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5758 7
2009-07-06
个人申明:这个东西不代表个人和人大经济论坛,我个人是根据报道找到谢*洲经过匹配只有这一个人, 查了一下从2006年到2009年的论文共14篇,他几乎都是第一作者,学生吧排在后面,大家可以看一下全是国内期刊,难道北大这方面没有人了?????? 难道北大的这方面的学生真的就不行吗?这种人可以当博导,北大的博士没有要求发表SCI影响因子3分的要求吗?? 如果从这里是不是可以说北大已经堕落那?现在终于明白中国的教育为什么这样啦



谢新洲 介绍




所在系: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系
职称:教授
学位:博士
简历:
1987年7月  理学学士学位,武汉大学情报科学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1990年7月  理学硕士学位,武汉大学情报科学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000年9月  管理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工作经历

1990.7-1992.7  助教,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1992.8-1995.7  讲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1995.8-2000.7  副教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2000.8-2001.7  教 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2001.8至今 教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1.11-2006.3  副院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现为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竞争情报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开设课程
1. 电子出版技术(本科)
2. 网络传播概论(本科)
3. 媒体经营与管理概论(本科)
4. 媒体经营管理专题研究(研究生)
4. 网络传播专题研究(研究生)

研究领域:
1. 数字出版技术
2. 网络传播
3. 媒体经营管理
4. 企业竞争战略


专著:
1. 谢新洲编著,《商业经济信息处理和检索》,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
2.谢新洲主编,《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3月
3.陈睿、谢新洲著,《新一代信息系统-面向对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航空工业出版社,1993年
4.陈睿、谢新洲编著,《办公自动化基础》,书目文献出版社,1997年3月
5.肖东发、谢新洲主编,《现代信息管理丛书》(共6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至1997年
6.谢柏青、谢新洲主编, 《即学即用电脑丛书》(共10本),东方出版社,1997年7月
7.谢新洲、曾蕾著, 《电子出版物及其制作》,东方出版社,1996年7月
8.谢新洲等编著, 《微型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
9.谢柏青、谢新洲等编著, 《微型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
10.谢新洲编著, 《电子信息源与网络检索》,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12月
11.包昌火、谢新洲主编, 《竞争情报丛书》(共8本),华夏出版社,2001-2002年
12.包昌火、谢新洲等著,《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
13.谢新洲、包昌火等著,《竞争对手分析》,华夏出版社,2002年12月
14.胡星光、包昌火、谢新洲等著,《竞争情报解决方案》,兵器工业出版社,2002年12月
15.谢新洲著, 《数字出版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1月
16.谢新洲等著,《网络出版及其经营管理》,辽海出版社,2002年12月
17.谢新洲主编,信息管理慨论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11
18.谢新洲著,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9.谢新洲主编,科技查新手册 科技文献出版社,2004
21.谢新洲主编,网络信息检索技术与案例,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22.谢新洲主编,企业信息化与竞争情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2.谢新洲 李永进主编 科技查新与创新评估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论文:
陈睿,谢新洲,情报管理应用系统的软件开发环境,《情报学报》,1992.2;
邱均平,谢新洲,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主题趋势,《图书馆》,1990.2;
邱均平,谢新洲,文献计量学研究的新趋势:计算机辅助的文献计量研究,《情报学报》,1990.3;
谢新洲,多介质情报检索系统的基础问题,《情报学报》,1991.6;
谢新洲,产品信息的国际联机检索,《情报科学技术》,1991.6;
谢新洲,联机检索系统的数据通信网络,《情报理论与实践》,1991.5
谢新洲,商业与经济信息数据库分类与检索,《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1.4;
谢新洲,光盘产品及其检索,《情报科学技术》,1991.2;
陈睿、谢新洲,情报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工具,《情报学报》,1991.1;
谢新洲编译,标准情报及其检索,《情报科学技术》,1991.6
谢新洲,商业与经济数据库及其联机检索,《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1.1;
谢新洲等编译,西欧图书馆有偿服务的起因与发展,《图书馆》,1992.4;
谢新洲等译,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史,《国外情报科学》,1992.1;
谢新洲等译,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史(续),《国外情报科学》,1992.2;
谢新洲,联机公共检索目录系统的发展,《中国图书馆学报》,1992.2;
谢新洲,建立信息系统概念模型的方法:面向对象分析,《情报学报》,1993.2;
谢新洲,电子出版物的发展及其影响,《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6;
