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499 6
2009-07-05
看到了论坛上有同学和网友讨论师生关系,我也说一下我的看法。我现在是教师了,不过先从学生时代说起吧。
       我以前不是学经济管理的,是学工科的。转行之后啥也不懂,不过觉得任何事情都要有个逻辑,我想这是工科人的一个小特点吧。后来上研的时候开始看经济学教材,说实话,看不懂,不知道边际是什么。于是,按照我的思路,应该找高级一点的看,就象我大学时代学习量子物理看了一些书不知所云,于是直接找李政道和杨振宁的书看,看出点门道来。当时,一本书是范里安的高级微分经济分析,一本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分析基础。看的满开心,原来边际啊弹性就是这个东东啊。觉得满不错的,由此迷恋经济学。公司金融也是一样,看不懂那是什么东东,毕竟会计那种线性思维方式我不喜欢,我喜欢非线性的类似于温度变化对晶体的影响等等非线性的东西,于是开始找非线性,不小心找到了赫尔那本期权定价的书。那个非线性,搞的云山雾罩的。不过后来还好。这是读硕士阶段,基本上导师不找我。我很开心,坦率的讲,我读硕士是自己喜欢读书,想读好书,导师找我干活占用我的时间,我本来就反对。由此可见,我是一个非常自私自利的人。从小到大如此,即使家庭成员干扰我读书,尤其是读我自己喜欢的书,我也非常生气。
       后来,混上博士了。其实就是想多读点书,没有别的想法。导师正好要申请项目,现在看来其实就是烧纳税人的钱。好吧,那我干活吧,投入些。记得一个星期,我几乎每天都是凌晨三点睡,早上六点起,给导师写申请书。年轻,没有什么,指望着导师有了钱我读书会宽裕些。当然,后来拿下了项目,导师变成了老板。我就想继续自己的读书事业吧,即使老板不给钱也成,我能把自己想读的书读完。不过,麻烦来了,自从这个项目拿下之后,老板要发论文。那么大家就讨论吧,我那个时候不想写论文,也不愿意写。因为自己读书读的不够好,没有什么可写的。拿了一篇论文出来,老板说这个不对,那个不对。不过,我觉得,老板可以说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导师应该说“这个地方有点问题,建议修改为...”,所以不再是导师,是老板。我一看,算了,既然不对,咱回去念书去吧。后来出了奖励政策,一篇论文多少钱,我看看《论语》,君子不器,算了。书还读不过来呢,写什么论文啊!其实,当时打算博士退学来着,2003年和2004年春节都想和父母说,博士不念了,退学算了。实在不行收废铁也比读博士强!后来,看父母岁数大了,怕经不起折腾,忍了。到了2004年3月份,一个哥们劝我说,你该写论文了。我想想也是。其实那个时候读书的效率比现在高,遍历了拓扑、群论、泛函、测度、微分几何等等数学,看了随机过程、动态优化、递归方法等等应用数学的书,还读了数理经济学的Handbook以及五大期刊上的很多一流论文。所以,论文写的极快,大概吧,半个月10万字。其实,读的时间久了,笔记也记了不少。写毕业论文不是很费劲。不过当时仅仅发了一篇期刊论文,还缺一篇,就从毕业论文里面找了一篇用庞卡莱定理做的,投稿了,后来也发表了。其实,那个时候看发表论文不是什么难事情,关键是我自己忙于读书,没时间写。直到现在,我宁可读一本与本专业无关的书如《世说新语》或《读通鉴论》也不愿意写论文,觉得还没有到写的时候呢。后来,我留校了,在这个方面很感激老板。当然,留校给老板做项目也没有什么不妥的。后来发表了几篇英文论文,算是给老板一个交待吧。项目顺利结题了。
       项目结题之后,有些事情发生了,我也不愿意多说。老板和我说“项目结题了,你愿意去那里就可以去那里了”。我就撤退了,其实我和老板不是一种人,对人生价值的认识有很多不同之处,这个在我读博士的时候我就知道了。当然,我不愿意屈服于他的价值观念,毕竟我多少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喜欢“述而不作”的风格。在调离之前,我一篇论文也没有投,如果我调不走,就强行辞职。反正,在你的单位,我是不打算出论文了。饿死也比屈服强,之所以有这样的态度,是因为在我看来我的人格是我的人格,不附属于任何人。你可以骂我不够意思,忘恩负义,但是我对于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无论世风和评价如何,我都要去坚持。其实,留下一世骂名也比自己死的时候自己骂自己活的太窝囊强百倍!当然,最终的结果是和老板关系也处理不好,这个怪我自己性格太彪悍,不喜欢屈服。不过,没有必要屈服。如果不是老板,是导师,秉承“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恐怕师生关系不是一般的好。这是学生的生活。
