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2131 1
2005-10-18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李稻葵称,提高内需要改变城市化方式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很大动力,中国目前消费疲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的消费没有起来,对于如何提高农民消费这个问题,目前已有的共识是要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要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和收入水平。但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不在农村。”

  李稻葵说,如果仅就农村和农民来解决农民问题是违背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方法应该是“消灭”一部分农民,把其转换为非农民,从而把农村的一部分消费转移到城里来。

  “中国现在城市化的方式是什么呢?是简单地扩大城市的土地规模,而不是允许农民变成城里人。举例说就像是浦东模式和深圳模式的区别一样。我每一次去浦东都非常地悲哀,到了晚上就没有人,就像是美国的郊区一样。这不是城市的发展。而深圳正好相反,深圳是先移民,移民之后产生了对土地的价格对房地产的需求以及对城市扩张的自然的市场的动力。这才是正常的人类历史自然发展的基本过程。”

  中国的城市化为什么违反了这个过程呢?李稻葵说,就是因为我们的户籍制度一直没有开放。改革开放25年来改变最少的一个制度就是户籍制度。

  对于那种一放开户籍制度就会产生孟买、加尔哥达等新的大城市的综合病的观点,李稻葵主张应该向改革要出路。应该考虑用跨国移民的方式逐步地、有秩序地放开户籍制度。

  “就像是中国人要移民到澳大利亚一样,你先得找一个公司,然后通过公司的考验,公司觉得你适合它的工作再发签证和绿卡,然后就可以把全家搬过来。这种方式会更符合城市化的基本规律,亦可以解决中国的农民问题及消费疲软问题。”

摘自:http://finance.sina.com.cn/g/20051018/01002040126.s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0-19 14:46:00

我认为李老师的观点有道理,户籍制度的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向城市的迁移。一些农民有能力在县城工作,但尚不具备买商品房的能力,他为了孩子能够在城市接受好一些的教育不得不租房,还要承担很大一笔借读费,就是因为没有城市户口。如果户籍制度放宽,就可以免去借读费的负担。这对于下一代素质的提高是非常有好处的,只有教育平等了,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才有相对平等竞争的机会,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的高收入人群从而成为高消费人群,由此带动内需的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