谢新洲,情报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中国图书馆学报》,1994.6;
谢新洲,多媒体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4.5;
谢新洲,张广钦,英国的信息咨询业,《情报资料工作》,1994.4;
谢新洲,电子出版物的新发展,情报学进展年评:第一卷,情报理论与实践杂志社,1995 ;
谢新洲,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情报学进展年评:第一卷,情报理论与实践杂志社,1995 ;
谢新洲,面向对象新思维,《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1;
谢新洲等,我国新兴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6;
谢新洲等,欧美数据库产业的发展,《情报学报》,1997.5;
谢新洲,我国电子出版物--现状、问题与对策,《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5;
包昌火,缪其浩,谢新洲,对我国情报研究工作的认识和对策研究(上),《情报理论与实践》,1997.3;
包昌火,缪其浩,谢新洲,对我国情报研究工作的认识和对策研究(下),《情报理论与实践》,1997.4;
电子出版物知识讲座(一),《情报理论与实践》,1997.01
电子出版物知识讲座(二),《情报理论与实践》,1997.02
电子出版物知识讲座(三),《情报理论与实践》,1997.03
电子出版物知识讲座(四),《情报理论与实践》,1997.04
电子出版物知识讲座(五),《情报理论与实践》,1997.05
电子出版物知识讲座(六),《情报理论与实践》,1997.06
谢新洲等,我国企业竞争情报实态调查(上),《情报学报》,2000.5;
谢新洲等,我国企业竞争情报实态调查(下),《情报学报》,2000.6;
谢新洲,论我国企业信息化及信息环境优化,《北京大学学报》,2000.4;
谢新洲等,论网上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年第4期
谢新洲,我国地方电视台竞争态势分析,WTO与我国地方电视台发展战略研讨会,2000年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 中国信息导报 2001 08
我国企业信息化与竞争情报的实态调查(下) 情报学报 2001 04
我国企业信息化与竞争情报的实态调查(上) 情报学报 2001 03
论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建设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6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主要模式 图书情报工作 2002 11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功能 图书情报工作 2002 08
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态势调查分析 图书情报工作 2002 01
谢新洲等,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功能,《图书情报工作》,2002年第8期
谢新洲等,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主要模式,《图书情报工作》,2002年第11期
谢新洲等,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态势调查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02年第1期
谢新洲等,竞争情报分析方法——定标比超分析,《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包昌火, 谢新洲,李艳,竞争对手分析论纲,《情报学报》,2003.1
包昌火, 谢新洲,黄英,竞争对手跟踪分析,《情报学报》,2003.2
包昌火, 谢新洲,申宁,人际网络分析,《情报学报》,2003.3
网络媒体竞争态势分析(上),《国际新闻界》 2003 02
网络媒体竞争态势分析(下) 国际新闻界 2003 03
论信息系统效用及其影响因素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3 05
竞争情报战略——评美国企业的竞争情报活动 情报学报 2003 06
基于电子商务的网络信息空间 图书情报工作 2003 09
网上书店经营模式与理念分析 电子出版 2003 07
壳牌国际服务集团公司的竞争情报活动,《中国信息导报》 2003 09
Lexis-Nexis集团的竞争情报活动 中国信息导报 2003 10
“沉默的螺旋”假说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现代传播》 2003 06
世界电信业竞争情报部门的构建 中国信息导报,2004.1
期刊经营管理领略国际化思维 出版经济,2004.1
企业竞争情报咨询活动案例分析 情报学报,2004.1
数据挖掘技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应用 图书情报工作 2004年07期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信息制度的建设 图书情报工作 2004年02期
“媒介依赖”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02
“议程设置“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 中国记者,2004.02
现代网络远程教育中“数字鸿沟”问题研究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2
竞争情报软件的分析与评价 情报学报,2004.06
网络电视在中国 第12次韩.日国际研讨会――韩.日.中的信息通讯发展和传播 韩国.汉城,2004年8月
大陆跨媒体经营现状分析 第八届海峡两岸及港澳新闻研讨会 香港,2004年11月
土耳其新闻出版业 中国记者,2004.11
我国跨媒体经营战略分析,新闻与传播评论,2005.5
网络出版面临的问题与未来走向,传媒,2005.7
超链接的问题,网络传播,2005.7
我国网络游戏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第三届亚洲传媒论坛 北京,2005年8月
谢新洲,我国图书营销中的几个问题分析,出版科学,2007.2
谢新洲等,论数字化对传统电视业的影响,电视研究,2007.3
谢新洲等,数字内容产业及其在我国的发展,新闻传播学前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谢新洲,北京电台对我国广播经营理念的创新和发展,当节目成为产品的时候,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谢新洲等,我国手机电视监管问题研究,现代传播,2008年第二期
谢新洲,中国网络门户产业的发展原因与前景分析,第一届中韩媒体专题讨论会,2008年3月
谢新洲,从虚拟走向现实——互联网影响力调查,光明日报,2008年7月10日第5版整版
谢新洲等,网络期刊的发展及其评价研究,第二届数字时代出版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国际学术研讨会


