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观察——出谋划策
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13亿人的幸福和利益,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复兴与发达,对经济大局的关心是对自己的关心,是对民族和国家命运的关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地不分东西分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少,皆有职责维护经济之繁荣稳定,对经济发展出策出力当然也是关心经济的知识分子之天职。
对于当前的中国经济来说,很难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来简单定义,我原先的观点是中国农村存在通货紧缩情况,而城市有潜在的通货膨胀迹象。采取这样分别来看待通货问题的必要性在于中国经济太过于复杂,不好单纯用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来界定,而是二元经济二元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它好的观点也可以商榷。比如,有人认为, 如果将中国经济放在全球背景下来看待中国问题,中国在没有美国等国输出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存在通货紧缩,这是因为中国的外贸占GDP总值的70%以上,外汇储备已接近8700亿美元,这就是说如果切断外贸的话,中国产能过剩远大于需求。这也是一种很中肯的看法。将以上观点进行引申,我以为影响中国经济通货的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贸,如果外贸出现转折点或者各种原因的外贸缩减,这样将首先形成外贸行业的产能过剩,形成产品积压和降价。其次,因为贸易缩减而形成跟外贸行业有关人员的收入减少或者人员裁员,这些都形成消费需求不足。再次,由于进口不足或者减少,形成进口产品或者能源的涨价,如石油。但综合前两种促使通货紧缩和后一种促使通货膨胀的原因,由于中国大量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外贸缩减将主要促使中国形成通货紧缩。
2 储蓄率,中国是个高储蓄率的国家,高储蓄促使人们将钱存在银行,而银行转变成贷款,变成投资和生产。所以,中国如果储备率降低,将促使中国消费增高而投资生产降低,经济产生通货膨胀趋向。否则,中国则有通货紧缩趋向。而当今国家储备率依然居高不下,但长期看有降低的趋势,因为整个国家的储蓄类型正向低储蓄率类型转变。从短期因素来看,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比如,未来预期收入的增加可以刺激消费,降低储蓄,否则相反。再如,物价的上涨可以促使人们消费,以防止人民币贬值,也可以促使人们因为收入的相对减少而增加储蓄。但不论怎么样,降低储蓄率都将加大消费而抬升物价,否则相反。
3 热钱,这种以短期利益为目标赌人民币升值或者楼市上涨的国际游资,其如果进入国内而炒作楼市,这将引起楼价上涨和经济过热。
4 地下金融,中国地下金融的规模没有确切报道,但确实存在。这些钱不能转化为生产性投资,而是冲击实体经济,这些资金进入市场将引起物价抬升,比如楼市,否则相反。
综合上面因素,中国经济既存在潜在通货膨胀压力,也存在潜在的通货紧缩压力。具体是什么情况,就要看以上那种因素起作用。如果综合发作,就看那种因素作用大。
此时的中国,当前主要问题是存在着消费不足,经济的发展主要由外贸和投资来拉动。世界经济也存在因为油价高涨可能形成经济衰退等不确定因素。所以,当前的中国经济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出现了通货紧缩压力,但通货膨胀威胁依然存在。
如何来解决当前的问题,我认为有选择的降息很有必要。
中国经济资源的配置中,银行的地位不可低估,因为银行决定主要资金的流向。又因为中国股市的低迷和体制的不完善,股市不是形成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从而形成对银行等机构的间接融资替代,所以,在中国,银行的对资金或者资源的配置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银行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十分关键。而当前采取有选择的降息的理由如下:
1, 在美联储采取加息的情况下,我们不加息或者有选择的降息,可以挤走热钱,但对长期投资没有影响,因为降息不但可以改变企业效益,而且可以降低银行风险,从而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给外资有长期利益保证。
2, 降息对储蓄率没有大改变,因为中国居民习惯将钱放在银行,并且中国居民有储蓄备用的习惯。而降息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消费。
3, 对银行来说,高利息并不意味着高利润,而是因为利息的加高形成贷款利息的加高,这样将淘汰低风险行业的贷款,而增加高风险行业贷款的可能,形成银行风险增加,其次,高利息降低企业效益,从而加大企业还贷风险,从而也加大银行风险。
4, 为什么实行有选择的降息?因为银行贷款必须倾向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这对国家经济好,对银行好。用术语来说,银行降息选择应该先进行超边际分析,决定那些方面降,那些方面不降,而不是统一降。这样可以加快经济转型,增加经济活力。
5, 降息可以增强经济信心,稳定经济稳定民心,加强对地下金融的防范。这因为降息本身是个国家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经济状况的一个措施,是一个利好预期,而降息后经济改善又能加强这种预期。
改善经济方法很多,需要群策群力。个人意见,这里就说这些。
原发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