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333 5
2016-11-08

教授--戴上紧箍教学,如何创新与创业




   一直强调大学老师上课要教大学生们如何创新与创业,甚至要在教学大纲中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教大学生们创新与创业,要在大纲与教案适当的地方‘显示’出来。

         

   近几年时间,好象创新内容要求很强烈,开会学习文件,讨论落实。

         

   但是,随着本科教学评估,要求越来越标准化。说说例子吧:

         

   如果一位老师上课,最后学生考试成绩不及格的人数多,可能会受到学校批评,不是说老师教得不好,就是学生没有学好,否则就是卷子没有出好。老师得考虑。应该按正态分布嘛。

         

   如果学生考得不好,批改卷子稍微松一点,不行,这不符合批改分数标准。如果查到,按事故处理。

         

   老师要求严格考试,不及格的不给毕业,但学校为了让学生舒服,许多年都有个毕业前的清考,凡是平时没有考及格的学生,通过最后清考,基本上算清零一样,统统过关毕业。说起来要抓教学质量,要让老师严格要求,而学生们背后都在笑.......。

         

   老师上课要带教学日历,上面有每次课讲的内容,如果督导来听课,二者对不上,这可能会导致评价不好。要知道,讲课老师有适当的时间分配与内容分配权,自己熟悉的内容,刚刚看到的资料,近期学术界发生的事情,近期毕业生与社会上一些例子,在讲课时可能会有些内容多讲,有些内容少讲,反映在教学日历上,不一定是严格对应的。但是,如果不对应,这是要承担风险的。

         

   老师在现在的教学内容上,为了训练学生的能力,增加学生查资料做文献作业的内容,当然配合讲一些查资料方面的内容与要求,但与教学日历写的讲课内容不一致,这不属于课程内的内容。十多年前,有位退休副厅待遇的领导听我的课,正好我讲到这一节(运气不好),最后他与我交流,说:你讲课的其他方面都不错,就是多增加了如何查资料的内容,超过教学日历要求了。说得我连连点头,不能顶嘴,否则后果自负。当然,我从1988年到去年为止(今年不教了)二十多年的‘精细有机合成’课,从来没有停过安排学生做文献作业,因为毕业生们反馈给我的信息,这些训练他们受益匪浅,对后面工作非常有帮助,这是我坚持的动力。但是,这也成为我被听课时的所提意见之一。

         

   许多教学、管理与科研环节中,都有明确的数字要求、时间要求。有的材料写的时候不能用电子版,只能用手写版,而且不能少于多少字。批改考卷,每道大小题都要打勾或叉,因为许多题只有二分分值,会看到考卷上面‘一片红’。

         

   还有不少,不一一细讲了,我相信网上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这不是一个学校,而是普遍现象。

         

   大学老师的头上,始终戴着一顶‘紧箍’,就担心被‘咒’,让他们讲创新,但非常害怕头疼。而这种‘紧箍’时间戴久了,人的思想也不敢跳出划着的‘圈子’了。创新可能被‘咒’,不创新按部就班,基本上不担心‘紧箍咒’了。

         

   被管‘死’了的老师,他们如何教出‘创新型’的学生们?

         

   让我想起这样一句话:戴着镣铐跳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1-8 19:50:52
还好高等学习还有研究和论文的内容,多少可以更加灵活点;也没有影子处处旁听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8 20:11: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9 01:24: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9 22:17:58
还有很多紧箍咒没说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13 00:31:57
恩,问题不少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