译著:
1. 谢新洲等,情报组织与利用,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1
2. 谢新洲等,竞争情报应用战略——企业实战案例分析,长春出版社,2003
3. 谢新洲等,娱乐营销革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 谢新洲等,电子媒体经营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 谢新洲等,电子媒介节目设计与运营:战略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科研项目:
1. 1993年,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科项目“用于文献信息处理的DBMS比较研究”,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2. 1993年,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八五重点项目“情报研究的国内外比较研究”,主要参加人,已完成。
3. 199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与传统产业的改造”,主要参加人,已完成。
4. 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信息环境研究”,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5. 199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主要参加人,已完成。
6. 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服务研究”,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7. 200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项目“网上书店实现技术及经营模式研究”,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8. 2002年,网络传播及安全问题研究,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9. 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网络信息传播的管理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10. 2003年,科技部国家科技开发项目“科技查新机构分布与查新机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11. 2004年,科技部“入世后国家科技秘密失密及泄密典型案例研究”,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12. 2004年,科技部“科普网站调查与网络科普调研”,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13. 2004年,中视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市场与产品发展战略分析”,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14. 2005年,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期刊竞争力评价”,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15. 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子媒介管理与政策研究”,项目负责人。
16. 2005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数字传播技术对媒介产业的影响”子项目,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17. 2005年,中宣部项目“国外网络媒体管理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18. 2005年,中宣部项目“个人、群体在互联网传播中的地位和角色,以及对新闻宣传管理的影响”,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19. 200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项目“科技查新与创新评估研究”,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20. 2006年,北京市新闻出版局项目““十一五北京地区期刊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21. 2007年,北京市新闻出版局项目“北京市出版创意产业园区可行性研究”,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22. 2007年,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网络发表论文的学术质量控制与评价”,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23. 2007年,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数字媒体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研究”,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24. 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互联网信息传播机制与社会影响评价研究”,项目负责人。
25. 2008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互联网等新媒体对社会舆论影响与利用研究”,首席专家。
26. 2008年,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项目“企业竞争情报系统软件开发”,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27. 2008年,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项目““科技计划与创新评价平台”,项目负责人。
28. 2008年,北京地区出版物市场监管长效体制建设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奖励荣誉:
1.1995年 《商业经济信息处理和检索》获全国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教材优秀教材"国家教委中青年奖"。
2.1996年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程》获北京市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优秀教材二等奖"。
3. 1996年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程》获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优秀教材二等奖"。
4. 1998年 “情报研究的国内外比较研究”获兵器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完成人。
5.1997年 《电子出版物的影响及其发展》获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出版科学研究优秀论文奖。
6.1999年 获北京大学"通用电器"奖教金。
7. 2004年 “基于分析和网络的现代信息服务理论、技术与应用研究”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2等奖,第1完成人。
8.2008年 《企业信息化与竞争情报》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9.2008年 “企业竞争情报理论与应用系统研究”获200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1等奖,第1完成人。

备注:
E-mail: xzxie@pku.edu.cn
办公电话:010-6275 8122
传 真:  010-6275 448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7-7 00:13:23
  前言——

