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6701 5
2005-10-07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及具体贡献(1969——2004

简•丁伯根(Jan Tinbergen

简•丁伯根1903年出生于荷兰海牙。19岁(1992年)时,丁伯根考入了荷兰莱顿大学,攻读物理学,23岁毕业后,经过三年的努力,于1929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但是,就在这时,他的志趣已经不在物理学方面,而转到经济学方面了。

简•丁伯根一生都专心致志于使数理经济学同统计分析结合在一起,为创建资产阶级经济计量学而坚持不懈。

简•丁伯根的研究活动对西方经济学的贡献,大致可分为三大阶段。在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开拓了经济理论及政策的新里程碑。

在第一个阶段——1929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与其他经济及统计学者一起,共同努力使经济计量学成为一门科学。丁伯根在数量经济学理论上有三个贡献:一是提出了现代动态经济分析和"蛛网理论";二是根据历史统计资料,利用数学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各种商业循环理论进行统计检验,这是经济计量学给自己规定的主要任务;三是在《商业循环理论的统计检验》一书中,首次用48个方程式替美国建立了完整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把通行的统计方法用于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从而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学分

支,即经验宏观经济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中期,是丁伯根的学术活动和理论创造的第二个阶段。这一时期,他在现代经济政策理论上的新贡献,就是把他在荷兰中央计划局的经验和在经济政策的广阔领域内参加讨论的结果,提高为系统的经济政策理论,成为规划短期经济政策的基础U庑┱策理论主要体现在《经济政策论》、《经济政策的集中和分散》和《经济政策:原理和设计》三本书中。

丁伯根的学术活动的第三个阶段是50年代以后。1955年,他从荷兰中央计划局退休后,仍在许多国际组织中任职或担任一些国家政府的顾问,因而能连续多年全力投身于长期发展计划的方法研究和实践。丁伯根关于发展计划的理论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发展计划》一书中,其主要内容是关于发展计划的一般经验总结。书中首先阐述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年度(短期)计划的相互关系,其次是计划的准备工作,再次是编制计划步骤。丁伯根在这一时期的另一贡献是关于国际经济理论。他在《国际经济一体化》一书中系

统地阐述独立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的实质,指出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主要包括产品转移和生产要素的转移两大类。

总之,丁伯根对西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是创建或参与创建了现代动态经济学、经济计量学、经验宏观经济学、

发展计划的理论以及国际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的政策和理论。

由于他50多年来在经济计量学方面,特别是在"发展和应用动态模式于经济过程分析"中的贡献,1969年,同弗里希一道荣获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丁伯根1967年获埃拉斯穆斯奖金,还曾获得20余个大学授予的荣誉学位。

丁伯根的主要著作有:《商业循环理论的统计检验》(1939年)、《1921——1933年美国的经济周期》(1939年)、《经济计量学》(1959年)、《经济政策论》(1952年)、《经济政策的集中和分散》(1954年)、《经济政策:原理和设计》(1959年)、《1870——1914年英国的经济周期》(1956年)、《论文选集》(1959年)、《改造世界经济》(1962年)、《经济增长数字模型》(与博斯合著,1962年)、《国际经济一体化》(1965年)、《发展计划》(1968年)、《收入分配》1975年)等。

1969 ——拉格纳.安东.基特.弗里希

拉格纳•安东•基特•弗里希(Rngant Anton Kittil Frisch

弗里希1895年出生在挪威的奥斯陆。1919年,弗里希毕业于奥斯陆大学经济系。只是在这个时候,他对经济学才发生了兴趣,从而促使他决定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这门科学。弗里希于20年代初离开挪威,先后到法、德、英、美、意等国的大学学习经济学。

1926年,31岁的弗里回到挪威后,才在自己的母校——奥斯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接着,又游学欧美各国,在耶鲁大学等著名学府内担任客座教授。他成了资产阶级经济学中把数学方法和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研究的一位先驱者。至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又一分支,在弗里希等经济学家的努力下诞生了,给这个新学科命名的就是弗里希。他称它为"经济计量学",还为它下了个比较合适的定义,指出经济计量学是"溶合数学、统计学及经济理论,结合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的理论和实务"1930年,他在美国克利夫兰参与发起

和创建了国际经济计量学学会,并负责主编这个学会的刊物《经济计量学》杂志达20年之久。

在享有盛名之后,弗里希于1931年返回他的祖国,奥斯陆大学为他新设置了一个教授职位。从这年起直到1965年退休时为止,35年内,他一直在这个岗位上孜孜不倦地从事教学和研究。

