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上说,当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1时,厂商不论降价还是升价,收入不变。
我发现不是这样的,举例:设单价p=5,销量q=5;单价降20%,为4,销量升20%,为6。
新的收入为4x6=24≠25。
实际上用数学推导可得p'xq'=pxq-△px△q(令△p,△q为正)≠pxq.
书上又说,当弹性>1时,降价会提高收入,这也不对。
推导如下:易知,当弹性>1时,px△q>△qxp;(令△p,△q为正) (1)
p'xq'-pxq=(p-△p)x(q+△q)-pxq=px△q-△qxp-△px△q (2)
(1)式并不能保证(2)式>0,所以书上又错了。
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应该用点弹性
我来举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吧
大家都知道二次函数y=x^2,注意,是x的平方.
在x=1/2这一点的导数,亦即斜率是1,那代表这一点每增长或者每减少一单位x,y也增长或者减少一单位.
但是其实又不是这样,大家算算就知道,x真的增长了1,y会增长2; x减少1,y没有变!
点弹性的原理和他是一样的!
点弹性为1时,只是代表那一点的左右微小变化,厂商收入不变,你们举的例子,价格变化太大了!
不要再为这种问题大惊小怪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7 12:10:32编辑过]
在p=5,q=5的情况下点弹性是1的话,该需求曲线该为q=10-p
发生变化后,p=4 ,q=6此时的弹性已经变成了2/3,成为缺乏弹性,所以价钱越高才会收入越大吧。!!、
这么解释得通吗?
价格变化后的收入变成:(p+△p)x(q+△q). 与调价前的收入相减得收入变化为:(p+△p)x(q+△q)-pq, 化简既是:收益的变化量△y=(p*△q)+(q*△p)+△p*△q,再将弹性公式带入就知道结果了.讨论弹性分别大于一,小于一,等于一的情况.书上的结论是正确的.
请大家看一下那本教材,作者从来都没有强调只对点弹性成立,(虽然他只给出了点弹性下的证明),其次作者所举出的例子是用的是弧弹性, 而且不是用中点修正过的弧弹性,虽然这个条件 对中点弧弹性是成立的,但是中点攻势不是很好用,涉及到另外一个点的位置的问题,书上的结论一定有问题,至少是举的例子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