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是就业机会与劳动力资源之间分布不对称的问题,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理论研究的焦点。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对信息的收集和调查实际上是一个资本和投资的理论问题;在人力资本理论和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选择理论获得了长足发展之后,劳动力市场的寻访模型才得以正式问世,其中斯蒂格勒、阿尔钦的研究成果最负盛名。
在劳动力市场上,匹配函数(Matching function)和交易技术(Trading Technology)描述了求职者寻找工作和厂商招募职员的过程,并把这一过程看成求职者和厂商的交易行为。相对于其他市场而言,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尤其突出,因而劳动力市场的匹配函数就成为研究的重点。匹配函数的思想来源于概率论的随机放球问题,把它用作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1977年Butter在研究市场摩擦问题时提出了匹配函数的研究方法,1979年Hall用这种方法研究了企业如何从一群求职者中挑选员工的问题;同年,Pissarides分析了存在两种工作寻找途径时劳动力市场的搜寻、匹配结果,得出了有不变规模报酬的工作匹配函数;1980年Roger提出“雇佣函数”(engagement Function)的概念,利用它研究了劳动力市场搜寻过程中空闲职位与失业人员并存现象的演化过程。这些研究有力地证明了匹配函数的分析方法在处理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时具有重大价值,随后有关这一方法的研究文献大量涌现,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匹配函数的理论分析,主要讨论匹配函数的微观基础以及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和表现;另一是对匹配函数的实证分析,是从现实中的大量数据估计匹配函数的具体形式和相应参数的
具体数值。总之,匹配函数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