1961年,弗里希获意大利林西国家学院安东尼奥•费尔特林纳里大奖。他是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美国科学与技术协会、美国经济协会名誉会员,英国科学院、英国皇家经济学会通讯院士,剑桥大学、伯明翰大学、哥本哈根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名誉博士。1965年退休后,他仍然继续从事研究和写作,直到他1973年逝世。

弗里希是一位有造诣的经济学家,还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教育家。

弗里希是西方经济学中将数学和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学研究的先驱者,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他首先提出

了经济计量学的定义,并第一个运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波动,首创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数学模型,最早把导致经济波动的因素区分为扩散作用和冲击作用两大类,奖两者结合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从而为当代资产阶级周期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K在把经济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社会经济活动方面,也做出了许多贡献。

由于其在经济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应用方面做出的贡献,1969年,他被授予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弗里希的主要著作有:《测量边际效用的新方法》(1932年);《动态经济学中的扩散问题和冲击问题》(1933年);《运用完全回归系统的统计合流分析》(1934年);《生产理论》(1965年);《定量、动态政策经济学》(1974年);《经济计划研究论文集》(1976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0-7 22:49:00

1970---------保罗.A.萨缪尔森

萨谬尔森于1915年出生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Gary)城。20岁时,(1935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文学学士(B.A..)学位;翌年,又获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M..A..)学位;5年后(1941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Ph.D.)学位。此外,萨谬尔森还曾获得多所大学的名誉学位。

其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是《经济理论的运营意义》("The Operational Significance of Economic Theory"),获哈佛大学威尔斯(David A. Wells)奖。在1947年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保罗•道格拉斯以学会会长的身份把美国第一届克拉克(John Bates Clak)奖章授予了当时未满40岁的萨谬尔森,并预言萨谬尔森在经济学领域有无可限量的前途。

果然,萨谬尔森不负所望,23年后(1970年)便获得了世界经济学的最高奖,诺贝尔经济学奖。从1940年起,萨谬尔森一直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现为该院经济学教授。除此之外,萨谬尔森还曾担任美国计量经济学会会长(1951年),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61年),国际经济学会会长(1965~1986年)和终身荣誉会长(1968年),以及在一系列政府机构和公司任经济顾问和研究员。

萨谬尔森的著作颇丰,主要著作有:《经济分析的基础罚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1947.)、《经济学》(Economics,1948.)、《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Liner Programming and Analysis,1958.),以及独自撰写和与多夫曼、索罗等合著的大量文章,这些文章被编入《保罗•A•萨谬尔森科学论文集》(Collected Scientific Paper of Paul A. Samuelson)第一、二、三、四、五集。

有的经济学家在评论萨谬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影响时指出,萨谬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人们进入大学一开始学习经济学便遇到了萨谬尔森,读的是萨谬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而当进入高层次经济理论研究之时,人们还是离不开萨谬尔森,这时萨谬尔森的《经济分析的基础烦闪司济理论研究的指导;在几乎所有的经济学领域,诸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人们总是能从萨谬尔森的有关著作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萨谬尔森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代表人物,其理论观点体现了西方经济学整整一代的正统的理论观点,并且成了西方国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1臼兰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滞胀"困境,使以"新古典综合"作为理论基础的经济政策遭到破产,萨谬尔森的经济理论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由此,形成了西方经济学界的旷日持久的大论战。虽然,以萨谬尔森为代表的经济理论的正统地位发生了动摇,但是,西方国家经济作为一种'混合经济"仍然离不开萨谬尔森的经济理论。萨谬尔森也从其他学派的经济理论中吸收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对自己的理论加以修正和完善,使之适合于变化了经济情况。由这点看来,萨谬尔森仍不失经济学大家的风范。萨谬尔森作为一个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特别是对马克思的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持根本否定态度。并发表了一些批评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文章。在这些批评性的文章中,突出地表现出了萨谬尔森反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维护传统的经济学(主要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立场!!

1971——西蒙·库兹涅茨 Simon Kuznets

西蒙·库兹涅茨于1901430出生在俄国乌克兰哈尔科夫市的一个皮毛商人的家庭里,父亲亚伯拉罕·库兹涅茨和母亲波琳·弗里德曼都是犹太人。在西蒙库兹涅茨6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移居美国,西蒙·库兹涅茨本人说,他从那时候起已经对经济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相信经济学是研究一切社会问题的基础

1922年,西蒙·库兹涅茨也移居到美国,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他于1923年获得文科学士学位,1924年获得文科硕士学位,1926年获得博士学位。1927年,西蒙·库兹涅茨进入米契尔(W.C.Mitchell)教授主持的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并在那里一直工作到1961年。在这个期间,他曾在大学和政府部门任职:19361954年,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和统计学助理教授、教授。19421944年担任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战时生产部计划统

