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2825 0
2016-07-15

凤凰网转载了新京报上黄晓丹的一篇文章,题为《弟子规的传播是一个惊天大骗局》(以下简称《骗局》)。该文无疑在广大的学佛者及关注佛教者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客观地说,该文所举的论据是真实的,内容有可取之处。但该文对论据的解读评论则多有偏颇和可商榷之处;更重要的是,这个标题显然有哗众取宠之意,是极不合适的。

       这篇文章矛头直指净空法师。笔者对净老的了解完全来源于网上净老的开示和讲义——而与净老及其身边人士没有任何交集。我想说的是,如果这个世界只有一个人配得上称为崇高,那这个人必定是净空法师。我读过不少净老的文字,虽然也不认同他的某些说法,但是个人认为,净老所指示的学佛道路是最适合当代人的。在我看来,净老的品行和修持令人高山仰止,是当今佛教界的一座灯塔,是一盏指路明灯。本人也确实从净老处获益良多——这一点是切身体会;但是我不敢自称净老的学生,因为深知自己配不上。

       净空法师是方外之人,对于这些纷争自然不会有任何回应。而且,这些言论丝毫不会影响净老的现实地位和历史地位。但是这些言论的确会给学佛人造成障碍,于议论者本身则徒然造作罪孽。因此,笔者试在此予以辩驳与澄清,并不指望有多大效果,一切随缘而已。

       坦率地说,《骗局》一文对弟子规的成文及其历史的考证是客观真实的。但该文通篇并没有指出和论证《弟子规》本身内容有何不妥之处,或者与传统文化有何冲突之处。而随后的评论就更是令人无法苟同。

       第一,该文称:“如果以为“儿童传统文化教育”就是把一千多字的《弟子规》读个五百遍一千遍的话,不要说不能培养一个合格的现代儿童,也远远不够培养一个合格的古代儿童。这样的小孩就是放到古代,也是一个只会复述一些僵化的道理,而不知道自然知识、生活常识、不会讲故事,不懂得鉴赏诗歌,没有用处,没有趣味的人。他在古代也不会受欢迎的。”净空法师说《弟子规》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是基础。注意,说“基础”的意思很明显,并不是说儿童或一个人只要学这个就可以了。黄晓丹显然是故意曲解净老的意思。

        第二,同样的道理,《骗局》中说“说古代的贤达都是读了《弟子规》才成为贤达的,这就不如实。”恰恰相反,净老对弟子规的倡导是要求切实地做到,而不是读一读就可以。黄晓丹如果要反驳净老的说法,应该举出古代哪位贤达违反弟子规而成为贤达的例子。

        第三,《骗局》一文称“所有圣贤的教谕,都来自于他们真诚的生命体验。而当你能真正体验宇宙的真实、生活的本质时,这种觉醒的经验是不需要你额外再提醒自己去记住的。只有当人不能再获得这种体验时,才会希望将它记录下来,甚至变成教条,靠意志来执行。而如果它只是教条,而不能与自己真实的体验结合的话,就会带来道德的虚伪化。这就是所有圣贤之学堕落的轨道。”这是该文反对弟子规的主要理由。笔者想说的是:鉴于该文并没有指出《弟子规》的内容有何不妥,那么,既然它的内容是合理的,为何不能切实履行?而且,不去履行又如何能获得“真诚的生命体验”?难道人们应该坐等自己成为圣贤?世上哪有这种道理?


       最后笔者想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个人看法。近代以来,传统文化极度衰微,民众精神家园失落无所归依。这个社会并不缺乏高谈大道理的人,问题是真正从自身做起、切实履行的人太少。弟子规的内容并不高深,而在当代社会真正能做到的人却极少。我想,净空法师倡导弟子规的用意正是针对这一社会病根,这无疑是正确的、合适的。至于光靠提倡“弟子规”是否就能挽救世道人心?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切实地去做,只是空谈,就永远没有希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