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谈判告一段落 国内钢企:现阶段影响不大【作者:董华 高丽霞 来源:
投资快报】
一个长达半年的谈判终于落幕了,中国钢企漫长的等待也终于结束了。中钢协的出庭谈判让中国从被动接受转到了主动出击,不能不说是件大好事。但对于钢企来说,实际的“恩惠”到底有多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现阶段对钢企的影响不大,但大多数企业对此还是抱着一种比较乐观的态度。
宝钢股份成本有所降低
持续了半年之久的铁矿石谈判终于结束,有分析师之前认为,无论最终达到中方所要求的降低40%或澳方要求的降低33%,都将大大的降低钢铁的生产成本。若仅降低33%,则钢材的生产成本可降低450元/吨左右,若降低40%,则降低成本550元/吨左右,二者相差100元左右,以目前的钢价来看,可导致毛利率相差2至3个百分点。而最终降低的是35.02%,也就是取了中方和澳方的一个中间值,差不多也就是降低500元/吨左右。我们一直强调决定钢铁企业利润的是供求关系,若供小于求,则毛利率自然大幅提高,反之若显著供大于求,则产品售价则必然在成本附近波动,甚至会低到在现金成本附近,这就是去年10月份来发生的情况。
马钢股份:对公司影响不大
“虽然谈判下来的价格比目前市场上的价格要低一点,但综合起来也差不多,所以对公司的影响并不大。”昨天
马钢股份证券代表胡顺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胡顺良表示,以这个价格公司也可以在市场上买到现货,因此尽管铁矿石谈判拖了半年的时间,但对公司的影响不大。不过,胡顺良对这个谈判结果却显得很乐观,“如今这个结果,说明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中的地位正、主动性都在提升。”胡顺良表示,以往铁矿石谈判的价格都挺高的,尤其是去年涨得特别多,由于卖方处于垄断低位,势力太强了。尤其是去年年初没想到钢价会下跌那么多,铁矿石价格那么高,导致钢企去年四季度大额亏损,今年一季度仍在亏。
济南钢铁:存在套利空间
二季度以来随着钢材价格的上涨,钢铁行业盈利能力的月度环比增长是较惊人的,公司第二季度环比大幅减亏也是预料中的事情。分析人士称,
济南钢铁的营业状况也主要是取决于公司的主营业务的情况。
安信证券分析师称,近期国内铁矿石现货价格上涨幅度超过了进口矿价格(有部分原因是进口矿到岸的滞后性),进口铁矿石比重大的大型钢铁企业正在重获矿石套利空间。公司约80%为进口矿石,绝大部分为长单协议矿,公司有望在2009年年报实现扭亏。而最近,针对铁矿石进口市场的混乱局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拟统一进口铁矿石价格,防止同一种商品实行两种价格所带来的囤货炒作。如果未来价格真统一,那么大型钢铁公司的套利空间将会大打折扣。
华菱钢铁:FMG第二大股东
已成为澳大利亚第三大矿业公司FMG第二大股东的湖南
华菱钢铁集团,在此次的谈判成功后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据了解,华菱钢铁持有该公司17%的股份。华菱集团1997年底由湖南省内三大钢铁企业--湘钢、涟钢和衡钢联合组建而成,是中国十大钢铁集团之一。FMG在澳大利亚著名铁矿石产区——皮尔巴拉地区拥有总面积5.2万平方公里的采矿领地,矿石资源量预计达200亿吨左右。华菱钢铁集团成功持有FMG公司17%的股份,虽然FMG公司自2008年作为澳大利亚第三大矿石供应商参与到铁矿石谈判中,供应量较小,不可能完全满足中国的铁矿石需求,但这只是其进入海外矿业公司的一个开始。
分析人士认为,谈判的结束对于华凌钢铁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以后华菱钢铁在FMG公司取得的投资收益会大幅增加。
邯郸钢铁:铁矿石存货下降
据
长江证券(
000783,
股吧)分析师预测,公司预收帐款大幅增加,锁定全年收益。根据
半年报披露,公司上半年预收款项为45.24亿元,同比增长33%。预收款项大幅增加归因于钢市
行情转好,钢材供不应求,经销商为确保提货顺利,大量提前交款,支付订金。2009年6月30日的货币资金存量为27.32亿元,比去年末增长73.94%,公司流动性充裕,为在建工程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但在同时,公司存货下降,转销存货跌价准备:公司目前原材料库存价值16.53亿元,比去年末下降52.87%,反映出公司在去年采购并积压的高价铁矿石过量库存已基本得到消化,这有利于公司在下半年减轻成本负担。由于目前钢材与铁矿石价格均持续走高,公司在
