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09-9-14 07:06:18
对,我也发现了.这里有问题,而且书上没说政府定死了产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4 15:08:05
逍遥木木 发表于 2009-9-12 11:08
这样的话,考虑太多了。那为什么不在大雨产量QZ生产,那样消费者欲望满足。其他厂商不觊觎,政府比满意还满意。说不定一高兴,消费者协会给了厂商一大笔,政府也给一大笔。这样厂商利润最大得到更大程度的享受。或者厂商去寻租行为,给政府官员一大票。就又能在原来的点生产了。呵呵,个人觉的这里确实有点问题。
政府定价Pz时,如果垄断厂商产量大于Qz,会有什么后果出现呢?以价格Pz出售,则产品供过于求;如果价格Pz只是最高价格,则市场价格只有下降才能将产品出售。而价格Pz是垄断厂商产量为Qz时经济利润为零的价格(这也是政府价格管制的目标),低于此价格垄断厂商亏损。因此,相对于价格Pz时垄断厂商产量为Qz,产品没有积压,经济利润为零,实现正常利润这种情况,垄断厂商何苦去多生产产品,或者造成产品积压,或者造成价格下降,造成亏损呢?我认为,在政府定价Pz的情况下,垄断厂商产量为Qz,其本身就是一个寻租行为,可以很好地维持其垄断地位。正像16楼分析的一样,如果厂商产量为Q0,其会动摇其垄断地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4 15:16:16
summersalase 发表于 2009-9-13 20:04
楼主果然看书很细,本人看的时候没发现,16楼的解释就是说厂商不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以政府的意愿为目标,我觉得不妥。我认为厂商经济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考虑。
我同意楼主的看法,厂商应该不会在Pz的价格下自动生产Qz的产量,政府若用某种机制使得厂商不得不生产Qz的话,那政府不只是采取定价这一种行为了。
16楼没有说厂商不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相反,他说的是在微观经济学框架内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天经地义的。为什么在政府定价Pz的情况下垄断厂商没有选择产量Q0而是选择Qz呢?最根本的是出于维持垄断地位的考虑,其谋求的仍然是利润最大化。根据楼主的图可以看到,该垄断厂商不是属于自然垄断的那一种,打破这种垄断局面,相对容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5 00:21:56
出来乍道,多加关照,没想到论坛帖子主题如此汹涌,见识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5 00:48:53
你挑战权威??放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5 07:46:21
35# 东吴才子
岂敢岂敢,兄台多虑了。恰恰相反,我在找一群人以论证权威的完美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5 13:09:32
看完此贴,发现,我应该努力再K一次高老的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6 10:44:53
这个问题怎么还没解决,虽然我也同意这里不对.但内心希望有人很充分的论证这里是对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6 23:25:54
书上 有2个图,一个是递赠成本的,还有是递减成本的图,但是你分析的时候是不是按照递减的文字去分析的啊,但是你画的是递增成本的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7 00:20:27
danyuner 发表于 2009-9-16 23:25
书上 有2个图,一个是递赠成本的,还有是递减成本的图,但是你分析的时候是不是按照递减的文字去分析的啊,但是你画的是递增成本的图
佩服,居然可以清楚地记得书上有两个图分别说明了哪个问题.
不过,我这里没搞错,都是第一个图以及第一个图的说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7 16:08:19
东吴才子 发表于 2009-9-15 00:48
你挑战权威??放肆!
何谓权威?尽信书不如无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7 17:22:33
的确如楼主所说,写书的在这里想当然了(这一章貌似不是高老所写)。这里的意思可能是说强行弄出一个AC=AR处水平供给曲线,这个就扯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7 21:51:25
读出了学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7 22:53:41
42# hotdog03
哈哈,可能是,这章读起来感觉结构很清晰,但是没前面的严谨,有些地方避避闪闪,风格换了一点点。
我也是和你怀着一样的心思,揣测着当时写书人的状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8 00:05:09
政府定价

和企业还是不同的

因为政府的目的不是“盈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8 01:31:40
我也来插一句
政府管制的目标应该是不造成产能的浪费,实现帕累托最优
管制的价格应该设在MC=D处,即图中Pc
没有看过高老的书,无意挑战权威
不过诚然如楼主所说,书中所订价格根本不能保证厂商的产量
而这样的价格管制也违背了帕累托最优,反而造成了社会福利的丢失

高老的书政治色彩太强,在价格管制中似乎也以“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为目的,而政府的真正目的应该是社会财富最大化。当然也有公平,不过这至少在高老书涉及的经济学范围还没有探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8 02:50:48
一如qhdeconomy所说,这是要维护其垄断地位,社会需求未得满足,若不生产其它厂商可能介入
二Qz之前平均收益是大于平均成本的,依然有利可图(虽然这是一个边际成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的行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8 08:30:11
同学你没有仔细理解吧,还有你好像把完全竞争与垄断竞争混淆呢
当产量从Qm变化到Qz时,厂商的利润是不断减小的过程,最后到达产量Qz时利润为0,
你在仔细画一画图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8 17:07:25
仔细思考哈
好像是有点 ··
不过解释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25 12:42:00
同意10楼的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4 13:17:47
呵呵呵,路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4 23:03:47
他在分析生产均衡的情况下,有假设生产者可以接受在经济利润逐渐减小至0状态下的均衡产量,只要正常利润还在他就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而政府调控的目的就在于此,消除他的经济利润,尽可能达到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状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6 08:13:23
楼主的逻辑是这样的:政府利用价格限定进而求出边际收益曲线水平。
高老师的逻辑是这样的:政府实行产量管制进而边际收益曲线依旧下降,因此讨论是在垄断框架下进行的。
也许政府管制会如此这般:价格不能高于,以保证产量扩张到给定水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6 14:05:41
高手啊  楼主慧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6 20:03:24
经济学总是在一大堆的假设前提下发展的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6 20:04:04
经济学总是在一大堆的假设前提下发展的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6 00:56:32
首先,大家想想最开始学到的供需模型,在上面随便拉一条横线,此时,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有改变吗?是斜的还是斜的,是弯的还是弯的,并没有变成分段函数。就在这个图中也一样,政府限制价格之前,需求曲线并不是Pm横线过渡到AR后半截,而是AR这条直线。政府限价之后,需求曲线变成了PcAD,这岂不很奇怪?

其次,我们来考虑曲线变化的原因。你画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直线,然后随便拉一条横线,这就是最高限制价格。好了,发现了什么?其实并不是需求曲线变了,而是这个价格之前的那一部分需求曲线被删除了,也就是说最高限制价格之上的需求曲线不存在!!!!!

最后,回到这个图中,当政府限制价格为Pz,有效的需求曲线其实仅为CD,之前的部分根本不存在了,边际收益曲线对应的部分也跟着不存在,你说厂商有可能在Qz之前生产吗?那里根本不存在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6 01:07:16
物理……
这里可以想象一个球在轨道上滚动,当你在轨道上放一块挡板,这个球能活动的区域就只有这个轨道的一部分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7 09:48:25
…………lz快给我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7 11:40:51
真是好热心啊,谢谢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