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09-7-6 11:13:57
A是正确的答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6 23:20:58
选A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7 11:57:29
选B,同意2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8 10:52:52
个人认为选A.  
        高鸿业宏观经济第第十五章有专门对"挤出效应"的解释。“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在一个充分就业i的经济中,政府支出增加会以下列方式使私人投资出现抵消性的减少: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购买产品劳务的竞争加剧,物价就会上涨,在货币名义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因价格上涨而减少,进而使可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结果债券价格就下跌,利率上升,进而导致私人投资减少。投资减少了,人们消费随之减少。这就是说的政府支出增加”挤占“了私人投资和消费。”
    从挤出效应的定义出发,是政府支出增加,经过一系列过程导致货币供给减少,引起利率上升,挤占了私人的投资和消费。故答案为A。
    另外,挤出效应固然是针对财政政策说的,这一反映发生的开端是政府支出增加,是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但是答案A中给人感觉开头是货币供给减少,但这里货币供给减少不是属于货币政策的(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变动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需求的政策)。选项B中所说所得税变化也是属于财政政策,一般在经济萧条时,政府采用减税措施,给个人和企业多留可支配收入,以刺激消费和投资。当然,这也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使利率上升,私人投资消费受到一些影响。但是 回归到挤出效应的概念,此题的关键不在于私人投资被挤出而在于政府的支出。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选A.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8 16:12:34
看来有很多初级宏观者啊 !应该选B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8 16:38:29
a,b都能导致挤出效应,但是我觉得应该选a,
理由同上面选a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8 19:52:07
我觉得挤出效应在财政政策中体现,所以A答案不对;选B吧,好像也说不太通,减税并不等同于政府支出增加,减税所导致的利率增加,从而造成的私人投资减少,算作挤出效应吗?个人认为这个题出的有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9 12:21:19
gracehongmei 发表于 2009-7-1 16:55
挤出效应是针对利率提高,导致私人部门投资减少而言的。所得税减少,怎样导致利率上升呢?这个要说得明白一点儿才好。
挤出效应一般是针对财政政策而言,因此A可能不是正确答案。A减少货币供给,是指的货币政策。
我觉得说到点子上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9 18:57:50
应该是B。挤出效应指的是政府多花钱而挤出了企业的投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12:10:02
我选择A的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21:14:22
选B。挤出效应是政府财政政策对个人投资的挤出,B更符合定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1 00:17:27
A,政府占用了部分货币,是货币供给减少,利率提高,私人投资减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1 10:20:20
A,B的说法都不妥当,挤出效应的概念是:政府支出的增加挤出了私人投资,这个定义的前提是货币供给不变才对,如果货币供给减少会发生通货紧缩,即使政府支出不增加也会使利率上升,私人投资也会减少


乃一家之言,望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1 18:39:20
应该是B的,挤出效应是财政政策下的。货币政策下是没有挤出效应的,虽然单从IS-LM曲线来看,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也能由利率传导机制使得看上去也产生了挤出效应,但定义是在财政政策下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1 22:47:33
选A。
B只是挤出效应的一种情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17:07:01
单纯从出题人的目的来看,这是在考定义,答案选B。下面钻下牛角:所得税减少,到利率变化,是有个过程的,也就是必须突破边界也会有变化,也就是所得税减少未必有利率上升的结果,从而得出,所得税减少未必能导致实质性的利率上升,如果说是对均衡利率的影响,到勉强说的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3 09:43:46
选A吧,利率的变化是货币供求状况变化的结果啊,跟所得税没啥关系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3 11:12:32
我选B,因为从表面看货币供给增加是一种货币政策,而A的实现本质上是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实现的,但是财政政策是否可以增加货币供给,关键在于前提条件,但是这一定是间接的。
B选项之所以选是因为挤出效应发生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实施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3 13:47:02
  选B。“挤出效应”这一概念无论是只适用于财政政策还是也可以拓展到货币政策,但其涵义应当是,原本想要刺激经济的扩张性政策,结果产生了一些副作用(抑制了私人投资)。
  
  在选项A中,货币政策的初衷就是要抑制经济,虽然它最终也达到了抑制投资的结果,但这个显然不能称之为“挤出效应”。而B则不同,因为减少税收的财政政策的本意是要刺激经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