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 1.在商品经济社会,除了部分导师、学校的管理不善之外,研究生的价值决定其实际待遇,这是价值规律决定的,我们很难从整体上否定。
 2.要想做出合理的决策,应该充分调查,听取和提取各方意见,这是我党优良传统。
 
 方法:
 通过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外,让大家从不同角度讨论,充分认识到产生问题的根源以及吸纳各方意见。
 
 目的:
 为科研质量、研究生生活提供合理保障。
 
 申明: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辱骂,我要说明的是我有稳定收入,不享受研究生正常的待遇。以下虽是个人观点,但是从学生和导师角度以及不同学校待遇不同而看问题的。
 
 以下是我人人一些看法,欢迎愿意接受调查的同学或导师讨论,可以专门写博文或回复。
 ————————————————————————————————————
 调查结果:
 我个人为了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而更好的回报社会,研究生合理的待遇应该由国家完全负责,但考虑到现实问题,目前阶段只能由以下几多个集体或团体或个人共同负责:
 1.国家:30%以上;
 2.学校:30%以上;
 3.导师: 30%以上;
 4.社会:30%以上;
 5.个人: 30%以上。
 
 以上所列五方面,均为30%以上,貌似不合理,其实细想一下就能明白为什么,以下是我的解释:
 
 0.前提:我个人认为硕士生要安心做科研的话,比博士生差不到哪儿去,他们的助研费也应该不能太低,我认为硕士生每月800,博士生每月1000,每年能保证11个月的正常发放,独立生活,回家给父母买个礼物的钱还是差不多有的。
 
 1.据我了解,国家拨款,经过层层削减后,能到研究生手的在200到300之间,硕士研究生基本靠这个维持生活;
 
 2.差一些的学校恨不得教师都不发工资,显然没有任何补助,显然很难控制和保障,我估计大部分院校不会出这30%;
 
 3.地方上的一些导师不收学生的小礼就很好了,补助一般每月不会超过50、100的,好点的学校导师给硕士生300左右的居多,博士生500-800的居多;
 
 4.至于社会方面,可以企业捐助,导师拉横向项目,学生自己在外兼职等等,一个月收入200-300还是相对容易,只是做与不做的问题,一般来说,导师给钱了,学生就不能兼职了;
 
 5.个人方面,那就根据家庭情况了,差了只能兼职或节俭了。
 
 结论:
 国家、学校、导师如能如期如数给研究生一年发放11月助研费的话,研究生还是能老老实实做研究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