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9-10-3 18:46:48
李俊 发表于 2009-10-3 18:19 拜托你认真文章,是她说即使给她一百万,她也不会。
她这句话不正表明(她自己的判断):楼主不可能有“一掷百万”的豪迈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3 19:07:53
sungmoo 发表于 2009-10-3 18:46
李俊 发表于 2009-10-3 18:19 拜托你认真文章,是她说即使给她一百万,她也不会。
她这句话不正表明(她自己的判断):楼主不可能有“一掷百万”的豪迈吗?
呵呵,有趣,让我想起周迅最近收到富二代的数百万巨礼~~~~~~

我同意sungmoo的意见,这位小女士所述,不是谎言,而是一种表达方式——对滥用“经济学”理论的一种比较有个性的表达方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3 19:10:48
sungmoo 发表于 2009-10-3 18:20
李俊 发表于 2009-10-3 18:19 拜托你认真文章,是她说即使给她一百万,她也不会。算了,不和你讨论。
拜托!

请你注意:她是特意对你说的这句话,不是对我说的这句话。

OK?
哈哈,超搞笑的对话。

我认为21楼朋友的观点很有意思:

不才觉得你在这个最重要问题上至少有两种解释,因此,你又能拿它来证明什么呢!
校园卡租用半年,它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卡的主人半年内不能用卡带来的负效用;
而校园卡丢失后,它的价值仅仅是补办一张卡的成本而已。
两个不同的价值概念,怎能相提并论?




这才是一种“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一张卡,和在“校内用餐的权力”是一样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3 19:14:01
sarah-niuhu 发表于 2009-10-3 18:27
忘了在哪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校有熬夜排队买足球票的习惯,或者说他们中有很多人是足球的忠实粉丝,有些人买到了足球票,有些人没有买到。作者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打电话给没有买到足球票的同学,告诉他们,只要出50元,就可以卖给你一张;又打电话给买到足球票的同学,告诉他们,我出50元买你一张足球票。结果两面的同学都拒绝了,前者是嫌贵,后者是嫌少。具体来讲,没有买到足球票的同学,虽然有很高的热诚想买到足球票,可是他们仍然认为50元一张的足球票太贵了(票价10元),理由是在家里看电视转播也很过瘾,而另一方,买到了足球票的同学则认为,在现场看的激动远远是40元钱换不来的。作者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人都倾向于对自己所拥有的物品有较高的价值估计。
我认为,在楼主所说的这个例子中,可能也存在相似的本质问题。
不知这位朋友,是否在考虑“禀赋效用”?

我想,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3 19:18:19
可是有一天,真的打起战场,不要指望他上战场,就是叫他捐出几百元,我想他也未必愿意。现实上,有些人非常自私,总喜欢占别人便宜,想尽办法让别人请客,但是这种人却说自己是非常爱国的。

忽略了民众的真正的心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3 22:26:49
机会成本的问题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4 23:25:40
不错的例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