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6-7-6 17:12:28
沉重的话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6 18:52:52
视角不同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6 21:08:45
关注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7 09:48:49
junzhitianxia 发表于 2016-7-6 15:13
这是个好命题,谈点个人浅见。代际养老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因为我完全不懂生物学,哈哈,所从我看过动物世 ...
谢谢顶贴,欢迎良性讨论。很久以前我看过一本国外学者所写跨学科涉及生物学与社会学《自私的基因》,大致是说生物的一切行为都取决于他(它)们对延续自身基因的自私目的,可以说是先天的无意潜本能,刚出生的婴儿,不可能懂得利他的食品分享,看到有食欲的东西自然而然就本能心动手起抓来往嘴里塞,哪里明白与父母分享的道理,有的只是本我需要的驱动,这时利他的意识还比较弱,随着自我意识发展,自我不再以本我为重心,而是慢慢在与父母兄弟姐妹以及玩伴的交往交流之中有了“我们”的概念,于是“超我”意识才开始形成,以上是我所理解的发展心理学现象过程中生物本我心理向社会超我心理成长过渡融合。而从社会角度而言,群体性动物也表现出一定的群体即社会意识,懂得在寻找食物、捕猎、满足自身需求(劳动生产)过程中协作互助提高守猎生产率并在获得劳动成果之后进行分享,己有集体利益或“超我”的意识,这些都是有于整个物种(不过,区别于个体具体)基因延续和维持物种社群规模优化发展的行为,最相对于其物种的“善”的利他行为,这种行为表现在人类社会则是社会进化和人类文明产生的必要条件,再看动物世界,那些有群体意识懂得协作的物种都能很好维持其规模不那么容易灭绝。然而,有时在物种在生存物资缺乏或生产率低下的较原始社会状态下,甚至发生物种相残的内斗,发生优胜劣汰、弱肉强吃,让适应力更强的个体代表物种维持和延续基因,这种野蛮的损人利已甚至损人损已的“退化”现象实非人类社会向往文明进化的需要,那么,如何避免呢?发展科学包括社会管理制度技术,效率与公平兼顾,让社会使用价值物质极大丰富,使成本价值极小耗费,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老幼有所养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7 10:38:49
junzhitianxia 发表于 2016-7-6 15:13
这是个好命题,谈点个人浅见。代际养老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因为我完全不懂生物学,哈哈,所从我看过动物世 ...
原因有二(个人想到的局部原因吧):一是经济模式脱离家庭内部,社会化的企业形式成为主流,家庭为主的财富占有比例持续下降,法人成为财富主体,家庭养老的经济基础弱化;二是国家为主要形式的税收主体拥有强大的财富支配调度能力,养老应当视为公共产品由税收及其它社会共同养老主体共同支付,当然这也是发达国家主要的养老形式。
!!!!!!!!!!!!!!!!!!!!!!!????!???!!!!!!!!!
你所说的把家庭养老的重心倾向社会养老的看法我基本赞同,但不赞同现阶段完全取代,如果完全取代必然,导致父母对儿女的养育意识和责任义务弱退,其实现在人类社会国家中己经有许多社会养老机制发达的导致社会成员养育后代的欲望下降从而人口下降,即使是俄罗斯这种人均土地资源充足但由于社会养老太好的国家也产生人口增长递减,甚至ZF用奖励机制鼓励多生多育来企图补充社会劳动力资源的不足效果也甚微。可这在中国绝大多社会成员看来却是让人羡慕之极,梦寐以求的政策,在中国社会养老福利太少而培育后代的成本又太高,尤其国家以买房积分导致有房人的后代与没房人的后代积分差距拉大享受教育成本不平等,让没房人的高学费补贴有房的的却贫济富现象让人不解,这种以支持房地产经济发展起来的崎形经济发展也必然要影响到中国未来的人口结构以及养老机制调整产生恶性循环,难以想象随着培育后代成本越来越高弃养的现象也可能越来越多,陷入左右为难的状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7 17:54:17
晏几道 发表于 2016-7-6 21:08
关注一下
多谢关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8 15:54:12
林汉扬 发表于 2016-7-7 10:38
原因有二(个人想到的局部原因吧):一是经济模式脱离家庭内部,社会化的企业形式成为主流,家庭为主的 ...
