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618 96
2009-07-10
7月8日,教育部人士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闻通气会上透露,截至7月1日,我国已有415万普通高校毕业生落实了就业去向,与去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就业率达到68%,同比基本持平。
从事就业调查研究的麦可思公司董事长王伯庆告诉记者,“如果今年经济增速能保住8%,预计大学生的就业率与去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全国的就业需求都有所增长,其中在珠三角地区的东莞还出现部分工种招工不足的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研究部门也将在近期开展调研。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张本波前不久到各地进行了就业调研。他建议,下一步要解决新增就业需求的问题,主要在于促进服务业领域的管制放开,加快对于教育、医疗等社会领域的投入,以促进就业岗位的快速增长。“对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给以支持,以增加就业需求,是工作的重点。”他说。
此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4月23日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一季度大学生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签约率为20%-30%,略低于去年同期。7月初,麦可思公司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2009届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40%,也低于去年同期。
时隔一个多月,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教育部数据显示,7月初大学毕业生就业签约率达到68%,接近9月1日完成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0%的目标任务。
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丽宾告诉记者,今年大学生就业签约率的上升,很大程度上与国家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有关。
据教育部人士透露,今年解放军总参谋部和教育部超常规推动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全国预征报名人数已达12万人。
此外,教育部进一步扩大实施的“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中央和地方项目共将吸纳20多万毕业生。
而根据麦可思公司的调查,2009届地矿类、能源动力类、材料科学类、航空航天类、测绘类等本科专业签约率仍然很好;其中,地矿类和能源动力类的签约率分别由上月的66%、65%上升到了82%、81%。这些专业就业形势较好或与国家今年大规模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有关。
而随着经济逐步好转,预计大学生和全社会的就业率均有望继续上升。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司就业处处长张志斌告诉记者,整体而言,去年第四季度一度出现就业快速下滑的情况,从目前的形势看,全国的就业形势仍比较稳定。“但是也不能过于乐观,比如大学生就业率转好,有非市场化因素的作用。”他说。
尽管大学生的就业与去年持平,但是张丽宾认为,促进就业的根本点还在于放开体制管制。
张本波正在做相关的就业课题研究。他判断,促进就业的突破口在于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向民资开放,此外,生产型服务业也要加快向民资放开。
张本波认为,目前的经济增长主要以基础设施投资为拉动,短期内可以解决部分就业,但是从长期看不利于整个就业的增长。从长远来看,还有待于民营企业的投资跟进,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如果民营经济得到了发展,经济才会有‘V’形的反转,就业也会更快的增长。”他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张曙光日前也表示,加快放开金融服务业管制,将不仅仅能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也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7-10 18:53:10
不可信  肯定没这么高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19:26:14
不会吧,好像现在工作很不好找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19:26:36
在刚经历过“民族成分造假”风波的教育部门,公布的冷冰冰硬邦邦的就业率,确实很难得到人们的信任。更何况,与民众的感受实在相去甚远。

    68%这个冷冰冰的就业数据,虽然能给不少人以心理宽慰。但谁能相信这个数据是真的呢?要让公众相信,首先请透明详尽的背后资料拿出来。这个信息调研是在哪里做的,怎么做的?多少人参加了调研?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将这些信息公布出来,自然能辨别这个调研是否能得出真实的数据。

    按照通俗理解,毕业生就业意味着有工作岗位、有薪水、能够自食其力。然而,教育部却在统计中偷换概念,以“落实去向”取代“就业”,把考研保研、出国留学、当兵入伍的大学生全部算做就业。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总量就达47万多人,征兵报名人数达12万人。这样其实有一部分是延缓就业。如今,只要鼓励学生考研、入伍、出国,就可以换取漂亮的“就业率”,这就是就业版的自欺欺人。

    更重要的,一些学校老师为了就业率,不管学生是否找到工作,只要盖章的就业协议书。不签就业协议,就不准参加毕业答辩,不发放毕业证。许多走投无路的学生,只好找亲戚走关系,签个协议书挂靠某个单位,然后自谋生路。不知,落实去向的415万毕业生中,有多少人为了母校的就业率,签订了虚假协议。

    “就业率”就是一个经济概念,是衡量社会经济波动的温度计。把“就业率”作为高校水平的考核准则,只会加剧高校老师的压力,反过来损害“就业率”的准确性。而今,不能展现大学教育精髓的就业率,既没有呈现真实的就业现状,也没有多大的社会可信度。于此看来,68%的就业率数据,不要也罢。
   
    教育部必须实实在在做事,少在虚假的表面上的地方下功夫。有这闲心,还不如想办法实实在在地解决几个待业人口的就业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20:31:58
大概把一大群自愿失业的排除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20:35:17
就业率学校每年都要造假的,这个数据不可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