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
“年初在松江开了一个盘,天刚蒙蒙亮就已经人头攒动、人山人海了。一开门,等待在场外的人几乎是涌入现场,就怕晚了好房子抢不到。最终我们果然是因为去晚了与这个项目失之交臂。”
上海白领何氏夫妇至今仍为这次失误后悔不迭。因为自上海“3·25新政”出台后,他们一夜之间丧失了买房资格。
3月25日,上海提高了二套房首付比例,还通过限制外来人口买房等措施提高了购房门槛。非沪籍的何先生目前的社保缴纳年限只有两年多,而新政规定非上海市户籍居民家庭购房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保的年限,为自购房之日前连续缴纳满五年及以上。几乎与此同时,全国也开始了清查和叫停“首付贷”及其变种产品行动。
“政策太突然了,很多人为了换房先卖了自住房,现在没法置换了,只能再等三年才能有资格买房。这次新政改变了太多人的命运。”何先生说。
据同策咨询研究部调查显示,7%的外来人口的刚需和置换需求因此受限。上海房价涨幅由此开始放缓。
“真实的谎言”令调控一波三折
事实证明,在融资高杠杆背景下,“3·25新政”后上海楼市表面的波澜不惊是何等的脆弱。8月,一则“上海9月购房信贷新政”的谣言竟让上海楼市再生波澜。
“首套房认房又认贷”、“名下有一套房,首付七成,利率最多1.1倍”、“离婚不足一年的购房者,限购及贷款政策按照离婚前的家庭情况处理”……8月下旬,沪上知名论坛“篱笆网”出现了这样的消息。
尽管8月25日上海市住建委就对谣言进行了澄清,但“上海房地产观察”等一批微信公众号仍大量报道传播上述谣言信息,进一步扩大了谣言传播面,此后大量网民在社交平台、微博论坛群发、转载,以讹传讹。一幕幕抢房“闹剧”不断上演:买房者纷纷假离婚,民政局被挤爆,个别区县的离婚率一度直线上升;每日新房成交量屡超1000套……
中原地产监测数据显示,8月上海住宅(含一、二手房)成交均价达到了42384元/平方米,一举突破4万大关,环比上涨高达13.6%。
后经警方查证,这些谣言竟是几名房产中介以及一名业主,为提升业绩、卖出房屋等心理恶意编造并传播的。
10月,上海再次出台调控楼市“沪六条”。楼市调控新政最终在11月28日“靴子落地”,上海楼市正式开启了“认房又认贷”模式。
多轮调控之后,11月,上海商品住宅网签量环比下降三成,同比下降六成,为2015年3月以来最低。同时,中原地产监测数据显示,11月上海住宅(含一、二手房)成交均价为46423元/平方米,环比上涨5.9%,房价环比涨幅出现了回落态势。
“本来看好了浦东一套高端住宅,想把老市区的房子卖掉改善一下,结果原来有六七家想买我房子的人都不见了。而且,对我来说,再买就算二套房,不仅首付三成变成七成,连公积金贷款利率都加了10%,更别说商业贷款利率了。我的换房计划只能延后了。”准备置换唯一住房的周先生犯了难。
“对我来说,房价的涨跌并不重要,因为涨的话,我的房子也涨,反之亦然。而楼市冷却有利于房地产长期健康发展。”对于未来,周先生还是充满了希望。
房价“凶猛” 居京城大不易
□记者 孔祥鑫 鲁畅 北京报道
“都说买房要深思熟虑,可市场不会给你一点思考时间。”回忆2016年的购房之旅,北京的孙浩感觉竟然是“疯狂”加上“窃喜”。
房价好像已经“失控”
28岁的孙浩在北京的一家事业单位工作。2013年夏天,在父母的帮助下,他以23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朝阳区北苑家园一套70平方米的一居室。孙浩那时候就觉得北京的房价已经到了一个高点,不过,当他今年2月决定卖掉这套房产换一套大房子时,这个小区同户型的房子已经涨到了380万元。
春节过后,北京二手房市场回暖比气温升得还快。孙浩第一次感到了楼市的“凶猛”。春节后首周,北京二手房网签量高达6084套,为2010年以来最高值,签约均价环比增长达到1.5%,朝阳区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的“黄牛号”炒到1500元……
“先等等,没准房价还能降。”上半年孙浩还在犹豫和抉择中观望,不过,下半年孙浩真的坐不住了。北京的房价好像已经“失控”。中介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9月初北京平均每套住宅的价格已经超过了500万元,四环以内新建商品住宅的单套成交价已经超过了1000万元。
8月底,孙浩看上朝阳区北苑华贸城一套loft,一周时间坐地飞涨40万元,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一下打乱了孙浩原本定于今年底换房的计划。“再不买可能真买不起了。”
从9月3日到9日,一周时间内,孙浩完成了看房、订房、卖房,在南三环外的政怡家园购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两居室,订房时的交易价格是500万元。
