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品牌化生产经营是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市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已经成为各界共识。但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对农产品市场的垄断,农产品品牌化发展一直缺乏必要的市场基础和品牌载体,即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部分副产品的市场放开算起,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发育也仅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而且在这二十年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产品生产主要以量的扩张为主,在供给不能有效满足的情况下,品牌化生产经营显然也缺乏社会基础。加之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经营模式,品牌化的生产经营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只是显示了一种良好的发展趋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农产品市场全面放开,农产品生产实现丰年有余,农业生产实现了从量的扩张到质量并重转变,消费需求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同时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卫生水平提出了新要求,以品牌为质量承诺标志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表现的日益迫切,特别是目前我国已经进入WTO后过渡期,国际农产品对我国的市场冲击压力已经凸显,在对国内农产品的质量结构、生产经营模式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从市场层面对品牌化的生产经营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单从这一点,还不能充分说明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进入品牌发展战略机遇期,笔者主要依据如下四个因素进行判断:
  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健康安全消费意识越来越强,品牌农产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这包括两个层面的市场需求,一个是高端消费群体的产生和群体规模的迅速膨胀,第二个层面就是普通消费者的安全消费保障。在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小农生产经营状态下,生产无标准、上市无包装、产品无标识,许多名优特农产品也混迹于农茂市场。“谁在生产”、“哪里能买到”、“谁来证明” 优质、健康、安全农产品?消费者的疑问为品牌化生产经营打开了市场空间。在刚刚闭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消费者疯狂采购品牌农产品的场面足以显示了人们对品牌农产品的渴望。
  2、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催生农产品生产经营进入品牌化快速发展时期。前面已就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压力对品牌化生产经营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分析。从国内市场看,目前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抢占国内大中城市市场份额已成为各主产省份各级政府的共识,近几年各级各类政府推动、企业参与的多种形式的展览促销活动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趋势,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品牌也因此得以培育。与此同时,品牌农产品的市场价值使得一家一户的农民也越来越多地加入企业的品牌产品生产中。
  3、我国农产品品种资源丰富,地域特征突出,名优特产品众多,为农产品品牌化生产经营打下资源基础。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多达数万种,国家质检总局自1995年开展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以来,就已经对539个产品实施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些产品本身已具有传统的资源优势,鲜明的产品特征,独特的营养风味,加工包装品牌化以后的市场增值潜力巨大,目前已实现品牌化的农产品也大多来自这些产品。
  4、农产品品牌化已经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2002年以来农业部在全国开展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及全国各地迅速开展的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等为既为我国农业的品牌化生产经营创造了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也为品牌化生产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2005年6月底,全国共有9043个生产单位的14088个产品获得全国统一标志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总产量8297万吨,占农产品总量的6.2%;认定产地16679个,种植业生产面积1311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0%;有3044家企业的7219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总产量4988万吨,占农产品总量的1%-1.5%;认证有机食品企业288家,产品843个,产量45万吨,面积169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