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753 0
2009-08-18
                           一 分钟看不丹
■面积: 47000平方公里(相当于1.3 个台湾)
■人口: 67 万人
■民族: 不丹人 (50%) 、尼泊尔裔(35%) 、其它(15%)
■宗教: 藏传佛教 (75%) 、印度教(25%)
■语言: 宗喀语
■建国: 1907年
■首都: 廷布
■人均国民所得: 1,400美元(全世界排名 152名)
全国禁烟          这里土壤贫瘠,地势险峻 却有97%的人民表示「快乐」


    不丹,街上没有乞丐、游民,暗巷没有娼妓、毒枭。眼目所及,是如瑞士般的优美谷地,从城镇到乡间,这里没有超级豪宅,也看不到破烂不避风雨的房子。

首都廷布到处是可以上网连结世界的网络小店;偏僻的乡间,农夫用手机开心的讲着电话。一对无法生育的美国夫妇来到这里,想收容孤儿,等了大半年无以如愿,才惊讶的发现,不丹鲜有孤儿。
    男女皆着国服,男性是一件式的裙装,长度及膝,称为帼(Gol ),女性三件成套,长度及足踝,称为旗拉( Kira)。当全球化力量让各国地方特色难以保存,不丹人的独特性却强烈鲜明。
    接受采访时,无论生意人、大学生或劳动阶层,有一句话反复出现在口中:「我很满足。」根据不丹人口普查局最新调查,97%的人表示「快乐」。这是全世界最快乐的穷国,人均所得仅台湾二十分之一的山间小国。
    是得天独厚、土地丰饶,造就这个世外桃源吗? 事实不然。
    这里,地瘠多险。不丹平均海拔3000公尺,98%国土为山地,20%土地终年白雪埋覆。地瘠加上高地气候,当地主食稻米年仅一获。马铃薯种了好久,也只有掌心大;再看外交,列强环伺。1960年代,中共军队踏进他们的北邻西藏,1975年印度并吞与不丹接壤的锡金。
    让不丹转型成全球「最快乐的穷国」的关键人物,是刚卸任的国王吉莫 ˙辛吉 ˙旺楚克( Jigme Singye Wangchuck)。

    三十五年前,老国王英年病逝。他,十七岁仓卒返国继位,成为全世界最年轻的国王。加冕典礼,不丹首次开放国际媒体进入,相关报导多以「童话王国里的英俊国王」描述他。但童话表象底下,他却是经历过身为继承人的严峻考验。当吉莫才八岁大,同龄孩子还黏在母亲身边撒娇,他已经被送往印度就学,十岁转往英国,十四岁进入牛津大学。

            这里不以经济发展为优先 为全球第一个以快乐立国的国家

    牛津学业虽未完成,但国外求学经验却深深影响吉莫。吉莫目睹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一路经历战争、污染、高失业与犯罪,人民所得增加了,却不快乐;物质享受提高了,亲情却疏远。

    他带着对西方国家「以经济发展为优先,对吗?」的质疑回到不丹。人民到底需要什么?不丹这个穷困的小国该往哪里去?年轻的吉莫花了两年,步行全国,探访民情。

    「他(国王)想了解人民的需要,人民的梦想…… 旅行回来,他发现,不管是住在首都,或乡村的人民,都有相同的梦想,就是『快乐』。」内政部长吉莫.廷礼( Lyonpo Jigme Y. Thinley)说,当时,吉莫国王还没有明确喊出「国家快乐力」的口号,却已发现,政府该替人民追求的是整体的幸福感,而不光只是物质上的满足。

    1974年,他执政的第三年,提出「国家快乐力」取代「国内生产毛额」(Gross Domestic Production ,GDP) ——让不丹成为平等尊重与平衡发展的国家。这是全球第一个提出「快乐立国」观念的执政者。但,一个穷国有什么条件谈幸福?他该如何突破资源稀少的困境?

    这里不养军队,不买武器 人民却享有免费医疗、免费教育

    资源配置是关键!