计局副局长和计划委员会研究主任。1946年担任中国国家资源委员会顾问。19501951年担任印度国民收入委员会顾问。19531963年担任法尔克以色列经济研究计划主席。19541960年担任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1960年,他到哈佛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最后在1971年退休。在这个期间里,他于1963年担任以色列毛立斯·法尔克经济研究所理事会理事及名誉主席,19611970年任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中国经济委员会主席。

西蒙·库兹涅茨在西方经济学界十分活跃,他是美国经济学会、美国统计学会、美国哲学学会、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国际统计学会会员,美国经济史学会、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的名誉会员,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院通讯院士,担任过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和美国统计学会会长等职。他还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20年代以来,西蒙·库兹涅茨主要从事下述领域的研究:

1)经济周期。主要著作有《零售和批发贸易的周期波动》(1962年)、《生产和价格的长期运动》(1930年)、《工业和贸易的季节性波动》(1934年)等。

2)国民收入核算。主要著作有《国民收入和资本形成》(1938年)、《19191938年的国民收入及其构成》(1914年)、《战争时期的国民产值》(1945年)、《国民收入:发现的概述》(1946年)、《1869年以来的国民产值》(1946年)等。

3)经济增长。主要著作有《1870年以来美国国民收入的长期变化》(1951年)、〈各国经济增长的定量方面〉

1956年)、《关于经济增长的六篇演讲》(1959年)、《现代经济增长:速率、结构和扩展》(1966年)、《各国经济增长:总产值和生产结构》(1971年)等。

西蒙·库兹涅茨在上述研究领域中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经济周期研究中所提出的为期20年的经济周期,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库兹涅周期"。他在国民收入核算研究中提出了国民收入及其组成部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被经济学家们誉为"美国的G.N.P.之父"。他对经济增长的分析,被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揭示了各发达国家一个多世纪的经济增长过程,并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据说,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成果被引用的次数,在西方经济学界的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中无人能与之相比。正因为这术,在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过程中,瑞典皇家科学院从100多个提名所选出的10个候选人中,最后确定了西蒙·库兹涅茨。

1972————约翰·理查德·希克斯、肯尼思·约瑟夫·阿罗

约翰·理查德·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

希克斯190448日出生于英格兰的瓦尔维克郡,13~17岁时在利明顿的格雷弗莱尔斯中学学习。17岁时,希克斯获取奖学金进入牛津大学克利夫顿学院和巴里奥学院学习数学。192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数学学位考试后,转入对"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学习,1925年获硕士学位。

经济学在牛津大学非常具有"社会性",即比较联系社会的实际。这门学科启发了希克斯对劳动问题的研究兴趣。1925~1926年,他曾在G.D.H.科尔指导下研究劳动经济学。

1926~1935年,希克斯到伦敦经济学院任助教,后来又任讲师,其间于1932年获取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同年,他出版了《工资理论》一书。在伦敦经济学院期间,希克斯又学到了许多经济学方面的知识,逐渐从一个经济学知识贫乏的初学者,成长为一名颇有理论建树的经济学家,并发表了他的第一批学术成果。其中包括使他出名的与罗伊·艾伦合写的文章《价值理论的重新审视》(《经济学杂志》,1934年)。后来他又写了《对于简化货币理论的建议》(1935)的文章。

在此期间,1935年,希克斯曾与凯恩斯有所接触。当是,凯恩斯的《通论》还没有出版,而希克斯的思想倾向已发生变化,他用自己的方法,独立地从对自由市场机制迷恋的学院传统中解脱出来了。

1935年夏天,希克斯离开伦敦经济学院来到剑桥大学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任研究员和大学的讲师,直到1938年。这一时期,他在剑桥大学的主要成果是写了《价值与资本》一书。此外,他还为凯恩斯的《通论》写了两篇颇具影响的书评,其中《凯恩斯先生与古典学派》一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39年初,《价值与资本》出版后,希克斯又到了曼彻斯特大学,成为首任斯坦利·杰文斯政治经济学讲座教授,并在那里度过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年代,直到1946年。其间,1942年,他成为英国科学院院士。1943~1945年,他担任曼彻斯特统计学会主席。这一时期,希克斯主要的贡献在消费者剩余和福利经济方面。此外,他还写了《社会结构》一书。该书后来多次再版,并被译为多种文字。

1946~1952年,希克斯任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学院的高级研究员,并参加了该学院的组建工作。其间,1950年曾任尼日利亚的税收分配委员会委员,1951年曾任皇家利润税和收入税方面的委员会成员。1952~1965年,他任该院"德拉蒙德讲座教授",负责组织研究生的全面工作,并任万灵学院专职研究员,直到退休。此外,他还参加了厄休拉关于公共财政的著作以及其他著作的写作。

