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29 0
2009-06-22
一份由中国农科院组织编写的报告显示——
本报北京讯(记者杜悦英)在CO2加倍的条件下,小麦、玉米和水稻的最高产量变化幅度将在-21%—+55%之间,大豆在-44%—+80%之间,棉花在+13%—+93%之间,其变化幅度随不同的气候情形和地点而不同。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因气候变暖可能会下降5%—10%左右,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下降为主,2050年后受到的冲击会更大。
   日前,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与国际扶贫组织乐施会共同发布《气候变化与贫困——中国案例研究》报告,对气候变化给中国农业带来的影响做出了上述预警。该报告中国农科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组织编写。
   报告称,未来中国地表气温将持续上升,北方的增温幅度大于南方,与1961年—1991年这一时段相比,2020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将增加1.1℃—2.1℃,降水增加2%—3%;2050年将增加2.3℃—3.3℃,降水增加5%—7%。降水时空频率增大,极端气候事件加剧。
   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一部分农田将无法耕作,一部分将淹没。有些适应性强的作物类型和品种将扩张其种植范围,而另外一些作物和品种将有可能失去原有的优势和竞争力。
   报告分析,气候变暖及降水量减少将加重土壤侵蚀和沙化趋势。同时,农药用量的增加将加重农业环境污染。此外,气候变化会造成中国北方草地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产草量和载畜量下降,并使中国农牧过渡带向农区移动,造成种植面积减少。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