个人觉得(只是推测哈,没有实践证明。):生育及抚育意愿在发达国家(也包括俄罗斯等)持续下降是否是社会养老所导致的这一说法有待考证,或者说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好,如果仅仅是观点之论,我觉得可以暂时停止下论点本身。从一个反例来说,记得有一个计量实证,美国妇女生育率与社会保育费(大概是这个词)发放标准之间存在时间序列上正相关性。也许这个例证并不完全准确,另外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发达国家中贫困人口生育率是远超过中产及上层收入阶层的,这也说明在同一社会化养老体系下或许有导致生育率下降的其它原因。在现象上看,当前中国城市二胎生育意愿决定因素在一定程序上取决于养育成本过高(身边随机聊天所感,也许无科学意义。)从这些方面来说,社会化养老似乎与生育本身无直接关联。俄罗斯的例子至少从逻辑上看,难免牵强,是否从其它角度来探讨我本人并不清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8 16:03:54
林汉扬 发表于 2016-7-7 10:38
原因有二(个人想到的局部原因吧):一是经济模式脱离家庭内部,社会化的企业形式成为主流,家庭为主的 ...
另外退一步讲,假如楼主所述的社会化养老本身确实严重影响到社会生育率,其实稍加调整即可消除这种影响。原因:一,社会化养老体系是不是就是把老人统一放到社会养老院里而非跟子女生活?显然不是这么low的做法,而是养老成本初会化承担之含义,就世界发达国家实践来说是这样的,当然成本高低另论,也不属于该议题讨论之列;二,养老金(狭窄地这么说吧)的分配方式适应中国式养老的模式其实并不难,只不过将成本外移,再简单不过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8 16:16:57
实话说,这个议题放在这个版块不是太合适,建议放到福利经注济学、公共经济学,实在不行放在农业经济区也可以。我个人实在不想在这个版块里说话,因为不想毫无意义地吵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8 16:35:34
junzhitianxia 发表于 2016-7-8 16:16
实话说,这个议题放在这个版块不是太合适,建议放到福利经注济学、公共经济学,实在不行放在农业经济区也可 ...
没事,你说你的,别管他人,这版块有高识的人其实也多,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表示百家争呜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8 16:56:13
重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8 17:07:48
junzhitianxia 发表于 2016-7-8 15:54
个人觉得(只是推测哈,没有实践证明。):生育及抚育意愿在发达国家(也包括俄罗斯等)持续下降是否是社 ...
我也是从人追求使用价值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原则分析,比如,一个人在生育、抚养、教育后代到成人与自己交社会养老保险需要付出时间(青春)、劳动力、资源成本耗费相同的情况下,国家在他或她退休时供给的养老待遇比儿女后代带给他或她的回报还大很多倍时,当事人抛开传统的传宗接代观念(这个观念随着文化教育越高会越淡化)会如何选择?而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为没收多少教育传统观念较强,再主要是没有社会养老保障的农村人还坚持以代际家庭养老为主并愿多生且目标男丁多多益善呵!而城市的尤其公务员和国有企业有高额社会养老保险的则显得对多子女生养有恐惧症。我的推测完全按价值之势推之,这就是我主题所说的价格调节机制,无形之手在主导。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社会现象所显示的子女孝顺程度以及社会工作变迁让父母与子女聚少离多等现象也会有一定程度影响,但主要还是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成本耗费和预期的回报之间的比较,对儿女与国家养老保险的投资作为对象投资的标的而言,个人的不确定性或风险比国家好像要大些吧?以上分析仅是一种发生概率并形成可能性趋势的推测,同时,也是一种心理选择的归纳,未敢说有多少科学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8 17:35:11
[quote]林汉扬 发表于 2016-7-8 16:56


junzhitianxia 发表于 2016-7-8 16:16
实话说,这个议题放在这个版块不是太合适,建议放到福利经注济学、公共经济学,实在不行放在农业经济区也可 ...
其实,这个议题我可以用马经概念的劳动价值与使用价值概念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10 14:49:44
林汉扬 发表于 2016-7-8 17:07
我也是从人追求使用价值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原则分析,比如,一个人在生育、抚养、教育后代到成人与自 ...
农村和城市相比,一是农村期望更多生育确实存在依靠多可能比少更容易获得养老资源的可能性之期望,而且相对养育成本平均来说存在养育上的分担,而城市更多在于子女精英教育竞争之压力;第二,财富拥有主体的变化其实是经济主因,个人深信不疑。另外你下一楼层提到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个人觉得马氏理论能引用一两句就够了,做为理论框架在今天来说,其实真是要跟人吵架的,而且吵来吵去没有意义。当然,也许您是搞马氏经济的,对于马氏经济来说,我个人退出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10 16:23:12
junzhitianxia 发表于 2016-7-10 14:49
农村和城市相比,一是农村期望更多生育确实存在依靠多可能比少更容易获得养老资源的可能性之期望,而且相 ...
讨论交流问题哪有哪么多吵的,马经有合理部分当然也有需改进之处,我并非马经信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