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16-12-27 09:37:47
张二寅 发表于 2016-12-22 11:16
吴敬琏说,m2已经超过100万亿了,超发票子不能解决经济问题。这句论断对不对呢?


这种帖子也能成为精华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27 17:18:51
anjing137 发表于 2016-12-27 09:37
这种帖子也能成为精华么?
有何高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27 22:48:12
后患无穷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28 01:58:47
看不懂你们说什么,我只想知道明年房价会下跌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28 09:01:53
学习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28 09:11:25
ycb111213 发表于 2016-12-28 01:58
看不懂你们说什么,我只想知道明年房价会下跌吗?
要看具体的城市、地段、小区、质量、物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30 01:36:57
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7 12:14:20
该文的定存主要是相对m1的单位活期而言的,它包括单位定期和居民储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8 08:01:09
货币是怎样发出去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0 17:43:13
张二寅 发表于 2016-12-22 11:16
吴敬琏说,m2已经超过100万亿了,超发票子不能解决经济问题。这句论断对不对呢?


路过,学习到了,加油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1 15:59:37
真正属于央行发行的货币只有央行公开数据中的“货币发行”部分,这部分是可以“”外生“”(具体取决于学界如何定义“”外与内“”)的部分。而M2中除M0之外的部分可以说是“内生的”,即货币流通承载的商品流通量是“内生”的,当然它也会受宏观政策的影响。

简单点: 央行供应或者超发了M2 确实是冤枉了央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1 16:09:05
张二寅 发表于 2016-12-23 11:55
货币主义者认为印票子是必然的,这也是正确的,即与产出同步,不然就会通缩,企业亏损倒闭。
但是,更进 ...
"m2不是货币发行量,它是商业银行累积的债务。 "
楼主的论断与《钱约论》是完全吻合的。

“无论是在央行的发行环节,央行的政策环节,还是民众的使用环节,或者银行的借贷环节,人们都把存款货币与货币等同起来,混淆了货币与货币存款。总结起来就是由于平常疏忽,经过一次调包,一次绑架,一次漂白,货币就与存款货币别无二致了。尽管经济学者知道两者的某些区别,但又认为他们在货币性质上是一致的,都属于货币的范畴,尤其是活期存款。M1,M2等专业术语的存在也反映了货币银行学家的普遍看法。”《钱约论》第十四章,P164

“当货币在银行系统中通过借贷而产生数量更大的存款与贷款之后,由于债权的转移可以实现支付的功能,存款尤其是活期存款具有了和货币一样的功能,存款也就转变为“存款货币”。在绝大多数时候,人们都不会感觉到存款转变为现金(兑现)的障碍,也不会在使用活期存款付账时遭到拒绝,因而也就习惯于把存款当成自己拥有的货币。”《钱约论》第十四章,P15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3 01:49:20
张二寅 发表于 2016-12-22 11:16
吴敬琏说,m2已经超过100万亿了,超发票子不能解决经济问题。这句论断对不对呢?


从经济哲学角度看,市场经济可以使实物增值,但无法使货币增值。个体能赚钱,源自竞争导致的对手亏损,整体经济系统并没有赚钱;不能赚钱,经济怎么可能增长?必然是过剩与通缩。
--
个体之间的自由竞争,必然带来产品功能和服务的创新,还有对于成本的控制。经济领域的竞争,不是军事战争,不是零和博弈。如果个体发展,整体没有发展,难道说现在和远古时代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3 02:34:49
celement 发表于 2017-1-13 01:49
从经济哲学角度看,市场经济可以使实物增值,但无法使货币增值。个体能赚钱,源自竞争导致的对手亏损,整 ...
整体能带来钱的增加吗?
现在的钱不是挖出来的,是央行再贷款出来的,每一笔都是债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3 08:59:05
张二寅 发表于 2017-1-13 02:34
整体能带来钱的增加吗?
现在的钱不是挖出来的,是央行再贷款出来的,每一笔都是债务。
阁下这话就外行了。
整体经济发展了,商品的流通量增加了,钱不就增加了?为何说整体不增加钱? 扣除物价上涨,中国的货币总量不也是在增加吗?(央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

但是符号货币本身不会直接增加社会整体的财富,不属于社会总财富的一部分,只是社会总财富的一个反映指标。(《钱约论》第十七章第一节,货币,储蓄与财富,P184-P18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4 11:19:46
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4 14:12:13
hexianguan 发表于 2017-1-13 08:59
阁下这话就外行了。
整体经济发展了,商品的流通量增加了,钱不就增加了?为何说整体不增加钱? 扣除物 ...
你还是停留在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上,没有明白货币是怎么发行出来的。建议学习一下再贷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4 20:54:16
张二寅 发表于 2017-1-14 14:12
你还是停留在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上,没有明白货币是怎么发行出来的。建议学习一下再贷款。
我修正了他的一些理论,比如他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恒定的,而我证明了不仅货币流通速度经常变化,而且变化很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4 20:59:31
hexianguan 发表于 2017-1-14 20:54
我修正了他的一些理论,比如他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恒定的,而我证明了不仅货币流通速度经常变化, ...
货币流通速度自然是越来越快的,因为支付手段更为先进,但是,在技术手段不变的前提下,为什么会有变化呢?
那就是凯恩斯讲的流动性陷阱。
而流动性陷阱的根源是什么?
债务积累导致没有利润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4 22:11:16
张二寅 发表于 2017-1-14 20:59
货币流通速度自然是越来越快的,因为支付手段更为先进,但是,在技术手段不变的前提下,为什么会有变化呢 ...
即便技术手段不变,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也很复杂,一般在经济增长快的时候流通速度增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6 08:50:38
张二寅 发表于 2017-1-14 20:59
货币流通速度自然是越来越快的,因为支付手段更为先进,但是,在技术手段不变的前提下,为什么会有变化呢 ...
流动性陷阱的原因并不简单。
但根本的一条还是需求问题。
即现有的需求已经基本满足,而社会缺乏创新来提供新的效用,产生新的需求,因而流通性陷阱还是要通过持续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来跨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21:16:44
看完第二段,我出了一头汗,我怀疑了我所学的,M2不是货币供给量这句话,您是另有他意吧,看来我书读的太少确实不太理解您那一段说的内容。最近在做货币流动性的一篇小论文,引用杨继生(2009)一篇发在经济研究的结论,通货膨胀率基于M2的流动性过剩有着极其显著的同步性,而与基于M1的货币流动性过剩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类似的蚊帐经济研究还有许多,外文关于国外的研究就不提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21:29:19
qq87257410 发表于 2017-1-18 21:16
看完第二段,我出了一头汗,我怀疑了我所学的,M2不是货币供给量这句话,您是另有他意吧,看来我书读的太少 ...
经济研究上的论文并非无懈可击的,即使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可以相互矛盾的,更别提门派林立的大师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9 10:53:34
张二寅 发表于 2017-1-18 21:29
经济研究上的论文并非无懈可击的,即使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可以相互矛盾的,更别提门派林立的大师了。
您说得对!学习需要持久性,持续关注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