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009-10-30 15:22:55
我觉得没有 吴什么的  写的哈佛笔记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3 08:42:00
上午,去MIT听Holmstrom的课,今天讲的是拍卖。一刻不停地赶回哈佛法学院,参加中午的“法、经济学和组织”午餐研讨会。主讲人本来是哈特(Hart)在MIT的学生、芝加哥大学教授Zingales,结果他有事没来,所以改成合作者哈特自己讲。哈特讲的论文是“A New Capital Regulation for Large Financial Institutions”,大意是认为应该对投资银行也实行像传统银行一样的资本充足率管制,缓解其破产后果。在研讨会上,提问最多的是Shleifer和法学院的Bebchuk两位教授。Shleifer的问题非常尖锐,引起了好几个人的争论,一个小青年帮哈特解了围,哈特当场记下了他的名字。


按照上周的约定,下午我要和哈特讨论我的论文。我以为他做完报告比较辛苦,可能需要改期,但是没收到他的邮件,于是在3点45分准时来到他办公室。他正在打电话,看上去是在说他今天中午报告的论文。一会儿,Aghion教授过来,说自己有事错过了中午的讨论。哈特似乎是把我的文章发给了Nicola(Shleifer的高徒,博士论文发表在QJE和JPE上!),然后过来和我讨论论文。他先是说了一下他对文章大意的理解,然后开始问信息结构的假设。我解释了一下。他问了几个问题,我思考后回答了他。他似乎对投资成本的假设不是很理解,因为我的假设跟他的不同,于是我想在小黑板上写一下,他不让我写模型,要我讲故事。我开始讲一个抽象的故事,他要我讲具体的故事。我想讲大学招聘的故事,他要我讲大学以外的故事。最后,他帮我从他1990年的故事开始讲起,我们才算就模型的环境初步达成了共识。接着他又开始问问题,开始的几个问题不是很难,至少我在国内时就想过。他指出一些符号不合适,我说可以改。但是接着他问了一个问题:假如将资产从你的模型中拿掉,会怎么样?我说,为什么要拿掉呢?他说我想让你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我昨天刚好想了一点点,于是沉思了一会告诉他,结果可能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就不有趣了。我承认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他说,这正是他关心的问题。他让我回去按他的建议重新分析一下结果。然后告诉我,除了下周他出去之外,以后每周都有机会再谈文章的问题。他还一再强调,他不是说我的文章不对,而是希望帮我改好一点。我说没关系,你能提供意见我就很感谢了。临出门时,我跟他说伯克利加州大学的Tadelis教授昨天给我发邮件了,说得知我在这里跟他过去的导师很高兴。哈特说Tadelis下个学期要去MIT访问。


讨论进行了一个小时。出门时,天已经黑了。由于刚才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心情有点紧张,我感到有点头晕脑胀。回家还要做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3 17:08:06
Aghion的研究领域还是没tirole广泛。两个人都是横跨宏观和微观两个领域。

在微观领域,二者都专长契约理论和产业组织。不同的是,tirole还在行为经济学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在宏观领域,aghion专注于经济增长;而tirole专注于经济波动、资产定价、金融危机等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3 22:59:02
哈佛、思考 好啊
这就是哈佛,追求学术的殿堂,而不像中国,有些象牙塔已成了蛀虫塔,大学抄袭、腐败事件屡见不鲜。向往哈佛、更向往芝加哥大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3 23:50:06
wangzhen1021 发表于 2009-11-3 22:59
哈佛、思考 好啊
这就是哈佛,追求学术的殿堂,而不像中国,有些象牙塔已成了蛀虫塔,大学抄袭、腐败事件屡见不鲜。向往哈佛、更向往芝加哥大学。
有趣的是,波士顿(剑桥)和芝加哥都是美国著名的腐败之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8 00:38:16
国外大学学术的氛围 好啊 !!!!羡慕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2 23:04:19
269# 聂辉华

理解这种刚出国生活、语言和各方面的不适应。我相公也是一个热衷学术的人,在剑桥读postdoc,他也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一些在国内没有经历过的磨砺。不过像你们这种有理想、有追求、有毅力的人,为了心中的学术梦想,一切困难都会克服的。

祝你在哈佛生活、研究一切顺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8 18:58:40
楼主牛人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2 07:13:57

RE: 哈佛日记系列(11月20日更新)