这一时期,他主要出版了《经济周期》(1950),《需求理论的修正》(1956)两本书。1961~1962年,他出任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会长。1964年他因其学术贡献而被授予勋爵称号。此后,他继续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经济学的研究。

他对凯恩斯体系的灵活对待,意外地导致了"新的分析概念"。他认为,"这也许对改进人们对世界上已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情况的理解,增添了一些动力。"

1965年以后,希克斯一直在写他后期的著作。虽然他已退休,但仍被允许在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继续做研究员的工作,直到1971年。这期间在工作上和希克斯来往最密切的是牛津大学的访问者和研究生。希克斯为会见他们和回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1972年,希克斯因其在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理论上的贡献,被授予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与他一起分享该项荣誉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肯尼斯·J·阿罗。)该项殊荣是对希克斯学术成就的肯定和最高评价,也为希克斯经济思想进一步扩大影响开辟了道路。此后,希克斯又进入了学术创作的"第二青春期",又写作了五本著作,编辑了三卷论文集,以及一些论文。

1989年,85年高龄的希克斯与世长辞,为其经济学家的毕生努力划上句号。就在这一年他还出版了他最后的著作《货币的市场理论》,和文章《宏观经济学的一致》,《规模收益不变的假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7 22:49:00

肯尼思·约瑟夫·阿罗(Kenneth J·Arrow

肯尼思·约瑟夫·阿罗1921823出生于美国纽约。阿罗考上了纽约市社会科学学院。经过四年的学习,1940年他获得了学士学位。紧接着他又考进了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仅用一年的时间就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文科硕士学位。在学习中他认识到:研究现代经济必须有深厚的数学基础R虼耍阿罗一直没有放松学习数学。他攻读了微积分、线性代数等高等数学课程。

1942年,获得了硕士学位的阿罗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美国政府开始大量征兵。年满21岁的阿罗被应征入伍当了空军。在服兵役的四年中,他始终没有放弃学习,只要有空闲,他就看书学习,研究卡尔多、希克斯、伯格森等许多经济学家的著作。1946年,阿罗退伍后,又重新投身于经济学的研究中。

1951年出版了《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一书。在《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一书中,阿罗提出了"不可能性定理"。他用数学推理得出这样的论断:如果有两个以上偏好不同的人来进行选择,而被选择的政策也是超过两个,那么

就不可能作出大多数人都感到满意的决定。因此,在每个社会成对一切可能的社会经济结构各有其特定的偏好"序列"的情况下,要找出一个在逻辑上不与个人偏好序列相矛盾的全社会的偏好序列是不可能的。他提出的"不可能性定理"是对新福利经济学的革新,是新福利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了长期的辩论,而且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地位。鉴于他在新福利经济学研究中的成就,哥伦比亚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

同于阿罗在美国经济学界很有名气,他得到了政府的重用。1962年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后来任肯尼迪总统的经济顾问。还担任过经济计量协会会长(1956年)、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67——1974年)、管理科学研究会会长(1963年)。1949年至1968年,他在斯坦福利大学教授。1968年至现今在哈佛大学教授。

阿罗从事的专业是经济学和运筹学,他研究的经济理论是社会选择论、一般均衡论、资源配置的静态与动态理论、不稳定性经济学等,特别着重研究个人决策、信息和组织。他利用数学分析工具,研究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对资产阶级经济学说新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阿罗在其代表著作《一般竞争分析》(1971年)中,提出了"一般均衡论"的理论,进一步研究了现实经济生活中如何处理市场不稳定和风险问题,使之达到"一般均衡"。他提出的关于"风险""不稳定"的新理论被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是对企业决策理论做出的重要贡献。阿罗还把一般均衡论应用于经济增长方面。他在福利经济学方面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不可能性定理"

现在,一般的均衡论的分析方法在西方经济学中已被广泛应用,福利经济学的最适宜的资源配置问题,经济计量学的投入——产出分析,经济增长模式等都以一般均衡论作为分析方法。由于他在一般均衡论和社会福利经济学方面的成就,他和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一同被授予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除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外,阿罗还获得了其他众多奖项和荣誉。1957年荣获美国经济学会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1967年和1972年分别获得芝加哥大学、纽约市学院的荣誉法学博士,1971年获得维也纳大学社会和经济学荣誉博士,1973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阿罗的主要著作有:《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1951年版,1963年版)、《线性规划与非线性规划研究》(合著,1958年)、《存货与生产的数学理论》(合著,1958年)、《对企业需求的时间体系分析》(合著,1959年)、《公共投资、收益率和最适度财政政策》(合著,1970年)、《一般竞争分析》(合著,1971年)、《风险负担理论文集》(1971年)、《组织的限制》(1973年)、《资源分配过程研究》(合著,1977年)。此外,还有《最优投资政策》等约100多篇论文,载于各种学术刊物。

