。

    必须强调,单纯为“中国GDP年内超过日本”举杯相庆是很盲目的。如果我们只沉迷于这样的数字游戏之中,那么官方尽可以大玩数字游戏,注水、放卫星,把中国弄成一个充气娃娃。要知道,放卫星、亩产十万斤等游戏,我们都玩过,贻害无穷啊。在这方面,我们的确由于体制的缺陷,而人为地加大了GDP的负面效应。因为我们过于虚荣了,容不得被别人瞧不起,受不了排名落后。但是现实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呀,上个世纪那个大跃进的年代,我们就曾经自欺欺人地尝到过浮夸的苦头。但由于我们体制上与生俱来的好大喜功、报喜不报忧的传统习惯,这种陋习始终没有得到根除,反而却在不断变化包装的前提下不断地变本加厉。

    我们在许多的宣传上,总是将中国经济指标的急速增长和强国、爱国、振兴中华等政治名词联系在一起。似乎无视中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就是不爱国,就是没有民族气节。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极为陈腐、狭隘的民族自恋、自怜情结,是一种阿Q式精神胜利的毫无价值的自我暗示,也是一种将民族与国家的核心利益置之度外、放大了的利己主义。许多官员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不顾环境的质量、资源的制约、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拼命突进本地的GDP,为自己当政的业绩贴金抹粉。尽管近年来国家高层开始强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但在干部的实际考核和任用中,在衡量官员的贡献大小时,GDP指标依然是具有决对说服力的权重指标。在应对这一轮世界经济危机的时候,为了稳住经济急速下滑的局面,我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大干快上,尽管这是危机关头的被迫和无奈的选择。但保八的指标仍然是在突出GDP,强调用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再次重新成为我们国家经济生活的中心。我们曾经乐观地认为,这场危机对中国调整经济结构说来,提供了难得的国际性市场机遇,是件大好事。但从另一个方面上说,从恢复GDP发展速度的挂帅位置上说,其负面的作用也同样值得警觉和不可低估。

    总之,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让国家进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使国人过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根据这个宗旨,单纯地强调GDP的增长,显然与这个目标是背道而驰的。但愿我们的各级官员能够早些在观念上实现这种转变,我们的国人也能够从那些超日赶美的虚幻中清醒过来,让GDP挂帅的业绩追求,彻底失去赖以依托的土壤而成为历史的陈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6-1 00:09:00

不真实的数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1 00:12:00

跟泡末比较不知道会怎么样!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1 01:51:00
体重大,不是强壮的表观。有的是虚胖。中国就处于这样的境地。我们应该去更新我们的衡量经济发展的尺度。别老看GDP,导致盲目地乐观。政府官员可以吹捧自己,用这些数据。但作为一个研究者,不应该这么浮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1 07:51:00

中国和日本的GDP内涵是不一样的

GDP是一种衡量产品和服务产出的一个量,但是不能衡量一个国家实际保有的财富

这一点,是我们所有的教课书中或说是现有理论都忽视的一个方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1 08:48:00

宏观控制从注重国民经济的数量到注重国民经济的质量之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经济增长无法只是在政府投资的拉动下一直走下去,帮扶我国的民营资本在危机中成长壮大起来,这是当前发展经济的重点。否则国家也将失去用以解决“三农问题”和“二元经济结构”的财政支持。

本人支持在《劳动合同法》等方面放宽一点,给中小企业更大的生存空间,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