社会资本潮水般涌向房地产
“都说买房要深思熟虑,可市场不会给你一点思考时间。”孙浩说。
这是大多数北京二手房购房者在今年的共同感受。房产中介我爱我家的数据显示,北京市场今年的交易节奏明显加快,客户的购房决策周期缩短。9月每位客户的平均看房次数为2.79次,自7月以来连续回落,且回落幅度加大。这被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是市场“恐慌期”的到来。
“当时,北京二手房交易迅速进入‘买方市场’,买房者想砍价几乎是不可能的,很多卖房者看房价上涨太快,都临时下架了房源,整个二手房市场优质房源少之又少,买房真成了像买菜一样。” 链家地产二手房中介刘强坦言。
不仅是二手房市场“买房如买菜”,新房市场的情况更加火爆。由于北京土地市场此前的供应有限,新房入市屈指可数,“日光盘”重现。
今年8月的一个周六,北京西六环边上电建·金地华宸的售楼处外一大早就密密麻麻聚拢来400多名购房者,等待着开发商叫号进售楼处选房,而可供售卖的房子只有150多套。在当天的“选房大战”中,不少人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拍板定下了总价在七八百万的房子。
“地铁房、学区房等带着些投资属性的房源异常抢手,有的客户甚至反向抵押了自己现在的房子,也要交个首付占个‘坑’。”刘强说。
“面对这样的情形,曾经观望、期待楼市尤其是房价能够回调的购房者逐渐失去耐心与理性,恐慌房价仍会持续上涨的购房者再次涌入市场,加上股票等投资渠道收益降低,不少资金转场推波助澜,多方因素结合带来了三季度北京楼市的再度爆发。”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说。
随着房价持续走高,社会资本潮水般涌向房地产领域,部分公司甚至为了扭亏保壳选择卖房套现,仅仅两套北京重点小学的学区房就可以让一家上市公司扭亏,这样的“奇谈”多少让人笑不出来。
新政突袭“冰封”楼市
楼市虚火越烧越旺,箭在弦上的调控政策终于在“金九”和“银十”相交之际“突袭”京城。9月30日晚,“京八条”发布,居民家庭购买首套房和二套房的首付款比例分别提高到35%和50%。贷款比例的提高抑制了很多投资者的炒作,也让一些尚未购房的刚需购房者对房价平稳甚至下跌充满了期待。
“政策出台前,都是我们给卖方打电话,约看房时间,有时候看的太频繁,卖方客户都烦了,政策出台后,是卖房的给我们打电话,问‘之前看房的觉得怎么样啊,有想买的意愿么?’反差很大。”刘强对记者说。
据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数据统计,10月全月网签从9月的3万余套跌至2万套左右。“除了网签数据,北京二手市场的实际交易量也在下滑。”胡景晖说,甚至有一些9月份已经签署了买卖合同的客户出现违约,取消购房计划。
新房市场同样“由热转冷”。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如园项目,销售负责人在为下一步的销售策略费尽心思。“国庆节前,每天能有三四十组客户上门,每月能卖出近20套房子。而进入10月份以来,每天看房者都寥寥无几。是否需要下调价格,我们还要再观望一段时间。”
北京市住建委的数据也显示,10月,新建商品住房均价3.82万元,环比9月均价3.85万元略有下降,成交数量则大幅下降了1/4左右。
“尽管业主的挂牌价格并没有出现明显下调,但交易量的持续下降迟早会带来价格的下降。”经纪人代先生说。
不过,据亚豪君岳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18日,12月北京商品住宅共实现成交3728套,成交面积45.47万平方米,相比上月同期均减少2%。与11月和10月分别环比下跌30%、32%相比,12月商品住宅成交的环比跌幅明显收窄。
经历2个月严厉调控后,北京楼市销量开始企稳。
换房成功的孙浩现在回看当初的决定,对自己的果断赞不绝口。“你看,这刚12月,我在南三环买房的那个小区,同户型的又涨了将近100万元,均价已经到了6万元,如果耗到今年底才买,只能是悔不当初。”
10月初才开始着手买房的“北漂”陈翔远没有孙浩幸运。来自浙江嘉兴的陈翔三年来一直租住在玉泉路一套离单位较近的一居室里。“下半年单位里的人都在聊买房的事情,大家建议我趁着调控赶紧看看房。”
不久前,陈翔收拾好出租房里的所有家当,搬进了位于石景山区老山附近一栋建造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一居室里。他为这个40平方米的一居室花费250万元。搬入当天,他才从一位邻居那里听说,今年三四月份时,250万元够在这栋楼里买下一个小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