1973年————华西里.W.里昂惕夫

1906年盛夏,华西里•W•里昂惕夫生于彼得堡。1921年,考入了彼得堡大学,专修社会学。1925年取得了社会学硕士学位。这时,他年方19岁,毕业后又被校方留任为助教。当苏维埃政权建立起来的时候,急需恢复和发展经济。里昂惕夫的父亲参加了编制1923年——1924年苏联国民经济平衡表的工作,社会与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和时代的需要,使这位还在攻读硕士学位的年轻人,对经济学问题发生了异常的兴趣和对事业的追求,开始这方面的探讨。他一边担负繁重的教学工作,一边阅读有关经济学理论的书籍。他于1927年来到马克思的故乡德国,进入柏林大学博士研究生班继续深造。1928年,取得了柏林大学的博士学位。

里昂惕夫在青年时期的研究工作就开始涉及投入产出分析法的内容。早在1925年,当他还在柏林大学读书时,曾在德国出版的《世界经济》杂志上发表了《俄国经济平衡——一个方法论的研究》的短文,第一次阐述了他的投入产出思想。1930年,他移居美国后,正式从事投入产出方法的研究。

半个世纪以来,里昂惕夫的工作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3040年代。这期间,他的工作重点是编制美国的投入产出表,并建立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理论体系。

第二阶段,是50年代至60年代,里昂惕夫把投入产出分析看作是经济分析的一个全能工具。所以,他在解决了一国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的编制问题后,便进一步探索运用这一方法深入研究不同局部或个别环节的途径。

1966年,里昂惕夫将自己的理论系统整理后,出版了《投入——产出经济学》一书。这部书是一个重要的总结。同年,他又发表了《经济学论文集:理论和理论形成》一书。

1967年,里昂惕夫被纽约大学授予终身教授职衔。1958年,法国全国退伍军人协会授予他名誉会员的称号。同年,他又被聘为法国工业通讯员。

第三阶段,进入70年代以后,里昂惕夫的学说有更大的发展。据1979年联合国统计,世界上已有89个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用这一理论。

1987年,里昂惕夫曾随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访问。他很欣赏中国的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回国后发表了《社会主义在中国行得通》的评论文章,高度地评价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这篇评论轰动了西方世界,对西方国家了解中国起到了积极作用。

里昂惕夫由于发展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及这种方法在经济领域产生的重大作用,而备受西方经济学家所推崇。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已被世界广泛采用。1979年,据西方报刊报道,运用投入产出理论编制和发表投入产出表的国家已有80多个,联合国社会经济部门建议成员国,把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50年代和60年代,里昂惕夫将投入产出方法娴熟地运用于经济学的许多学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投入产出方法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许多学术机构、政府部门、学者开始使用投入产出方法,编制投入产出表。1974年,联合国委托里昂惕夫建立全球性投入模型,以研究本世纪最后20多年中世界经济可能发生的变化与国际社会能够采取的方案。《世界经济的未来》一书便是里昂惕夫进行此项研究的一个成果。

里昂惕夫力图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来帮助实现联合国的国际发展战略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调整不平等和不公正的国际经济关系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保证稳定地加速这一代和未来几代的社会经济发展;并帮助联合国的会员国制定减轻贫困和失业,同时,又保持甚至改善全球环境免除污染计划,达到既定经济目标。

由于里昂惕夫发展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在经济领域产生的重大作用,1973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除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外,里昂惕夫获得的奖励及荣誉还有1953年,比萨大学授予他查理---包姆勋章;1967年,美国纽约大学授予他终身教授称号;1968年,法国全国退伍军人协会授予他名誉会员称号,并曾任日本经济研究中心、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的名誉会员。

里昂惕夫的主要著作有:《美国经济结构,1919年——1929年》(1941年,1951年)、《美国经济结构研究》(合著,1953年)、《投入——产出经济学》、《论文集》(1966年)、《经济学论文集(理论与推理)》第一卷(1976年)、《经济论文集(理论、事实和政策)》第二卷(1977年)、《世界经济和未来》(合著,1977年)。

1974年——弗雷德里奇...哈耶克、岗纳.米达尔

弗蕾德里奇•阿•冯•哈耶克(1899——1992年),是“20世纪经济学的一个中心人物和奥地利传统的最主要代表,不仅在经济学领域,而且是政治哲学、心理学和认识论领域的一位多产作家,……”

