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发表于 2009-10-3 18:19 拜托你认真文章,是她说即使给她一百万,她也不会。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sungmoo 发表于 2009-10-3 18:46 李俊 发表于 2009-10-3 18:19 拜托你认真文章,是她说即使给她一百万,她也不会。她这句话不正表明(她自己的判断):楼主不可能有“一掷百万”的豪迈吗?
sungmoo 发表于 2009-10-3 18:20 李俊 发表于 2009-10-3 18:19 拜托你认真文章,是她说即使给她一百万,她也不会。算了,不和你讨论。拜托! 请你注意:她是特意对你说的这句话,不是对我说的这句话。 OK?
李俊 发表于 2009-10-3 18:19 拜托你认真文章,是她说即使给她一百万,她也不会。算了,不和你讨论。
不才觉得你在这个最重要问题上至少有两种解释,因此,你又能拿它来证明什么呢! 校园卡租用半年,它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卡的主人半年内不能用卡带来的负效用; 而校园卡丢失后,它的价值仅仅是补办一张卡的成本而已。 两个不同的价值概念,怎能相提并论?
这才是一种“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一张卡,和在“校内用餐的权力”是一样的吗?
sarah-niuhu 发表于 2009-10-3 18:27 忘了在哪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校有熬夜排队买足球票的习惯,或者说他们中有很多人是足球的忠实粉丝,有些人买到了足球票,有些人没有买到。作者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打电话给没有买到足球票的同学,告诉他们,只要出50元,就可以卖给你一张;又打电话给买到足球票的同学,告诉他们,我出50元买你一张足球票。结果两面的同学都拒绝了,前者是嫌贵,后者是嫌少。具体来讲,没有买到足球票的同学,虽然有很高的热诚想买到足球票,可是他们仍然认为50元一张的足球票太贵了(票价10元),理由是在家里看电视转播也很过瘾,而另一方,买到了足球票的同学则认为,在现场看的激动远远是40元钱换不来的。作者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人都倾向于对自己所拥有的物品有较高的价值估计。 我认为,在楼主所说的这个例子中,可能也存在相似的本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