        当然,我也带研究生。我有我的原则,就是如果学生的论文我没有参加讨论,不挂名。我想,这不是什么沽名钓誉,是尊重别人劳动成果。如果模型是我建的,学生做计算或者仿真等等替代性比较强的工作,那么我做第一作者。其余作者他们自己石头剪子布决定。如果我提出的是框架性的建议,并帮助修改,那么写字多的人做第一作者。我想,这应该没有什么不妥的。当然,学生有时候会反驳我的意见,“老师,我觉得...”,不过我想可能平等一些更好。毕竟平等的讨论问题才能促进科学的进步。当然,学生做的也很辛苦,他们能提出反驳性的意见来说明他们在思考科学问题,即使是错误的也需要鼓励。其实,现在看满欣慰的。今年毕业的学生即使没有什么论文发表,最起码有了对科学的敬畏之心。我想,只有这个社会的一部分人对科学抱有敬畏之心,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日子才会好过,否则落入世俗化的评价标准之中科学家总是要承担科普人员的任务,太累了。而明年毕业的学生也逐步开始写他们自己的研究框架和研究计划,后年毕业的研究生现在人手一本我自己撰写的“培养手册”。其中的原则就是“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其实,明年毕业的学生已经逐步开始发表论文了,他们自己非常辛苦的收集数据,努力计算,并在我面前重复计算工作,讨论论文分析框架等等。因为我自己的数据是我自己收集计算,他们都知道,有时候我也会用计算机帮助他们算数据。或许,这样的师生关系算是另类,不过我觉得纯粹的师生关系不是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天地君亲师,古人把“师”放在一个非常崇高的地位,颜回子路死后,孔子都快疯了。由此可见,“师”是一种理念的传承,如果没有这种理念,可能我们的精神世界已经空空如也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7-5 21:51:17
感觉楼主是个好导师。
不过我们导师也算好吧,不过是属于课题型的,我入校两年才,现在已经参与了大概15个课题了,后面还有三个课题排队,怀疑毕业时课题数目都够20个了。
不过师姐师兄他们也都是这样过来的,但是文章什么也都发表了,不过确实活的很辛苦、也很痛苦
不过话又说回来,当初选择导师也是自己选的,自己再苦再累再坚持一年吧。如同师兄毕业后说的,工作真TMD的轻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5 23:27:58
呵呵,我觉得自己和你有一点相像,我也非常不想写论文的,就是喜欢看书,我老师应该很好人的,好像什么都没有叫我做,除了督促我写论文,不是他的课题,是我自己毕业要发表的论文,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7 14:34:54
天地君亲师,古人把“师”放在一个非常崇高的地位,颜回子路死后,孔子都快疯了。
期待改善, 而今都被铜臭给抹煞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7 14:45:18
看了楼主的帖子,有些共鸣,我也说说我的经历。硕士时候,前一年半老板基本不管,我自己看书,读了数学分析、实变和泛函,MWG上册,后一年半帮老板做课题、给系里一些老师做项目(报酬还可以)、出去代课、找工作、考博,这些七七八八的琐事确实很烦人,但是这是生活,不得不做,我学不了楼主八风不动的涵养。读博时候我主要偏向经验研究,因为我觉得理论的东西什么结果都可以做出来,但实际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对探究事实真相一直有强烈的兴趣,所以学习的重点是数理统计和计量分析。现在的导师(按楼主的定义)是留美回来的,基本上是美式作风,把他应该做的和学生应该做的分得泾渭分明,他认为学校给他报酬是为了指导学生,所以每月都拿出两个小时与我讨论论文的事,雷打不动,承他教诲,我学到不少经验研究的实战技能。他强调边干边学,不主张一本一本书的读完再作研究,所以我也是一边做一边看,两年下来,不知不觉也把wooldridge的横截面和面板数据翻了好几遍,随机微积分、资产定价这些东西也反复读过,博士论文基本已经做完了。我导师也经常申请课题,但是申请报告全部是自己动手,有时候不在国内,需要我帮他跑跑腿,拿去盖个章递交材料什么的,我觉得这是学生应该做的,但他觉得这不是学生份内的事情,每次交待时候都一直表示歉意,弄得我很不好意思。但是他对论文的要求也是美式标准,他觉得达不到标准的就不同意,毫无情面可言,我想这是国内学生很难适应的地方,我有时候也觉得压力重重。别的导师(或老板)尽管经常指使弟子做这做那,但毕业论文总是可以网开一面,但我导师始终领悟不到中国国情,今年的博士论文答辩连投三个反对票,弄得一派鸡飞狗跳。
        总的来看,我觉得现在这种制度是师生相互选择的结果,帮老师做事,毕业时老师网开一面。如果换成另外一种制度,老师尽其职责指导学生,学生只管专心做研究,但是毕业时老师铁面无私六亲不认,该否决就否决,凭心而论,各位有几个人愿意处于这样的境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7 21:08:41
5# antoni09
呵呵,我觉得你的导师风格非常好,我指导学生也是如此。他们也就是帮我报账什么的,没有什么杂事,主要是念我指定的书籍和论文,差不多每周要在一起讨论一下他们的研究计划,看看他们的进度。学位论文的底线是要有可重复性,对于学生的论文,我有时候从原始数据开始下载计算,按照他们的逻辑要得到一样的结果。申请自然科学基金也是我自己写申请书,学生的任务是学习,我的培养手册上写的很清楚“学生是以学为生的一群人”。当然,他们花我的经费,对于重要的文献,要求打印下来读,因为在电脑上读太费眼睛。这些费用我出。他们买书的费用我出,当然他们自己报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