189958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参加炮兵部队的工作。随后,他进入维也纳大学法学院学习,1921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923年得到政治学博士学位。(关于哈耶克所得学位的问题,存在不同的意见。马克•布拉格著《凯恩斯以来的伟大经济学家》,称哈耶克1923年得到的是经济学博士学位。见第8788页。)1923年,哈耶克去美国访问,以研究美国经济问题研究助教的身份,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和工作。1924年,哈耶克回到维也纳。随即与一批年轻的、初显才华的经济学者聚集在著名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冯•密塞斯的周围,并参与了密塞斯研究20年代奥地利经济问题的私人研讨班。1927年,在密塞斯的支持下,哈耶克担任了奥地利经济周期研究所所长,1929年成为维也纳大学的讲师。此时的哈耶克已成为奥地利有名气的经济学家了。1931年应罗宾斯的邀请,到伦敦经济学院讲学。就在这一年,哈耶克用英文出版了他的著作《价格与生产》,在使用英语的国家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这使哈耶克荣升为教授,并接受了图克(Tooke)讲座教授的职位。在英国的19年时间中,哈耶克高举经济自由主义的大旗,先后与凯恩斯、兰格展开了论战。通过论战,哈耶克不仅发展和完善了自己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出版了一系列具有独特思想的论著,初步形成了被人誉为的“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Friedrich Hayek)的理论框架,而且大大提高了伦敦学派的声望。1938年,哈耶克加入英国国籍。1950年,

哈耶克离开英国,前往美国,在著名的芝加哥大学担任社会与道德科学教授。他的研究工作转向思想史和社会、政治和法律哲学等更为广泛的领域。1962年,哈耶克到德国的弗莱堡大学担任经济政策的教授。1969年退休后,以荣誉教授的身份返回自己的祖国,应邀到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工作,一直工作到78岁(1977年)。1984年,经撒切尔首相的建议,哈耶克被英国封为荣誉爵士。以后的年代,哈耶克是在德国的弗莱堡度过的。1992年,哈耶克在自己的家中永远停止了工作。

哈耶克在经济学及其他领域工作了整整70年,不仅是兼领数个学派的思想领袖人物,而且是一位在多个学科都有建树、成果颇为丰厚的著名学者。从格雷1984年为哈耶克编辑的文献目录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哈耶克已有专著18部、单行本25本、编辑或作序的书16本,论文235篇。哈耶克在经济理论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围绕中

性货币、资本理论、经济周期、国际货币秩序、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等问题上,全面、彻底地阐述和坚持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使之成为一位极端的经济自由主义者,坚持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各种经济流派的精神领袖。他的理论特色是,既与奥地利学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创造性地提出了独特见解,特别是通过对凯恩斯的批评、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抨击,使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对国家干预、社会主义制度的可行性的批判上,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因此“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哈耶克的主要贡献在于:探索了价格在决定资本积累、工业波动和全国经济生产率方面的指导性作用,把自由竞争制度作为大多数人生存的基本条件”。著名的美国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也讲过:“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著作结合成为严谨的经济理论的整体,对经济史,政治哲学和政治学有重大影响,对法学,科学方法论以至

心理学的研究者都有有影响”。

哈耶克的主要著作有:《价格与生产》(1931年)、《货币理论与经济周期》(1933年)、《资本纯理论》(1941年)、《通向奴役的道路》(1944年)、《自由的宪章》(1960年)、《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1967年)、《法律、立法与自由》(三卷本,分别于1973年、1976年、1979年出版)、《货币的非国家化》(1976年)、《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思想史的新研究》(1978年)、《经济的自由》(1991年)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7 22:50:00

岗纳.米达尔(Gunnar Myrdal

米达尔1898126出生于瑞典卡尔卡利亚施J侨鸬溲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923年毕业于斯德哥尔摩大学法学院,1927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并任斯德哥尔摩大学讲师。曾留学德国、英国,19291930年又去美国从事学术研究。回欧洲后任日内瓦国际研究院副教授一年。1933年作为古斯塔夫•卡塞尔的继承人,任斯德哥尔摩大学政治经济学和财政学讲座教授。19331938年兼任瑞典政府经济顾问和瑞典银行理事。1934年和1942年还作为瑞典社会民主党成员两度当选为议员。19451947年任瑞典商业部部长,1947157年任联合国经济委员会秘书长。1961年又回到斯德哥尔摩大学任国际经济学教授,并为该校筹建了国际经济研究所,兼任所长。1962年起又担任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董事长。他的学术活动领域广泛,在其前期,即2030年代主要研究瑞典学派纯理论问题,后期主要从事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是当代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他自己就曾说过,“我年轻时是一个最热心的‘理论’经济学家”,从40年代起,“我就成了一名制度经济学家”。