  我们曾经青春年少,我们曾经血气方刚,我们充满了智慧与梦想,我们要实现那个曾经自己一再追逐的避风港……你知道吗,我付出了多少,才来到了北大,你知道吗,我又跌倒过多少次而再一次爬起,可这次,我真的再也承受不了如此大的压力和老师的侮辱,我还是选择了逃避,逃避这一切吧,去我那个没有喧嚣安静的地方……

  相关消息——

  2009年6月28日晚,北大新闻学院研究生贾昊从高高的楼上跳下,当场殒命。一个年轻轻的生命,一个曾经非常优秀、全面发展的学生,瞬间就抛下了所有的梦想、追求、无依无靠的母亲…

  据说贾昊从小就很优秀,钢琴考过十级,以优异成绩上了北京外国语大学。2006年,他考入北京大学新闻学院,攻读硕士。

  据说他的导师谢新洲从他研一开始,就让贾昊成为其儿子的家庭教师,教其儿子整整三年英语,而且是免费。

  据说他的导师谢新洲曾许诺他继续攻读其博士。而他将报考时,导师又不允他报考,据说他导师已经允诺了别人读博。

  如果贾昊按期于2008年毕业,那么这场噩梦也许就不会发生。可是他因为优秀的外语和综合素质而被选拔为奥运志愿者,做了一年。到2009年毕业时,他的考博梦被打破,留校机会被人顶替……一次次的失望,让他身心俱疲,直到一周前,《时尚》杂志终于接受了他、将给他北京户口,并让他做一个策划。那个周末,当他熬了三天三夜完成了《时尚》的任务,兴高采烈去上班,已经到了单位楼下。他的导师谢*州电话强行要他回学校,要求周五、周六、周日三天紧急帮其做课题。他实话告诉导师自己要上班、自己太累了,导师竟气急败坏地大骂侮辱他。

  贾昊忽然如泄了气的皮球,他没有上楼去上班,扭转身回到与母亲共住的小屋。母亲没有工作,与他相依为命,并依靠他的打工费用生活。

  之后,尽管有朋友、一位外校老师好言相劝,他似乎就栽到了一个黑洞里。他二十多年来的艰辛学习、奋斗、荣誉、未竞的梦想,都被隔离在他的身外。世界真的很可怕。导师几年来紧逼的神情和无情的责骂、自己隐忍的日子、蒙受的羞辱……压倒了他,压垮了他。

  外校老师请他住到家里、让他好好休息放松一下。同学劝慰他,而他不停地想诉说、诉说,但他并不知道他说了什么。

  然后,他终于从高高的楼上飞身而下。一切都不可挽回……

  贾昊死了,他的导师谢新洲也人间蒸发了……

  安息吧,年轻的贾昊! 节哀,昊母和朋友们!

  以下是新闻学院的通知——

  据说北大和新闻学院已定性:贾昊的死与导师无关,与学校、学院无关。6月30日北大新闻学院电子邮件告知全院教师,严禁外传消息。措辞是“不幸坠楼身亡”。通知全文如下:

  各位老师好

  6月28日晚,我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贾昊不幸坠楼身亡,该学生是单亲家庭,母亲无收入来源,我院师生若有自愿捐款者请与学院办公室联系。此事家属提出希望不在任何媒体发表和上网,请各位老师、学生严格遵守。捐款可不必付现金,只需回复邮件报捐款数额,待从您的期末超工作量奖金里扣除即可。捐款截至到7月2日。

  新闻与传播学院



  江枫时评:

  作为全国的顶尖学府,我们每一个人都对其充满了期待,期待着栋梁们的出现,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可是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我们不得不深思:是什么导致了这样悲惨的结果?是学生心里素质低?是一些博士生导师的素质低?还是教育的缺失呢?种种的问题都会涌出我们的思绪。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更好的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为自己的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打下坚定的基础。生活上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在荆棘之中又有多少强者的出现,怡说人生能有几回搏?这样的一个年轻生命就轻易的放弃了,可你想过了没有,你可以一起了之,不再有压力之争,可是你的老母亲听到如此消息还会不会继续地活下去,你是他怕唯一,可是你却让他丢掉了“拐棍”,再坚强的母亲还能承受如此打击吗?