中报中转销了其在08年报中计提的3.3亿存货跌价准备。如果下半年钢材价格不出现较大波动的话,公司下半年还将适度扩大产能。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在钢铁下游各行业需求逐渐恢复的情况下,钢材社会库存有所下降,钢铁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也在逐步提高,说明短期市场明显呈现出了一定的供不应求状况,盈利出现回升则是必然的现象。虽然二季度的平均钢价低于一季度,但二季度开始,铁矿石价格采用新的合约(谈判完成后追溯),成本大降,因此盈利显著好于一季度,而三季度需求回升促生了钢价上涨,其盈利状况则又好于二季度,市场对钢铁企业的盈利转向乐观。
三大矿业企业是否会接受?
虽然中钢协和FMG公司达成了铁矿石降价35%的协议,但中钢协副会长单向华表示,目前中钢协明确表示不会放弃坚持降40%的谈判,并未与全球三大矿山企业签订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而马钢股份证券代表胡顺良却认为,再和其他供应商谈判的话,同一品种要再降价估计很难。
邯郸钢铁的董秘陈占军也对记者称,和FMG公司谈判的这个价格,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和力拓不一定接受。这三家影响力较大的公司能否接受将是影响未来价格的最重要因素。另有分析人士认为,FMG只是一家小公司,必和必拓和力拓才是影响未来趋势的主宰。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力拓可能会因为“受累”于力拓“间谍门”而接受这一价格。据了解,该案目前已进入司法程序。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表示,中方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力拓的雇员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中国国家机密。机密遭窃,让中方被动不言而喻。自2002年以来,铁矿石价格飙升,除2007年的谈判中方居于主动外,其余年份均处于被动。测算显示,中方为此累计多支付7000亿元。这件案件最终审判结束的时候,中方的主动优势可能会为铁矿石谈判的价格带来一些希望。
“中国模式”迈出重要步伐
对于这个谈判结果,中钢协党委书记兼副会长刘振江表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建立中国进口铁矿石价格谈判模式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刘振江表示,一个企业收集、统一、代表其他企业的意见均不容易,谈下来以后履约中出现的问题也很难协调。因此,国务院文件决定由钢铁协会组织协调更有道理。
如此前的宝钢主导模式,市场分析人士黄小鹏认为它的缺陷主要是无法协调其它钢企,特别是中小钢企利益。由于宝钢等大钢企在国内钢铁产品价格上具有一定的主导权,因此它在谈判中谋求的价格目标对全行业来说并不一定最优。目前70多家钢企和30多家贸易商掌握着进口权,大钢企可以通过向不具备贸易权的中小钢企转售铁矿石来牟利,进一步削弱了代表大钢企利益的宝钢在谈判中谋求最佳价格的动机。从03年到08年,中国在进口量占全球海运量一半的情况下,仍只能被动接受对方的出价。
在这种背景下走上谈判前台的中钢协,同样具有难以克服的缺陷:一是它的行政背景和不专业,二是它同样不能真正代表所有钢铁企业的利益。中钢协的行政背景,决定了它追求的目标可能与钢企不一致,而不专业的毛病在今年首次谈判中就暴露无遗,缺乏灵活性。随着国内钢价的走高和行业的复苏,错过最佳签约时机后谈判的筹码已经一步步流失。
综合两种模式缺陷,国务院6号文件明确规定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一组织对外谈判。“这个谈判结果是迈出的重要一步,后续工作还很多。谈判还要继续进行,而且年年进行。支撑谈判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国内需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刘振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