米达尔的主要著作有:《经济理论发展中的政治因素》(1930年)、《货币均衡论》(1931年)、《1830年——1930年间的瑞典生活费用》(1933年)、《财政政策的经济效果》(1934年)、《人口问题的危机》(同其夫人合著,1934年)、《人口:一个民主问题》(1940年)、《美国的两难处境:黑人问题和现代民主》(1944年)、《国际经济》(1956年)、《富裕国家与贫穷国家》(1957年)、《超越富利国家》(1960年)、《亚洲的戏剧:一些国家贫困的研究》(1968年)、《世界贫困的挑战》(1970年)、《反潮流:经济学评论集》(1973年)等。

1976年——米尔顿.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于1912731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一个犹太移民的家庭。1928年弗里德曼高中毕业,进入拉特格斯大学,主修数学。1932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他在大学时对经济学产生兴趣,进入芝加哥大学经济系。1933年,弗里德曼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

1933年,弗里德曼由亨利•舒尔茨和哈罗德•霍特林介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的传统与芝加哥大学不同,但霍特林对数理统计学的研究,制度学派大师密契尔的经验研究,以及约翰•克拉克的经济理论对弗里德曼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一年以后,弗里德曼又回到芝加哥大学,当亨利•舒尔茨的助手,这时他认识了以后成为终身朋友的乔治•斯蒂格勒和阿伦•华立斯。1935年,通过阿伦•华立斯的帮助,弗里德曼到华盛顿的全国资源委员会参与 消费者预算的研究工作,这项研究对他以后写《消费函数理论》有重要影响。1937年,弗里德曼进入国民经济研究局,协助西蒙•库兹涅茨研究独立职业者的收入,他与库兹涅茨合著的《独立职业活动的收入》是他第一部成名作,也是他的博士学位论文。该书1940年完成,但由于国民经济研究局的一些理事对其中的某些观点有争论,在1946年才得以出版。同年,弗里德曼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本书中弗里德曼提出了以后成为他的消费函数理论中心的两个基本概念:持久性收入与暂时性收入。

19401941年弗里德曼在威斯康星大学任客座教授。19411943年,弗里德曼在美国财政部研究战时赋税政策。19431945年,弗里德曼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霍特林和华立斯领导的研究小组,作为一名数理统计学家,研究武器设计、军事战术和冶金实验问题。1945年,弗里德曼应邀到明尼苏达大学任客座教授。

1946年,弗里德曼应邀到芝加哥大学任教,直至1977年退休。其间1948年起任经济系教授,1962年起为保罗•斯诺顿•罗素讲座功勋教授。1950年作为美国战后马歇尔计划管理机构的顾问在巴黎工作了一个季度,在这一时期研究了浮动汇率问题。19531954年在剑桥大学担任富布赖特基金的客座教授,并与当时剑桥的凯恩斯派和反凯恩斯派都有交往。1964年曾作为戈德华特总统竞选的经济顾问,1968年任尼克松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从1966年起担任著名的《新闻周刊》杂志的专栏撰稿人。1977年退休后任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1980年曾来中国访问,受到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接见。

弗里德曼早期著作除了博士论文《独立职业活动的收入》之外还有《实证经济学论文集》(1953)和《消费函数理论》(1957)。1946年弗里德曼到芝加哥大学后曾受国民经济研究局主任伯恩斯邀请研究经济周期中货币的作用问题。这种研究的结果是1956年发表的《货币数量论—— 一种重新表述》,该文是弗里德曼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T谡夥矫娴闹作还有《稳定货币方案》(1959)、《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与安娜•施瓦茨合著,1963)、《通货膨胀:原因与后果》(1963)、《货币最优数量和其他论文》(1969)、《货币分析的理论结构》(1970)、《名义

收入的货币理论》(1971)等。这些著作代表了当代货币主义的理论体系与政策分析,奠定了弗里德曼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在当代经济学中,弗里德曼属于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学家,他在这方面的著作有:《价格理论》(19621976)、《资本主义与自由》(1962)、《自由选择》等。

50年代初期开始,弗里德曼发动了一场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论战,并取得了成功。由他领导的货币主义学派对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被称为“20世纪经济学的智慧巨匠之一。他曾在1967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701972年任国际自由主义者联盟的蒙特•帕林学会会长,是美国经济学会、计量经济学会、英国皇家经济学会等著名学术团体成员,获得过许多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

1 1975年——列昂尼德.康托罗维奇、、加林.C.库普曼

康托罗维奇是前苏联科学院院士,前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民经济管理研究所经济问题研究主任。1912119,康托罗维奇出生在俄国彼得堡。1926年,康托罗维奇考入列宁格勒大学数学系。1930年大学毕业。1934年,升任列宁格勒大学教授。23岁时,他未经论文答辩就获得了博士学位。紧接着,康托罗维奇又坚持不懈地钻研泛函分析。1949年,前苏联政府为表彰他在数学研究工作中的成就,授予康托罗维奇斯大林奖金。1965年,为表彰他在经济分析和计划工作中应用数学方法的成绩,苏联政府又授予他列宁奖金。