听说我在哈佛经济系求学后,经常有人发电子邮件问我某个领域的前沿是什么。我突然想起了一则关于美国首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MIT教授萨缪尔森的笑话。在某个学术会议上,有人问萨翁,什么是经济学的前沿?萨翁笑了笑,说:“第一,我已经老了,不知道前沿了;第二,如果我知道,我就已经站在那里了。”如果连萨翁都不知道经济学的前沿在哪里,那还有什么人处于学术前沿呢?
在现代经济学领域,处于学术前沿的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英语很好。废话,不然怎么看懂最新的英语杂志的文字?第二,数学很好。还是废话,不然怎么看懂最新的英语杂志的模型?第三,经济学基础很好,能够理清经济学发展的脉络,这样才能跟踪前沿。第四,不断自我学习和向他人学习,保持对理论的敏感性。对于欧美大学的教师来说,前三个必要条件都具备,至于是否具备第四个条件,那要看他学习的动力来自哪里。如果一个人是真正追求学术的,那么即便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也会追踪前沿,除非老到实在搞不动了。如果他不真正追求学术也没关系,只要他还想从助理教授升为副教授、正教授,他就必须不断学习,因此这也不是问题。不是所有的美国教授都那么热爱学术的,很多人升到正教授之后就开始忙于将知识变成金钱和享乐了。一些诺奖得主发现在中国可以享受到皇帝般的待遇,因此没事就往中国跑,甚至待在中国的时间超过了待在美国的时间。因此,在美国,助理教授和副教授肯定是在学术前沿的,而看正教授是否在学术前沿,就看他们在中国的时间。在中国的时间越长,离学术前沿就越远。
至于中国大陆,如果难以判断一个正教授是否热爱学术,那么大体上“年轻的讲师”在概率上更可能处于学术前沿。因为升正教授越来越难了,所以很多副教授也已经放弃了继续向学术进步的动力,转而寻找其他动力。 这个问题看上去是这么的简单,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学生会问这个问题呢?难道他们从来不知道“前沿”的标准是什么?也许吧。拜教育产业化所赐,中国大陆的“研究生”早已与“研究”无关。很快,“博士生”也将与学术无关。今天,一半的博士是官员;明天,一半的官员是博士。用不了多久,也许只有欧美著名大学的博士才能在国内主要高校谋得教职。我们不禁要问,是谁设计了这样一种制度结果?又是谁对此推波助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08:48:32
哈佛鼓励教师提前退休


美国的金融危机并没有过去,连全世界最有钱的哈佛大学都未能幸免于难。在过去的一年中,哈佛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减少开支的做法。根据哈佛学生日报《哈佛深红》(The Harvard Crimson)报道,哈佛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神学院以及教育研究生院等四个职业学院和文理学院日前出台了由学校批准的教师自愿退休计划。1994年之前,美国法律允许大学强制要求超过70岁的教师退休,但是这一法律在1994年被废止。因此,除非自愿,大学不能辞退正教授,但是可以解雇助理教授和副教授,因为在哈佛只有正教授才是终身教职。现在,为了减少运营成本,哈佛不得不对老教授“劝退”了。


文理学院(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简称FAS)是哈佛最大的学院,涵盖了除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以外的所有本科生和除职业学院以外的所有研究生,可谓“小哈佛”。FAS目前拥有531名终身教授,平均年龄为56岁,其中127名(占24%)教授年龄超过65岁。根据美国教授协会的近期报告,哈佛教授是全国薪水最高的群体,平均薪水高达1926百美元一年。在2009年财年,FAS光是教师的工资支出就花费了1.4亿美元。由此可见,FAS的“老龄化”问题和财政压力问题非常严重。事实上,FAS下半年面临高达1.1亿美元的财政赤字问题。FAS现在规定,凡是年龄超过65岁且在哈佛服务超过10年的终身教授(tenured faculty),都可以选择自愿退休计划。该计划有三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在20102011学年享受一年的带薪学术假(sabbatical),但是仍有研究和指导义务,然后在2011630彻底退休;第二个选择是,在接下来的两个学年里享受两个学期的带薪学术假,完成部分教学任务,然后在2012630彻底退休;第三个选择是,在接下来的四年中完成一半的教学任务,然后在2014630彻底退休。总之,越早退休,享受的带薪假期就越多,可谓“早退早省钱”。


在此之前,哈佛校方曾经推出一项面对雇员(staff,即行政人员)的提前退休计划,鼓励超过55岁且服务满10年的职员提前退休。哈佛的变相“裁员”并非标新立异,因为斯坦福、宾州州立、康奈尔、普林斯顿和达特茅斯等名校也在实施类似计划。看来,危机尚未度过,大家仍需当心。


该报纸的另一则报道指出,122日晚,几十个哈佛职员和支持他们的学生在Holyoke大楼外集会,对哈佛削减预算给他们带来的失业风险表示抗议。一些人抗议哈佛为了减少薪水而减少了职员的上班时间,另一些人抗议哈佛用学生临时工代替全职雇员。据悉,哈佛在今年6月份宣布将裁减275名雇员。目前,已经被裁减的119人中只有不到一半在哈佛其他岗位获得工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6 19:43:07
20万刀每年,中国聘请过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8 15:34:27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9 16:25:34
楼主你真好,呵呵,希望我也可以有机会去周游列国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1 10:48:24

RE: 哈佛日记系列(12月10日更新)

