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2009-8-13 12:11:14
还是先学习,再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3 12:21:46
厉害,总是能有一种新的观点的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3 12:40:48
张二牛的看法和林毅夫一片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文章相似。的确,一些看似非理性的选择可能是在某些约束条件下的理性选择结果,只是因为没有看到约束条件而已。随意否定经济学的理性假定,而又没有对人行为规律性的新假设,无益于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3 12:48:05
非常不错的讨论
理性和公平既是广义的社会性的,也是狭义的私人主观意识
最终,那个更加正确,还是要对目的的信息的获取和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3 12:54:54
先占此楼!
粗略看了一下,楼主此帖大概涉及“经济人”“稀缺”“寻租现象”“心理预期”“行为偏好”这几个概念。
如果公务员每年都必须拿出年假像建筑工人一样参加工程建设拉水泥递砖块儿在脚手架上一站就是一天呢,大家会不会去争抢这个岗位呢?肯定会。因为公务员职业稳定性、收入高企、职务实惠促使就业选择时主动寻租。公务员有其行业特殊性既有别于其他行业又高于其他行业,岗位少自然造成稀缺,1比几十的不对称现象由此而来,因此,选择争抢这个岗位的想法是理性的,其做法却是非理性的
很多读者说不是很能看懂此文,期待楼主以梁小民老师平实易懂的叙述方法修改主文, 有时间仔细拜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3 13:34:45
worsan 发表于 2009-8-13 12:48
非常不错的讨论
理性和公平既是广义的社会性的,也是狭义的私人主观意识
最终,那个更加正确,还是要对目的的信息的获取和分析
汗,俺还真的没这个意思——这个是真没有(不知道可不可以有)。

不过咱哥俩的昵称,可真是配对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3 14:06:22
被小爪子挠挠还挺舒服的,
希望尽快看到后面整理的内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3 14:33:19
四个字形容:迷迷糊糊
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3 15:03:03
牛哥对“理性”有很深的造诣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3 16:08:14
显丑了:
在下认为,理性可以理解为人们使效用最大化的愿望和努力。而能否实现最大化就要看各人的了。
并且,在下拙见,要使效用最大化是几乎不可能的。
1、认识是有限的,不同人的认识也是不同的。
2、信息是不对称得。
3、很多情况下,人们并不清楚他们所面对的约束集。
4、人们也无法准确度量自己的效用函数。
5、最优解可能难以求得,甚至在目前的运筹学发展现状下还无法求解。
6、如果考虑动态博弈的活,你的最优行动可能取确了其他人的行动,而其他人的行动同样受到上述几项的影响。
7、可能出现合成谬误。
8、条件在变化,理性行为也在变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3 16:35:06
见解独特 值得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3 17:55: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3 22:41:30
对分析问题的思路感兴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3 22:58:38
看了,辛苦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3 23:00:19
学习了,理性与不理性 表面不理性 蕴含深层的理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8 09:50:41
猫爪 发表于 2009-8-13 13:34
worsan 发表于 2009-8-13 12:48
非常不错的讨论
理性和公平既是广义的社会性的,也是狭义的私人主观意识
最终,那个更加正确,还是要对目的的信息的获取和分析
汗,俺还真的没这个意思——这个是真没有(不知道可不可以有)。

不过咱哥俩的昵称,可真是配对啊。
上面讨论的内容有关 报考公务员本人的理性分析,对于外人则认为竞争太过激烈,这种趋之若鹜的现象并不理性。
不知道我说的有点沾边不。
我的意思是,对于报考人,他们主观意识上的是理性的,也就是狭义的。 而对于社会上大多数人,代表的社会性的理性思考并不认为如此。  源于他们对于信息获取的方面并不相同,关注点不同。
最终能够确定谁更加理性,还是要取决于谁更能获取更深层次,更广的信息和信息来源