1975年,63岁的康托维奇与美国经济学家库普曼斯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在领取该项奖金时发表了《数学在经济中的应用:成就、困难、前景》的演讲,他表示:“数学方法在经济中的应用不会辜负我们对它所抱的希望,它会给经济理论和实际工作做出重大贡献”。

康托罗维奇把资源最优利用这一传统的经济学问题,由定性研究和一般的定量分析推进到现实计量阶段,对现代经济应用数学的重要分支——线性规划方法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在对现实经济学的思考中,康托罗维奇于1938年首次提出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方法——解乘数法。这是对现代应用数学的一个首创性贡献,从此,打开了解决优化规划问题的大门。利用解乘数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意义。康托罗维奇指出,提高企业的劳动效率有两条途径。一条是技术上的各种改进,另一条是生产组织和计划方面的改革。过去,由于没有必要的计算工具,后一条途径很少被利用。解乘数法的提出,为求解线性规划问题,为科学地组织和计划生产开辟了现实的前景。他把这一方法推广运用于一系列实践。诸如合理地分配机床机械的作业,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料,最佳地利用原材料和燃料,有效地组织货物运输,最适当地安排农作物的布局等等。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程序,概括起来就是,首先建立数学模型,即根据问题的条件,将生产的目标、资源的约束、所求的变量这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用线性方程式表达出来,然后求解计算。在一些国家的数学和经济学书刊中,常把这类模型称为“康托罗维奇问题数学模型”。

以上研究的是在一个企业的范围内如何科学地组织和计划生产的问题。随后,他在研究企业之间以及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如何运用线性规划方法时,提出的客观制约估价,可以实现全社会范围的资源最优分配和利用。这时,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全社会能够以最小的劳动消耗,获得最大限度的生产量。由此得出的生产计划叫做最优计划。有时把客观制约估价称为最优计划价格。这是他革新、推广和发展资源最优利用理论的具体表现。

康托罗维奇的主要著作有:《生产组织与计划的数学方法》(1939年)、《求解某此极值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1940年)、《大宗货物的调运问题》(1942年)、《工业材料合理剪裁的计算》(与扎尔卡列尔合作,1951年)、《资源最优利用的经济计算》(1959年)、《最优计划动态模型》(1964年)、《远景计划最优模型》(与马卡罗夫合作,1965年)、《最优计划的数学问题》(1966年)、《经济最优决策》(与高尔斯特科合作,1972年)。

2 加林.C.库普曼

库普曼斯于1910828生于荷兰。1933年,库普曼斯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乌德勒支大学的数理系,次年,库普曼斯写出了关于量子力学的论文,获得了硕士学位。他认为如果能用自己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社会经济问题,要比研究量子力学更能直接改善人们当前的生活状况。这样,他就不知不觉地越出自己原来探讨的学科——物理,而进入了经济科学领域。首先,他阅读了大量的经济理论专著,继而又根据自己的特长钻研数理统计学,于1936年获得了荷兰莱顿大学的数理统计学博士学位。

库普曼斯在学术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对现代经济计量学的创立和将线性规划应用于经济分析这两个方面。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他对线性规划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库普曼斯于1951年组织有关专家出版了《生产和调度的活动分析》一书。在此书中,他第一次将活动分析这种新的经济分析工具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介绍给学术界。从此微观经济学除了传统的边际分析外,增加了一个新的理论领域和实用工具。活动分析把里昂捷夫的投入产出法、线性规划及瓦尔拉斯一般均衡论融合在一块,创造了一种更具普遍意义的分析工具。而这种分析工具是与库普曼斯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1957年,库普曼斯又出版了《关于经济科学现状的三篇论文》,这是他经济思想的代表作,库普曼斯指出,此书的第一篇是关于内容问题,第二篇是方法问题,第三篇是工具问题,都强调理论和经验研究中的模型构造。

由于库普曼斯对现代经济计量学的创立做出的贡献,1975年,他和康托罗维奇同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库普曼斯1966年,获比利时天主卢万大学经济学名誉博士;1975年,获美国西南大学数理名誉博士,1976年,获费城大学名誉博士。他还是美国科学院、国际统计学会、美国管理研究会、数理学会、荷兰皇家科学院成员。

库普曼斯的主要著作有:《动态经济模型的统计推断》(1950年)、《生产和调度的活动分析》(主编,1951年)、《关于经济科学现状的三篇论文》(1957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17 19:36:57
merci.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4 15:34:46
嗯哼 总结的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