哈佛校长的来信


今天下午在MIT参加本学期最后一次组织经济学研讨会。我提了几个问题,结束后搭哈特教授的便车回到哈佛。一路上,我们聊了一些学术界的话题。这一切仿佛我第一次来这里的情况。我们讨论了MIT和哈佛的区别,我甚至说到了他是否得诺奖的敏感话题。 回到Science center,我准备继续写文章。打开哈佛电子邮箱,我居然发现了一封来自哈佛校长Drew Faust的信。信中说,由于财政问题,哈佛在Allston新校区的科学综合楼暂时停止施工,眼下即将建完地基部分。学校管理层将根据项目情况和财政资源更好地规划该处建筑的使用。与此同时,原计划第一批入住的科研单位仍将在波士顿和坎布里奇市运行。 必须说明的是,每个哈佛电子邮箱默认为接受所有公共信息,包括各个院系的学术活动,各个组织的非学术活动,甚至一些明显是个人群发的商业广告。我得到信箱后马上退订了所有公开信息,但是仍然能收到来自学校管理层(Harvard Corporation)的群发邮件,包括校长的公开信,看来此类信息属于强制披露的信息。其实,作为一个访问博士后,我不过是哈佛的匆匆过客。我从来没敢把自己看作是哈佛的人。但是哈佛校方不这么看,他们使用“哈佛共同体”(Harvard community)来称呼所有哈佛的教员、职工、学生和访问人员乃至他们在哈佛的亲属。此前,我还收到过关于图书馆要削减预算的信件和报告。哈佛是一个高度分权的机构,学校事务是非常民主的。我在哈佛曾经碰到过好几件低效率的事情,每次我给管理者写信,都会在一天之内得到回复。在国内,别说学校的事情与我们这些不当官的人无关,就是学院的事情也跟我们无关。准确地说,我们是“被无关”了。我从学生时代起就数次给学校管理层写信,提出自己对于学校发展的建议,但从未收到任何回音。以后再也不干这种过于浪漫的事情了,不如多花点时间,让学生理解经济学本身所蕴含的“民主”思想。事实上,我在担任06经济学基地班的班主任时,所有的奖学金评定、干部任免、保研排序都是采取学生打分和记分制度,我从来没有干涉过这些事情。希望他们将来成为既得利益者时不要忘记我曾经非常民主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1 10:51:00
哈佛校长的来信

今天下午在MIT参加本学期最后一次组织经济学研讨会。我提了几个问题,结束后搭哈特教授的便车回到哈佛。一路上,我们聊了一些学术界的话题。这一切仿佛我第一次来这里的情况。我们讨论了MIT和哈佛的区别,我甚至说到了他是否得诺奖的敏感话题。

回到Science center,我准备继续写文章。打开哈佛电子邮箱,我居然发现了一封来自哈佛校长Drew Faust的信。信中说,由于财政问题,哈佛在Allston新校区的科学综合楼暂时停止施工,眼下即将建完地基部分。学校管理层将根据项目情况和财政资源更好地规划该处建筑的使用。与此同时,原计划第一批入住的科研单位仍将在波士顿和坎布里奇市运行。

必须说明的是,每个哈佛电子邮箱默认为接受所有公共信息,包括各个院系的学术活动,各个组织的非学术活动,甚至一些明显是个人群发的商业广告。我得到信箱后马上退订了所有公开信息,但是仍然能收到来自学校管理层(Harvard Corporation)的群发邮件,包括校长的公开信,看来此类信息属于强制披露的信息。其实,作为一个访问博士后,我不过是哈佛的匆匆过客。我从来没敢把自己看作是哈佛的人。但是哈佛校方不这么看,他们使用“哈佛共同体”(Harvard community)来称呼所有哈佛的教员、职工、学生和访问人员乃至他们在哈佛的亲属。此前,我还收到过关于图书馆要削减预算的信件和报告。哈佛是一个高度分权的机构,学校事务是非常民主的。我在哈佛曾经碰到过好几件低效率的事情,每次我给管理者写信,都会在一天之内得到回复。在国内,别说学校的事情与我们这些不当官的人无关,就是学院的事情也跟我们无关。准确地说,我们是“被无关”了。我从学生时代起就数次给学校管理层写信,提出自己对于学校发展的建议,但从未收到任何回音。以后再也不干这种过于浪漫的事情了,不如多花点时间,让学生理解经济学本身所蕴含的“民主”思想。事实上,我在担任06经济学基地班的班主任时,所有的奖学金评定、干部任免、保研排序都是采取学生打分和记分制度,我从来没有干涉过这些事情。希望他们将来成为既得利益者时不要忘记我曾经非常民主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1 10:29:57
支持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3 20:31:27
thanks so much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7 11:50:01
希望再多一点具体的学术信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7 22:55:37
继续看。看看一个青年经济学者眼中中美大学的区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0 15:22:41
认识了很多,也了解了不少,支持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0 15:50:23
I think Americans are friendly, but not friend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0 08:33:03
值得看的东西太多了,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0 08:36:17
经济理论的研究方法很多 楼主能否多分享一下哈佛的生活
尤其是课程的设置和能力的培养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3 19:50:02
哈佛日记 很好好 by 鬼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20:32:25
感慨颇多



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2 20:35:27
我不想考研,但是还想继续学习经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8 23:22:08
真是令人羡慕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8 08:34:21
好东西 不知道楼主允许转载不??当然会注明出处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9 16:07:40
1# 聂辉华 顶一个先,收藏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22:40:01
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