  作为一名博士生导师,为人师表,树立榜样,可是你是怎么做的,这样育人吗?难道你的老师是这样育你的吗?你是受人尊敬的,是受人瞩目的。但你不能“以老卖老”啊!发生事件后你还消失,这样的导师还怎么样你的学生继续尊重你,以前的仰视现在要变成鄙视吗?我想这样的转变你是不会接受的,也接受不了。如果你还有一点师德,就站出来说清楚事情的真相,这是所有人想要的答复。

  现在教育的缺失是不可避免的,高校一味地追求高分却忽略学生整体的发展培养,这样也导致了不良后果的发生。对于教育的改革,以实现综合素质地培养和提高为目标,让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这一具体内容在全国高校的实施,将会很大程度上的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

  更好的发展来自于最大程度上的真诚!让我们期待事实真相的揭开。(日辰江枫)


  北大应该告知事实真相 

  据《京华时报》报道:北大研究生贾昊于6月28日跳楼自杀,死因与其谢姓导师有关。昨天,贾母证实儿子自杀一事,称她正与学校协商解决。北大新闻学院一负责人表示,此事仍在等待警方调查结果,学校尚不便回应。发帖人署名“知情者”称,贾昊于2006年考入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介经营管理方向研究生。6月的最后一周,贾昊在上班途中接到谢的电话,被骂后不久跳楼身亡。

  另据报道,该研究生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就曾“带着母亲就读”。试问,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一个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他怎么说轻生就轻生了呢?用北大一位老师的话说:早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即使不发生在该同学身上,也会在别人身上发生的。这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会“早料到”呢? 这种事情也有其必然性吗?那这个必然性又是什么?熟悉该研究生的同学说,贾昊一直在帮自己的导师做研究,在帮导师的儿子做家教。既然如此,那位姓谢的导师怎么会说自己的弟子“无用”呢?他的“有用”或“无用”标准又是什么?

  众所周知,在现时的高校,学生要想毕业,就必须先给导师打工,其中包括给导师抄写和整理论文、替导师撰写科研报告、给导师的子女辅导、帮导师做一切可能的家务,等等。这叫潜规则,高校的潜规则。想必北大在这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吧!那位姓谢的导师说自己的弟子“无用”,是因为这个不争气的弟子没有帮助导师抄写论文吗?是给导师的儿子的辅导效果太差吗?可无论如何,那位姓谢的导师有什么权利判断一个研究生“有用”或“无用”呢?他对贾昊同学的死该负什么责任呢?

  北大,这个中国第一学府,这个中国无数孩子梦想的地方,应该有勇气告诉社会事实的真相。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童 泉)



  新闻报道:

北大研究生校外跳楼身亡 专家:师生关系走向功利

  6月28日晚上10时,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6级研究生贾昊,从高楼上跳下,当场殒命。网上盛传,贾昊之死的导火线,是他在拒绝帮助其导师谢新洲完成课题后,谢新洲的一句辱骂:“你真是个废物!”

  一时间,谢新洲成了众矢之的,更多网友甚至质疑当下高校中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贾昊的逝去,原因是多方面的,他的离去也引来人们的深思。

  压倒贾昊的最后一棵稻草

  贾昊从小就很优秀:英语八级、钢琴十级、歌声优美、本科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考取北京大学研究生、选拔为奥运志愿者、打工供养没有工作的单身母亲。

  师从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系主任谢新洲。读研之后,他的生活中频频出现压力和挫折:代写论文、免费家教……除了这些,曾经允诺继续攻读其博士的谢新洲,又“爽约”不允他报考。

  此后,贾昊先后在两个单位实习,做了很长时间的廉价劳动力,但最终都因为“满员”,无法如愿就业。直到其结束生命的一周前,《时尚》杂志终于接受了他。而《时尚》交给贾昊的第一份工作,就让他连续三天不眠不休。

  6月28日,终于完成任务的贾昊来到杂志社上班。走到单位楼下时,他接到谢新洲的电话。谢新洲要求他回学校,周五、周六、周日三天紧急帮其做课题。他实话告诉导师自己要上班,太累,此后便遭到了导师的指责。