    今日不丹,医疗(12%)与教育(18%)预算,合计占国家总预算三成,其比率是台湾的2.3倍。如此安排,势必挤压其它预算,吉莫的策略是以「外交合作」与「经济合作」换取「零国防」。所谓的零国防,指的是自己不花钱养军队与购买武器,仰赖印度。

    因此,在外交上,不丹与印度站在同一阵线,让印度得到一张铁票。紧密合作,确保不丹主权独立。更重要的是,国防预算是零,让全国极为有限的资源全用在民生上。因此,吉莫得以展开三项重要变革:一,不丹的免费医疗体制在他手下完成,让每个国民有平等的生存权;二,过去贫贱的佃农,也在他掌政下拥有自己的土地;三,免费教育,让每个国民,不分贫贱,都有平等的发展权。

    教育,最能彰显因平等而快乐的不丹。

    一般低所得国家最常见残破教室、上不了学的孩子,在不丹都看不到。

    现在,不丹小学生就学率高达97%。位于全国唯一一座机场附近的乌丘初级学校幼儿园班墙上,贴满了辅助教材图卡,有鸟、苹果、爷爷、奶奶,第一行是英语,下面跟着宗喀语。一张张都是老师手绘的心血。

    日历板上,今天是 Tuesday,天气是 Sunny,旁边贴上介绍全班小朋友的大海报,每个人的名字跟照片都在上面,微笑的小男孩是策旺、羞涩的小女生是尼玛。

    镜头再转向中部布姆唐谷地,一个偏远村落。这里的小区学校,除了学生人数较少,教育软硬件设施与市区学校几乎一致。校长萨瑞塔手上拿的教学参考教材也是全国一致,没有城乡差距。

    不丹把最多的政府预算投入教育,从幼儿园到十年级是义务教育,就学免费。偏远地区,连文具都由政府提供。影响所及,这国家的人民致力追求的,不是做生意赚钱,而是受更好的教育。

    首都廷布东方的普那卡谷地,十二年级生那姆吉尔放弃连续假期,留在学校自习,手中厚达一千页的化学科参考书,全部以英文写成,桌旁摆着的题库,搜集过去十年印度大学的考古题,包含物理、化学、英文、数学等。那种景象,跟台湾无二致。

     他将参加全国检定考,若成绩在全国前十名,政府会送他出国留学。高等教育,从大学到出国深造,也是免费。以2003年为例,不丹约有1000余位公费与自费留学生,在欧洲、美国、印度进修。「过去,靠战争或武力来创造社会阶级的流动。现在,我们靠教育。」相当于台湾中央研究院的不丹研究院( Center of Bhutan Studies )院长卡玛( Karma Ura)解释不丹为何选择教育,作为推动现代化的主轴,带给不丹平等发展的机会。

    另一项促进平等的政策,是解放农奴。

    不丹以农立国,早期土地握在贵族手上,在老国王时代 ——1960年代就企图平均地权,但面临既得利益者的强大反弹,当时总理甚至被暗杀。尽管阻力很大,吉莫国王继位后,还是承继父亲的遗志,最后变革成功。

    在中部,最古老的政教中心—— 旺都宗(编按:不丹各地政教中心统称「宗」),西边山坡的美丽梯田,令到访的观光客惊叹不已。梯田中央,是称为仁青岗的小村子。

              这里拥有得天独厚景观 却限制观光客人数,不急功近利
    这个厂自1986年开始商业运转,目前72%电力卖给印度。现场主管拉姆说:「透过经营效率的提升,现在丘卡厂每年上缴给政府的税额与盈余,是1972年的10倍以上。」苦尽甘来,电力转变为国家岁收,让更多的不丹孩子能免费上学,不丹人民能得到免费医疗照护,同时,美丽的大山也得到了完善的保护。

    不丹中部甘唐(Gangtey ),秋季的梯田,绿一块,紫一块、褐一块,深深浅浅,将这片田,彩绘成全国最美丽的谷地。这里一到冬初,濒临绝种的黑颈鹤,远从西伯利亚来此地避寒,牠们性极敏感,很容易受惊,为了保护这群娇客,不丹禁止电线拉入这片净土,也因为这样,当地农民使用的是政府提供,最先进的太阳能发电设备。

    梯田中央,高级旅馆Amankora 藏身其间,只能有八间房,因为想在这里经营旅馆,必须接受不丹政府严格的环境保护规范,除了自备发电系统,旅馆产生的废水,也必须经环保处理后,才能排放入自然界。

    旅游收入占不丹国家岁收两成以上,是第二大收入来源,但为了保护环境与文化,不丹宁愿「少赚钱」:采取每人每日两百美元的高价策略,而且配额限缩观光客进入,直到去年才逐步增加到一万人以上。这小国虽然穷,却不急功近利。

