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rd 090721:
中国近年房地产调控简要历程:
2004年,政府就开始密集从事房地产调控,但并没有对房地产价格形成实质性影响,国内房地产价格依然一路上涨;
2007年,政府为了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形式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了国内房价的持续上涨,从而使房价在2007年形成顶峰,但此次调控是针对通货膨胀的,而不是直接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
2007年9月27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约束二套房炒作的新政策,其中要求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
2008年10月,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财政部和央行又要求金融机构对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性普通自住房提供贷款,其贷款利率的下限可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由于此处对何谓“改善性普通自住房”的界定不明确,实际上此次政策调整相当于放松二套房政策。
2009年上半年,各地商业银行放松二套房贷的现象更是层出不穷,包括降低首付金比例和提供优惠利率等。加之半年来中国通过大量放贷的形式大幅增加货币供应量,经济体系中充沛的流动性推升了房地产和股市等资产价格,住房市场再现火爆景象。
2009年7月17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控制房地产贷款风险,严格执行二套房标准,似乎暗示监管层要为重新膨胀的房地产泡沫降温。
出于房地产行业对中国经济及地方经济的突出的拉动作用,中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一直过于偏爱,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一直是相机抉择的,而没有单一、明确的调控规则和目标。从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来看,相较单一规则,相机抉择的效率更低,因为相机抉择的经济政策与实际经济运行状况之间存在时间不一致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不断调整和修改政策,从而造成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扰乱公众预期,丧失政府信用。例如当2009年政府再次对二套房政策进行收紧时,如果公众预期政府的房地产政策还会改变,如果银行预期货币政策依然会宽松,那么政府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效果将大大削弱。
尽管从宏观调控政策的角度看,是单一规则还是相机抉择仍然有一定的争论。但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必须要抛弃相机抉择的调控模式,制定单一的规则,而这个规则就是加大保障房或者中小户型的供给并抑制投机需求,而不能因为经济繁荣或是衰退就随意变换政策。否则,只会让公众预期在政府有形之手的托举下,房价永远不会暴跌甚至下跌,但这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神话,房地产市场当然也有周期,只不过中国还没有经历真正的下行周期罢了。
目前,中国之所以采取相机抉择的房地产调控模式,一方面是因为对房地产这个所谓的支柱产业过于依赖;另一方面是因为相机抉择更有利于官商勾结和利益输送。我们应该抛开自说自话的房地产数据,从常识出发,如果房地产这个技术含量并不高的服务业能持久拉动经济增长的话,世界上或许就没有穷国了,美国也不会发生次贷危机。对于中国来说,如果继续维持房地产业的暴利而不参与危机下的调整,只会让亚健康变成不健康,这也不仅仅是房地产一个行业的问题,最终将影响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