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17-2-3 17:26:02
慕容和紫英 发表于 2017-2-3 17:19
看了括号啊,两万吨相当于中国总黄金量两倍,一千吨属于央行,那你意思不就是民间还有九千吨黄金?
你自己去查个数据不就清楚了吗?

有些东西的学习,还是要靠点悟性的。

有些东西,别人即使解释得很清楚,有些人也不一定能理解。
或者有些人稍微一点破,很快就有人能明白。

关键靠的是,思考的这个人,能否跳出被禁锢了的思维。
当然,学以致用,领悟了要去学会推演和预测,并用时间来检验。

所以,时间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裁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3 17:33:45
ljclx 发表于 2017-2-3 17:26
你自己去查个数据不就清楚了吗?

有些东西的学习,还是要靠点悟性的。
然而,从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黄金储备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黄金储备8133.5吨,仍为世界黄金储备最多的国家,占全球合计的26.49%;中国黄金储备1823.3吨,在世界排名第六。
没法给你贴图,所以你可以怀疑这些是我胡编的,另外你的数据源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3 17:35:24
ljclx 发表于 2017-1-26 09:16
假如理解了标题所示的观点,那么就能很好理解当前春节增加取现会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而央行又必须 ...
另外,你真的认为发生战乱,你手里的现钞就不是一张废纸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3 17:42:36
ljclx 发表于 2017-1-26 09:16
假如理解了标题所示的观点,那么就能很好理解当前春节增加取现会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而央行又必须 ...
而且把你的思想发扬光大,即使全额准备金了,你也可以说人民币也靠不住,外汇储备也就20万亿,超过部分没有美元做支撑,一旦出现大规模兑换美元,中国银行又要大规模破产,我说的没毛病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4 07:33:47
慕容和紫英 发表于 2017-2-3 17:33
然而,从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黄金储备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黄金储备8133.5吨,仍为世界黄金储备最多的国家 ...
我前面那段话,很显然想说明的道理并不是我国有1万吨的黄金储备。而是我国连续2年来,9000亿美元储备不见了。

其次,至于人民币没有了美元就会如何如何。我也不想分析了。

因为加入连100%的准备金率下银行是最安全的,部分准备金率下的银行风险增加这样十分十分简单的问题假如都分不清的话。再深入分析其他的也属于白搭,就像简单的加减法都做不对,然后试图想去学习方程式是不可能的一个道理。

因此我们的交流可以到此为止了。前面我打了很大一段话来解释这些问题都被我毫不犹豫地删除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4 08:19:36
ljclx 发表于 2017-2-4 07:33
我前面那段话,很显然想说明的道理并不是我国有1万吨的黄金储备。而是我国连续2年来,9000亿美元储备不 ...
那你的理论里银行如何盈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4 11:13:57
ljclx 发表于 2017-2-4 07:33
我前面那段话,很显然想说明的道理并不是我国有1万吨的黄金储备。而是我国连续2年来,9000亿美元储备不 ...
你一直用实物货币的框架去看问题,一口咬定货币背后必须要有一种东西支撑,殊不知时代早就不一样了,而且说实话准备金这种东西实物货币时代也有,完全不明白坚持你的理论后能为大家带来什么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4 11:35:17
慕容和紫英 发表于 2017-2-4 11:13
你一直用实物货币的框架去看问题,一口咬定货币背后必须要有一种东西支撑,殊不知时代早就不一样了,而且 ...
假如你能看清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会怎样?
假如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向上,那么很简单,可以跟进图利。
假如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向下,那么更简单,可以趋吉避凶!
仅此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4 13:28:55
至于准备金,还有100%的准备金率等等问题。

首先看看准备金的概念。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是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首先准备金是存款,其次准备金的目的有两个,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其次保证资金清算。

而我前面重点篇幅都在解释这两个目的。

相关阅读:
据著名经济学博客边际革命(marginalrevolution.com)报道,瑞士团体Vollgeld(该名称在德语中意为“主权货币”)为要求银行维持100%准备金的提议征集到了十万个签名。瑞士人民动议制度允许任何个人或团体发起旨在修改宪法的全民公投,只要该个人或团体在十八个月内就该动议取得十万个签名即可。这意味着,瑞士将就政府是否应要求银行维持100%准备金进行公投


现今银行业的普遍实践为部分准备金银行(fractional reserve banking),意为银行在其接受的存款中只需要持有一部分作为“准备金”(reserves),剩余部分可以作为贷款借出。而100%准备金意为银行必须持有所有储户的存款,用于借贷的资金只能来源于银行股东的资本——经济学家将这类银行称为狭义银行(narrow banking)。部分准备金银行的准备金率也和利率一起成为了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例如中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最近几年内常常传出降低准备金要求(被简称为“降准”)的消息,这就是在利用准备金率影响货币供给的机制进行宏观调控:降准意味着商业银行可将更多存款用于货币创造,是一种通过增加狭义货币供给试图提振经济的宽松政策。

