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针对中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优先购买国货”条款,一些国际组织似乎又开始言辞颇多,先是欧盟对中国“提要求”,接着是世行发表看法。昨天,中国外交部终于正式回应,中国根本不存在所谓对外国企业和产品歧视的问题。
不存在歧视外企问题
北京时间17日晚,欧盟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塔哈德(Amadeu Altafaj Tardio)在布鲁塞尔发表声明称,正在期待中国优先购买国货条款的细节,希望进一步明确中国在这一领域政策的性质,欧盟正研究中国这些指导方针是否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
昨天早些时候,世界银行表示,中国为确保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方案惠及国内企业所采取的举措,与中国在反对保护主义中的领导作用相左。该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韩伟森称,对中国这一规定表示惊讶,如果限制采购,中国或比其他国家损失更大。
欧盟和世行所针对的文件正是,今年6月4日中国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等九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贯彻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监管工作意见的通知》,该文件规定,政府投资项目属于政府采购,除特殊情形,应当采购本国产品,确需采购进口产品的,必须在采购活动开展前,按照国家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核同意。
昨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秦刚回答现场提问时表示,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颁布这一文件是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优先购买国货”相关文件的颁布是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符合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也符合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因此,根本不存在所谓对外国企业和产品歧视的问题。
国外舆论频频发难
今年5月末,由于外企在逾50亿欧元的25台风力涡轮发电机订单竞争中失利,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发表评论称,中国政府似乎有意将外国供应商排除在其4万亿计划的合同之外。
对此,国家发改委6月1日迅速做出回应,在其官方网站《答记者问》一文中指出,目前招标过程中问题较多的并不是“排外”,而恰恰是对国货的非法限制,随后中国方面公布了上述九部委联合文件。
事情并没有就此熄火。
6月12日,中央政府采购网公布了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几乎囊括了所有国产轿车,其中宝马和奔驰首次上“榜”。宝马和奔驰还纷纷表示,要打折以符合采购标准,此举引来了不少中国民众认为“官车档次升级,不符合节约、节能环保”的质疑声。
但国外舆论却以此煽风点火,再度抨击中国可能“优待国产品牌”。事实上,根据之后6月15日中央政府采购网刊登的《中央国家机关汽车采购有关问题的说明》,宝马奔驰只是进入采购目录,即未敲定要买,也未敲定不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中国多次派出贸易代表团开赴海外进行采购,2月份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曾在欧洲签下的130亿美元的采购大单,得到了整个欧洲商界和企业界的欢迎。此后的4月底5月初,中国又派出代表团赴美进行第二次大规模采购,共签下60份总价值达163亿美元的贸易采购和投资合同。甚至韩伟森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也坦陈,中国正在全球范围内引领反对保护主义的潮流,且已获得了良好声誉。
4万亿国货优先遭西方媒体质疑
近日,包括发改委在内的中国九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在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的招标中优先采购国货。消息传出后,这个被国外媒体称为“买国货”的条款遭到西方媒体的“围攻”,指责中国搞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一下子大起来,然而一名熟悉WTO贸易规则的专家17日对记者表示,中国政府的政策是对国货遭受歧视的一种纠正,符合WTO“无歧视”的公平原则。
外媒指中国搞贸易保护主义
英国《金融时报》17日报道称,中国出台“买国货”的政策必将会引发与贸易伙伴之间的紧张关系,而且加剧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澳大利亚人报》17日以“中国‘购买国货’条款打击经济复苏”为题发表评论文章称,中国政府的保护主义举动,将会搞乱全球经济恢复步伐。《华尔街日报》17日援引中国美国商会主席华金的话称,“中国已倾向于贸易保护主义”。
对此,欧盟委员会17日表示正设法“调查清楚”。欧盟委员会发言人阿马德乌·阿尔塔法赫在布鲁塞尔对记者说:“我们将继续非常密切地关注这起事件的发展,当然也会设法进一步调查清楚中国的政策。”
专家称外媒误读中国政策
针对外媒的尖锐批评,中国WTO研究会常务理事何伟文对记者表示,这个所谓的“买国货”条款事实上并非对外国货的限制和歧视,恰恰相反,在中国遭受非国民待遇的正是中国货。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赵萍也对记者表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观念是洋货优于国货,这也造成了国货在国内反而遭受非国民待遇的窘境。九部委的政策是对这一现象的纠正,无论金融危机有没有发生,中国都会这样做,和贸易保护主义没有关系。
完全符合WTO原则
中国WTO研究会常务理事何伟文也表示,国外媒体称中国搞贸易保护主义显然是对九部委条文的一种误读。早在今年2月份,商务部就明确表示,中国不会步美“买美国货”的后尘,决不搞“买中国货”。中国的行为是对国货在国内遭受歧视讨回一个公道,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这完全符合WTO“无歧视”和“国民待遇”原则。
【专家访谈】
一个国家的政府采购 理应体现公共政策取向
国家发改委专家表示,政府采购优先采用国货是国际惯例。即使在美国化程度很高的联想电脑,也被美国政府排除在采购清单之外。
政府采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在宝马事件中,成为公共质询的焦点。《政府采购法》起草小组成员、清华大学教授于安说,从法律角度讲,政府采购中所有的供应商都有平等的竞争权,如果宝马和奔驰符合条件,在招投标方面没有法律问题,就没有理由歧视它。
但于安同时认为,政府采购一方面要保持
商业取向,保证公平竞争;另一方面还要有公共政策的取向,如保护自主品牌和倡导环保等等。1999年中央就明确提出,党政机关车辆配备要坚持使用国产
汽车的原则,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承受能力相适应。
一位关注此事的普通公民说,政府采购从来都不仅仅是为公务员系统提供服务和保障,从来都兼有“社会属性”和导向作用。这个导向很重要,连自己的政府都不愿意使用国内自主品牌汽车,还有多少老百姓会选择?此外,有专家表示,“既然这4万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拉动内需,那首选国货是毋庸质疑的,那才是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百姓的‘政府采购’项目。”人民网调查显示,97%的民众支持政府采购国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