                  这里没有人炫耀财富 国王皇宫甚至比许多民宅小

    强调平等与平衡,让不丹人对自己国家充满自信,而不是像其它贫穷国家,视自己的文化为落后象征,只想丢弃。

    这些年,国王吉莫大力保存传统建筑与服饰。走在不丹的城镇或乡间,没有违章建筑,到处都是白墙与深色的不丹传统木制棂窗,即便外来的高档旅馆阿曼( Aman)集团都要符合政府规定。

    「不管从外头看、从里头望出去,每一扇窗都显示了不丹的特色;而且,你很难从建筑物去发现超级有钱人,因为大家都差不多。国王很重视平等。」当地的向导尼曼指出。包括,皇宫都反映同样价值。

    在不丹那十六天,我们多次要求希望能看看国王的皇宫。最后,向导勉为其难的答应。我们穿梭于稻穗摩梭的梯田之间的小路,迂回前进,最后来到一处森林,苍翠林道尽头,好远、好远处只见一间小屋的屋顶浮现。

    这地方不准拍照,其实即便拍照也看不到什么,因为国王的住所只有一楼高,就是栋白墙、木棂窗与铁皮屋顶的传统平民小屋,「比很多不丹人住的还小。」向导说。唯一区别的只是从屋子所在升起的白幡旗才能辨识屋主的身分。

    从国王到富人,没有人炫耀财富。这里没有精品LV 、没有劳斯莱斯;同样的,不管你是全世界多有钱的企业,一旦进入不丹,街头广告招牌都齐头式大小。因为,没有高物质欲望、没有贪婪,相对的,犯罪率也低。一如晋朝诗人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这里是精神和文化的富国 99%留学生学成后选择回母国

    不丹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不丹水力发电厂最大的承包商 ——Yarkay集团执行长迪青说:「以前,看到先进国家的介绍,觉得一切都很美好。」18岁就远赴欧洲留学五年的她说:「但人真的到国外,才发现当地社会深层,也是问题重重,我还是喜爱不丹的生活。」采访内政部长吉莫.廷礼时,他要我们猜测:每100个出国留学的不丹年轻人,有几个学成之后会回国服务?以台湾1960年代的情况来推断,我们猜测:大约一半吧?错了,不丹的答案是99%!

    1998年到美国留学的不丹国家广播公司新闻部主管策旺( Tshewang Dendup)形容:「只有回到不丹,我的心才感到舒服。」

    「我们的文化里,有某些独特之处。」吉莫.廷礼自豪的说。他强调,即使他们在美国可以赚更多的钱,即使在英国或澳洲有很好的工作,他们宁愿回来,赚很少的钱,因为,「真正有质量的生活,不是生活在有高物质享受的地方,而是拥有丰富的精神层面与文化,我想,这就是不丹所已经拥有。」

    但再好的制度与文化保存计划,能否落实,关键在于良好的治理。联合国辖下的联合国协会(UNA ),评选不丹为东南亚(含南亚)地区,善用非营利组织资源的第一名。而世界银行评估不丹的政府效能5.2分,高居第一,远高于平均的3.1分。

    当然,随着近年的开放与经济快速发展,不丹也有一些隐忧。推动教育,降低了文盲,却也带来高学历年轻人缺乏能够发挥的机会,年轻人失业升高。2005年,不丹失业率提高到3.1%(前一年为2.5%),这是不丹下一阶段的一大挑战。

    在追求快乐的过程中,不丹并非总是做对决策,但洁米强调,他们勇于改正。譬如不丹曾经开放塑料袋进口,结果造成严重污染问题,因此政府又颁令禁止。

    不丹的生活并非完美,在当地十六天的采访,每天餐桌上看到的,不是辣椒煮起司、就是辣椒煮蔬菜,桌上肉类十分稀有。不丹人还很穷,他们还在小心翼翼求发展。然而,简单的辣椒食物,吃着吃着,却有一种简单的美味与幸福感。也许,这是为什么当国内生产毛额(GDP)当道一个世纪之后,人们赫然回头来看不丹这个宁愿慢富也不要失衡的小国。

    伦敦政经学院教授,同时也是英国工党政府的重要策士莱亚德(Richard Layard ),在其探索快乐本质的著作《快乐经济学》( Happiness)中指出:「一个追求快乐的国家,才是最伟大的国家。」

    同样的意见,我们居然也在普那卡谷地梯田间小杂货铺的男孩口中听见,他昂着头说:「如果不追求国民的快乐,我不知道一个国家还能有什么其它的最高目标。」他的名字是达瓦,十四岁,正就读九年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