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7-4-25 07:47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了解挑战30天| |充实推荐|
昨日阅读1小时,总计93小时,第82日。
阅读内容:阅读《伦敦传》至90%,『Uber’s C.E.O. Plays With Fire』
https://www.nytimes.com/2017/04/23/technology/travis-kalanick-pushes-uber-and-himself-to-the-precipice.html?utm_source=wanqu.co&utm_campaign=Wanqu+Daily&utm_medium=ios
伦敦一直都是座移民城市。它曾被称作“众国之城”,艾迪生也曾在 18 世纪中期评论道:“当我考虑这座城市的若干社区或者分区时,我把它看作一个由各个国家组成的聚合体,这些国家因各自的习惯、风俗和兴趣而相互区别。”同样的评论也可以适用于过去两百五十年来的任何时期。彼得 · 莱恩博在《绞死的伦敦》中这样评价 18 世纪的伦敦,“这儿是全世界各种体验的中心”,有被排斥者、难民、旅行者和商人在这里寻找“庇护所、信息源,以及生死相搏的竞技场”。任何一个群体的历史都能引发后人深厚的兴趣。在罗马定居时代,这儿有犹太人、非洲人,以及欧洲大多数种族的代表。说他们的生活从那时起就开始萦绕在伦敦,并不是过分的断言。关于差异和压迫的秘密上演了很多个世纪,这涉及定义自己或者其种族的需要,并且牵连到“本土”人口的骄傲和敏感。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叙事都被构想为一种接受和同化,但是任何一段已知的人类历史,都不可能没有受害者。犹太人很早就经受了偏见和残忍暴行。来自鲁昂大屠杀的难民在 1096 年到达这座城市,但是最早的关于犹太社区的记录证据出现在 1128 年。他们不被允许参与正常的商业活动,但是可以出借钱财,这是基督教商人被禁止进行的“高利贷”行为;然后,他们自然因为这市政当局施加给他们的交易而受到指责。 1189 年,在他们的地区出现了一次暴行,当时“房屋被咆哮的人群包围……因为这些发疯的人没有工具,就用火点燃了屋顶,很快就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火”。很多家庭被活活烧死,其他逃到老犹太区和格雷沙姆街的狭窄通道中的人则被棍打或者拳打脚踢至死。 1215 年还有另一场大屠杀,在某些情况下,犹太人到伦敦塔避难,以躲过暴徒的劫掠。他们还要忍受那些欠债的贵族家庭,而且,仿佛是对后来命运的奇怪预见,他们还被要求在衣服上佩戴一个标志以识别其种族。那个标志并非大卫星,而是一块板,形似那块被刻上《十诫》的石板。到 19 世纪最后几十年,伦敦已经成了帝国之城。公共空间、铁路总站、酒店、大码头、新干道、重建的市场,都表明这是一座拥有无与伦比力量的巨大城市。它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帝国动力的引擎;它充满了生机和期望。它的一部分优雅和多样性已经消失;它那乔治王时代的紧凑和熟悉感也已不复存在,被更大规模的新古典式或者新哥特式建筑所替代。不知怎地,这倒也配得上这个更大型、更自治的城市的抱负。 1843 年建造的特拉法尔加广场纳尔逊之柱,是以罗马帝国战神庙中的一根柱子为模型构思出来的,而同时期白厅沿线的新建筑,则采用经过调整的古典主义风格。根据乔纳森 · 施内尔的《伦敦 1900 》所述,伦敦的建筑歌颂了“战场上的不列颠英雄主义、外国土地上的不列颠主权、不列颠的财富和权力,简而言之,就是不列颠帝国主义”。如果说它是一座更为公众的、更有力量的城市,其实它也已成为一座更不人性的城市。花了约十三年的时间修建,最终在 1894 年完成的伦敦塔桥是一个有代表性的象征。它是工程学上非凡的壮举,但其规模似乎也带有一种没有人情味的、有些令人生畏的刻意。通过其巨大和复杂性,它反映出这座城市本身的运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