尽管部分准备金制度是当今世界银行业的普遍实践,试图改变现状者并不多,但瑞士本次针对部分准备金全民公投并非是试图取消部分准备金制度的唯一一次尝试。另一次比较著名的提议要追溯到1933年的芝加哥方案(Chicago Plan):作为对30年代初大萧条的回应,来自芝加哥大学的著名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等人发表了一份备忘录,对银行业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其中包括废除部分准备金制度,要求银行维持100%准备金。

此后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除莫里•罗斯巴德(Murray Rothbard)等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外,几乎没有人再认真地主张过100%准备金,部分准备金银行的牢固地位似乎不可撼动。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很多学者和政策评论者重新恢复了对“狭义银行”(即100%准备金银行)的兴趣——例如《金融时报》评论员马丁•沃尔夫,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教授约翰•科克雷恩(John Cochrane)等都撰文呼吁恢复狭义银行


对银行业的历史进行简略回顾可以帮助我们充分了解部分准备金银行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为何有人建议恢复狭义银行。现代银行业起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开设的银行,但部分准备金银行作为一项金融创新却来自于17世纪的瑞典。瑞典中央银行(Swedish Riksbank)建立于1668年,是世界上第一所中央银行(但正如不久之后成立的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法国央行法兰西银行一样,都是私人银行),也是世界上第一所采取部分准备金制的银行——由于发现储户几乎不可能同时要求提取在银行中的存款,银行经营者意识到可以将大部分资金借出生息,在任意时间都只持有部分存款以应付顾客的提款需求。

部分准备金作为一种银行业的重要创新扩散到了欧洲其他国家,特别是成立于1694年,目的是为政府军事行动提供财政支持的英格兰银行。一个令部分准备金制创立者都始料未及的结果是,这种实践使银行通过借贷行使了货币创造功能。哈佛大学商学院一年级的一个简化版货币游戏能够清晰地说明这一过程:政府通过中央银行付给教授100美元,教授将这100美元存在一个学生开设的银行处,获得了一张存款凭据。假设这时银行的准备金率是10%(也就是说,银行将负债的10%作为准备金,剩下的资金可供借出),于是银行将10美元存在中央银行,将剩下的90美元借给了银行的客户。银行的客户花掉这90美元后,得到这90美元的人再次将其存入另一家商业银行,于是第二家商业银行有81美元可供借出,9美元存入中央银行。这81美元再次被存入第三家银行……当最初中央银行的货币被分别存入三家不同的银行后,三家商业银行中总的存款数额为100+90+81=271美元。经济学家将中央银行发行的100美元称为M0(又称为基础货币或高能货币,即央行的负债,等于流通中的现金加上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而商业银行中储蓄的271美元被称为M1(又称狭义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加上商业银行存款)。以上过程就是部分准备金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如果要求银行维持100%准备金,那么第一家银行根本不可能将100美元中的90美元借出,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功能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部分准备金银行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来自于成立于17世纪的瑞典中央银行,在大幅增加货币供给的同时,部分准备金也带来了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是央行在发生金融危机时不得不通过各种手段救助商业银行。


如今货币创造已经被视为银行的基本功能之一,例如英国货币供给中的97%都来源于部分准备金银行的货币创造。按照货币主义观点,经济周期主要由货币供应量决定,商业银行作为货币供给的创造者,自然对经济周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这也给部分准备金银行,甚至整个经济体带来了无法预料的风险。如果我们再考虑前述例子,教授突然要求从第一家银行取出他的100美元,第一家银行由于只持有10美元,因此为了偿付教授的存款,只能在市场上贱卖自己的资产,这很可能意味着银行的倒闭。由于在这个例子中储户只有教授一个人,而真实世界中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所有储户同时向银行要求偿付的情况,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商业银行能够维持正常经营。但一旦储户有理由担心银行破产因此一致要求提取自己的存款时,银行面临的状况就会很接近教授要求提取自己的100美元时的情景。这种情况叫做挤兑(bank run)。挤兑风潮常带来大量银行倒闭,金融中介机构的突然失灵则会带来经济活动的骤然减少——用经济学家的术语说,就是“总需求”的骤然减少,其结果就是我们常说的经济危机。

在19世纪,随着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挤兑带来的风险也得到了越来越清晰认识。这方面的转折点是英国1866年金融危机。利物浦铁路公司的破产带来了一系列大公司的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其中最关键的是欧弗兰德-格尼公司,因此这次危机又被称为欧弗兰德-格尼危机(Overend and Gurney crisis of 1866)。倒闭风潮在银行系统内造成了广泛的恐慌情绪,而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为了维持自己的黄金储备而未能有效地救助商业银行,导致大量银行倒闭,最终酿成严重金融危机。这次危机的结果之一是英格兰银行开始意识到,央行应当承担起在危机中救助商业银行的责任。这被称为央行的“最后贷款人”(lender of last resort)功能。在1890年由巴西经济泡沫破裂、英国巴灵银行倒闭造成的的巴灵危机(Baring crisis)中英格兰银行第一次行使了最后贷款人的功能,将金融危机控制在了相对较小的范围内。