咱的昵称很搭,我去祸害粮食,你去祸害大型动物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8 18:34:40
cloundsky 发表于 2009-8-13 10:26
本杰明 发表于 2009-8-12 13:10
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理性概念,你要大家怎么讨论呀?看来楼主是自创一派,要参与讨论,首先要学习楼主的理论。
经济学研究永远缺乏大师,但是永远不稀缺的是学习经济学的学生。你不想当大师也不能 反对其他人去做大师吧。为什么不可有自己的逻辑和概念体系呢,这样就不会有马歇尔等人啦,但是有了马歇尔,并不表明马歇尔就是真理,可能他知道了猪肉的味道,但还不知道猪肉的分子结构……
自圆己说,自成一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8 18:51:04
对不起我爱你 发表于 2009-8-12 12:43
我在怀疑,猫爪是不是也是CTO最新研制出来!

看的我恍惚恍惚的。
本来就是恍恍惚惚,模棱两可的东西,无非就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翻来覆去的辩证
LZ要表达的意思是不是在公务员的选报中,这些报考残联的,都是理性的表现?你怎么知道人家就一定是理性的,怎么不会考虑到有些人就是从自身感性自然而发地选择呢,比如说他真的喜欢报考那个职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8 19:00:17
worsan 发表于 2009-8-18 09:50
猫爪 发表于 2009-8-13 13:34
worsan 发表于 2009-8-13 12:48
非常不错的讨论
理性和公平既是广义的社会性的,也是狭义的私人主观意识
最终,那个更加正确,还是要对目的的信息的获取和分析
汗,俺还真的没这个意思——这个是真没有(不知道可不可以有)。

不过咱哥俩的昵称,可真是配对啊。
上面讨论的内容有关 报考公务员本人的理性分析,对于外人则认为竞争太过激烈,这种趋之若鹜的现象并不理性。
不知道我说的有点沾边不。
我的意思是,对于报考人,他们主观意识上的是理性的,也就是狭义的。 而对于社会上大多数人,代表的社会性的理性思考并不认为如此。  源于他们对于信息获取的方面并不相同,关注点不同。
最终能够确定谁更加理性,还是要取决于谁更能获取更深层次,更广的信息和信息来源

咱的昵称很搭,我去祸害粮食,你去祸害大型动物吧。。。。
“最终能够确定谁更加理性,还是要取决于谁更能获取更深层次,更广的信息和信息来源”LZ要表达的是意思是不是报考人的理性深度较外人来得深呢?这么多人一窝蜂地报考一个职位,真的是符合了“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这里面的迷 不就是非理性的表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0 12:53:40
wzz2009 发表于 2009-8-18 19:00
worsan 发表于 2009-8-18 09:50
猫爪 发表于 2009-8-13 13:34
worsan 发表于 2009-8-13 12:48
非常不错的讨论
理性和公平既是广义的社会性的,也是狭义的私人主观意识
最终,那个更加正确,还是要对目的的信息的获取和分析
汗,俺还真的没这个意思——这个是真没有(不知道可不可以有)。

不过咱哥俩的昵称,可真是配对啊。
上面讨论的内容有关 报考公务员本人的理性分析,对于外人则认为竞争太过激烈,这种趋之若鹜的现象并不理性。
不知道我说的有点沾边不。
我的意思是,对于报考人,他们主观意识上的是理性的,也就是狭义的。 而对于社会上大多数人,代表的社会性的理性思考并不认为如此。  源于他们对于信息获取的方面并不相同,关注点不同。
最终能够确定谁更加理性,还是要取决于谁更能获取更深层次,更广的信息和信息来源

咱的昵称很搭,我去祸害粮食,你去祸害大型动物吧。。。。
“最终能够确定谁更加理性,还是要取决于谁更能获取更深层次,更广的信息和信息来源”LZ要表达的是意思是不是报考人的理性深度较外人来得深呢?这么多人一窝蜂地报考一个职位,真的是符合了“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这里面的迷 不就是非理性的表现?
非也。 我的意思是, 报考人和不报考的人谁更加理性,取决于谁能够得到更深入的信息,并且加以分析。
没有得到更广的信息,就觉得报考并不理性是很错误的。 当然,很多报考人只是人云亦云,也是非理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