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转型影响外资进入
■实习生 薛莲
商务部数据显示,1—5月中西部地区吸收实际外商直接投资(FDI)的降幅均大大超过了全国20.4%的平均水平,中部地区降幅为35.7%,西部地区则为30.2%。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中西部地区FDI大降主要是由全球经济危机和外商投资结构所致。
“中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基础的薄弱环节和经济扩散的边缘地区,外商更愿意向处于我国经济中心的东部地区投资,中国的市场仍然在东部,中西部市场薄弱导致需求带动投资的意愿下降。”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主任赵玉敏对本报记者表示。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日前也表示,一方面是因为前两年中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增长幅度很快,基数比较高;另一方面,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外资企业可能更偏向于在当地的增资。
赵玉敏认为,西进投资都是由政策引导过去的,比如东部地区的一些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由于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竞争激烈等原因转向中西部地区,它们利用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优惠、环境宽松等优势获得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但目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出口外贸企业经营风险加大,也会影响外商在中西部继续投资加工出口贸易的信心。
据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分析,在中西部外投中,房地产和商业地产占了很大比重,而金融危机大大冲击了地产市场,地产业扑朔迷离的前景让外商投资者谨慎有加。此外,重化工项目也是外资进入中西部的主要领域,但内需转型中环保和资源越来越受重视,新进外资开始有更多考虑。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耀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家对西部大开发企业,尤其是在中西部投资的外资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前景不够明朗也会影响外商在这个地区的投资。
据悉,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的15%低税率优惠期间为2001年--2010年,如果国家没有新政策出台,西部企业将在2011年和2012年过渡到25%的税率。这一政策前景的模糊性势必会影响外商的投资决策和信心。
为遏制吸引外资下滑局面,据悉,商务部等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稳定外资的政策,尤其是帮助中西部地区稳定吸收外资。(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