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版上多是资源共享,很不错利人利己。但少有讨论,或许都是当做知识普及来看,那也无所谓了。然则尽信书不如无书,看了再经典的文章,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没有辩证的去思考,那就变成一种消遣,而不是学习。很希望能看到大家各自的看法,那样的话,即使没有金币制度,论坛也会有凝聚力了。
本人并非做行为和实验,只是略有些了解。有几个看法,和大家探讨。
第一个是关于行为经济学是做什么的。行为(behaviroal)说白了,就是人对各种情绪的普遍反应。这个从心理学相关于经济的角度来说,有两种主要切入点。一个是最早的动物条件反射,而研究人对外部刺激的应变。第二个是认知心理学角度,看人对信息的接受和反馈。要注意的是,行为经济学不同于心理学,(所以什么爱情啦,变态心理拉,在这个版上发就不太合适),它主要是分析人在消费,投资,预期等过程中,会有哪些动态的对外部信息的反应。其实传统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后者把分析的假设放宽了。传统中,我们假定人是理性的,所以人的选择、预期符合最大期望,但行为经济学的假定是,人是感性的,即使涉及到做理性判断时,我们也无法割裂感情对选择、判断的作用。这就好比黎曼几何对欧式几何的放宽一样,取消了一个假设,然后研究领域一下子变宽大许多。
第二个是关于如何做行为经济学。这个名词火起来,应该是从03年诺贝尔奖得主给了卡尼满开始的。好像流传最广的行为经济学例子就是猴子实验和ellsberg paradox。但是,行为经济学不同于行为实验,不是单单关注人的反应,就可以归为经济类的研究。其实国外也有专做这类实验的领域,neuroscience,属于医学领域。已经比较成熟的行为经济学,是建立在整个市场(动态)平衡上的,也就是最基本的经济分析工具。如果脱离了均衡这一概念,那就失去经济学的意义,因为单个行为无法解释、预测未来的经济影响,同时对各方决策也是无意义的。其实这方面的大牛,无不是对经济的理解到了某种哲学层次(我的理解)。
第三个是行为经济学和我们有什么关系。经济方面我就不提了,从消费者角度来说,会普及教育大众,避免某些非理性错误,特别是群体性集中错误。比如对泡沫的追求,对经济衰退的过度悲观等。而行为经济学更加主要的应用,是对机构以及政府。这个工具用好了可以引导大众意识,增强群体一致性,用在坏的地方,就能像索罗斯一样,制造危机。
先这几点,希望大家不是以收集资料为乐,而是能借如此好的平台沟通、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