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泉 发表于 2018-10-9 16:04 
1. 虽然我不太确定这样有什么意义,似乎你的解释也是 OK 的。2. 但是,完整的答案应该画出边际效果之图!
黄老师,我先说一下我的研究目的吧。我写的文章是研究数字金融(digital finance)对包容性金融(inclusive finance)的影响。想在做一个教育普及率edu和数字金融普及程度difi的交互项,考察这个交互项对包容性金融程度IFI的显著性。做出来的结果就是我上个回帖说的,edu和difi两个主要项都不显著,但edu和difi的交互项显著.......这个结果搞得我有些疑惑,因为以往我读过的论文,最终做出来的结果,都是两个主要项和交互项均显著,或者是至少一个主要项和交互项显著,所以我不知道自己做出来的结果是否具有意义......
昨天我读了Brambor,Clark,Golder在2006年发表的文章。文章的大意就是如果加入交互项,则必须加入所有的主要项(模型中不可以遗漏任何一个主要项);而且加入交互项x1x2之后,主要项x1或x2的估计系数意义也变了,x1系数的意义变为“x2=0时,x1对y的边际效应”,而x2的系数意义变为“x1=0时,x2对y的边际效应”。也就是说,加入交互项后,x1和x2的边际效应是“有条件的”。
那么根据这篇文章的结论,加入交互项x1x2后,再纠结主要项x1或x2的显著性就没什么必要了,因为x1的显著性可能会随着x2值的变化而变化(x2也一样),而回归结果表格中给的x1和x2的显著性是“有条件的”,所以只要重点考察交互项x1x2的显著性即可。至于主要项x1和x2“无条件”(x2和x1不等于0)的边际效应,就如老师您说的,根据ptt讲义提供的命令,把边际效果图画出来。这样,答案就完整ok了。
我不知道,我现在的理解是否正确了??= =如果正确的话,我这篇文章做出来的结果是不是就有意义了??麻烦老师给解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