08年金融危机以后,对费雪“芝加哥方案”的兴趣被重新点燃。很多人再度开始主张恢复狭义银行。理由是私人银行的货币创造功能使央行难以控制货币量,以及部分准备金银行容易引发挤兑等。

1930年代大萧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银行大规模倒闭引起。据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研究,造成美国大萧条的主因是美联储系统不当的货币政策,引起银行挤兑风潮后又未能有效救助商业银行,因此造成大量金融机构倒闭。

30年代大萧条后各国政府都大幅加大了对银行业的监管力度。如今不论在哪个国家,金融业都是政府监管最多的行业。中央银行的主要功能也从十九世纪维持国际金本位转变为维护国内的金融体系和经济增长的稳定——央行通过最后贷款人和存款保险(deposit insurance)等措施防止挤兑风潮造成金融危机。


但尽管如此,金融危机还是时有发生,而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危机的波及范围变得越来越深入而广泛。2008年金融危机后,很多人对费雪芝加哥方案和100%准备金“狭义银行”兴趣被重新点燃。例如,《金融时报》评论员马丁•沃尔夫认为,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功能使中央银行很难控制经济中实际流通的货币量,100%准备金银行实质上是剥夺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使中央银行称为货币的唯一供给者。他引用费雪的观点,认为这能有效地消弭经济周期,终结银行挤兑并极大减少政府债务。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教授约翰•科克雷恩(John Cochrane)则认为08年金融危机本质上也是挤兑风潮所引起的,他引用芝加哥方案作为问题的解决方法,认为应该把银行的双重功能——接受存款和向公司和个人发放贷款分割开:要求银行维持100%准备金,而借出资金进行投资的业务则由私人公司利用股东资本完成。

瑞士本次公投是芝加哥方案“狭义银行”政策建议时隔80年以后再次面临政治选择的机遇。这个扭转19世纪以来普遍金融实践、彻底改变银行业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的建议能否得到大多数人的采纳,如果实行又是否真能消弭经济周期,恐怕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4 13:33:00
慕容和紫英 发表于 2017-2-4 08:19
那你的理论里银行如何盈利?
当你在考虑银行如何盈利时,很多研究者都在为避免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危机而呼吁恢复100%的准备金率,恢复狭义银行。

假如你始终也无法理解的银行为什么会破产,就先去读读准备金制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金融现象。

前面文章中,重点都被我用颜色标记了,方便你阅读理解,关注重点。

但发的帖子在被审核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4 13:54:26
为尊重版权,前文引用地址如下:

http://view.163.com/special/resound/fractionalbanking20151110.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4 15:20:06
ljclx 发表于 2017-1-26 09:16
假如理解了标题所示的观点,那么就能很好理解当前春节增加取现会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而央行又必须 ...
猜就是费雪,很庆幸你不是当局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4 15:38:18
慕容和紫英 发表于 2017-2-4 15:20
猜就是费雪,很庆幸你不是当局者
好牛B,这都猜到了。

你果然一如既往一样看不到重点。
费雪之前,你看不到1866年的欧弗兰德-格尼危机(Overend and Gurney crisis of 1866)。
看不到1890年的巴灵危机(Baring crisis)

费雪是在1929年大萧条危机后提出的对策。愚蠢的人是意识不到他的观点有多正确。
于是2008年继续爆发危机。

即使到了今天,为什么100%的准备金制度需要重新提起,部分准备金制度为啥会带来灾难,仍有很多如逆这样的思维的人,无法想清楚。

未来必然会出现的是,未来数年内,将爆发一场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巨大金融危机,来敲醒你这样的人,其实你太渺小了,能不能敲醒无所谓,将会对整个人类社会进行巨大的冲击和颠覆。

因为,部分准备金制度在人类历史上只有近20年内才出现的电子货币的催化下,其破坏的威力,大大地加强了。

催化剂的作用,可以让化学反应速度提高数十数百倍,这里也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4 17:27:48
ljclx 发表于 2017-2-4 15:38
好牛B,这都猜到了。

你果然一如既往一样看不到重点。
如果有人恶意做空,央行可以行使最终贷款人,稳定市场,你还那么害怕部分准备金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4 17:30:44
慕容和紫英 发表于 2017-2-4 17:27
如果有人恶意做空,央行可以行使最终贷款人,稳定市场,你还那么害怕部分准备金吗?

[sweat]
[sweat]
[sweat]
[sweat]
[sweat]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