  或许是由于工作压力,……当日晚上10时,贾昊在一位朋友租住处小睡一会之后,便从高楼跳下,当场身亡。

  堵不住的消息

  贾昊逝世后,网络上原版照登了一段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向全院教师发出的通知:“6月28日晚,我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贾昊不幸坠楼身亡,该学生是单亲家庭,母亲无收入来源,我院师生若有自愿捐款者请与学院办公室联系。此事家属提出希望不在任何媒体发表和上网,请各位老师、学生严格遵守。”

  记者联系到贾昊一位徐姓同班同学,其证实了贾昊母亲目前的确由于过度伤心,不愿面对媒体。“我们几个同学现在每天轮流陪着阿姨,同时也正在跟校方协商沟通。”徐同学同时向记者证实,贾昊跳楼之前加班和导师的电话均是事实,包括读研期间曾免费为导师的孩子做家教。

  尽管如此,贾昊跳楼的消息依旧在网络上不胫而走。最为热闹的当然是北大未名bbs,然而记者登录论坛后发现,关于贾昊跳楼的消息,总是在不到十几分钟后被删除。

  天涯论坛上的帖子一度被删除之后再次出现,截止昨日下午3时,浏览量达七千余次,回复78条。而昨日中午,各大新闻网站,开始出现对于这件事件的报道。

  网友评论也声势浩大,大多数评论直指贾昊与导师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或许并非贾昊选择结束生命的单纯原因,但网友的共鸣反映出了对目前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指责。

  北大宣传部门有关人员表示,此事由于不是在北大发生,故而目前尚处于调查阶段,对于网络流传的说法,也需进一步调查。

  -专家视点

  师生关系走向功利

  师生关系的功利化,已经成为一种愈演愈烈的社会现象。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储朝晖教授认为,在理工科,以及和经济相关的学科中,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干的过程。一些老师更多地从自己的收入、课题、项目来考虑这个问题,这种功利化的思想在这些老师心目中占了很大位置。

  储教授认为,师生关系的功利化,不仅仅和老师的心态有关,更主要的是教师背后的评价机制和管理的问题。学校用科研项目、发表文章论文机械地量化老师的工作。老师们都想在这个评价机制里面做得比别人好,就导致了这种状况的出现。

  “但是,并不仅仅是老师的错,学生也有错。”储教授说,在这个案例里面,学生的个性和沟通也存在一定问题。(中国新闻网:赵佳月 袁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7 00:21:47
我个人认为当然也通过我们学校的论文网络查过资料,这个同学在读硕士期间没有发表任何论文,读博士和留校是完全不可能的,那有这样留校的.这一点我们需要理解这位导师.
但是这个导师也太他妈混谈,学生毕业为什么要帮他做课题,没有本事就给别当老师,这个老师在2006年-2009年期间发表的论文都是他自己是第一作者,这个是不是他自己做的那,根据国内的现在情况绝对不是他自己做的,而是学生写好,他修改.而且都是国内杂志,根本没有一篇能够到国际进行pk的文章, 难道北大真的不行了,那国家,请问国家教育局为什么还要给它那么多钱,而不是其他学校那,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多培养一些好的老师那,为我们下一代打基础那.
监督机构到那里?为什么没有全国研究生导师监督委员会这样的机构那,为什么没有监督我们所谓的老板那? 消费者有消费者协会,为什么没有研究生监督委员会那?这些人由各个大学的研究生组成而不是有国家任命,只有这样才能脱离现在导师对学生的剥削,一个月500元,没日没夜的干,免费劳动力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7 10:05:01
没觉得有什么大问题。至于说到没有一能够到国际进行pk的文章,试问当今中国的社科类专业——即使是是火爆的经济学专业,本土出身的教授、博导又有几人能发国际知名期刊?
我们还是静等警方的调查结果吧,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7 11:09:40
这孩子咋这么脆弱呢?如果仅仅是因为导师骂他几句的话,太不值得了。。。
他骂你,你也可以在心里骂他呀。。。或者骂骂他儿子,再或者做个小布娃娃用针扎扎不就行了。
扔下母亲一个人轻生,真得太不值得了。如果有同学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用些智慧的方法。
不就是挨几句骂吗,北京户口都解决了。还有什么事不能搞定。
老师可以利用你一时,也不会利用你一世。想不开真会害死人啊。。。
我希望那位妈妈好好的生活下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10:58:40
够不到,管不着,改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