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2645 3
2005-11-15
朱泽(1997)、黄季焜(2004)等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产量波动系数、粮食自给率、粮食储备水平等指标都达到了粮食安全的要求)认为我国基本上已经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不仅如此,而且还是世界上所有发展中国家粮食最安全的之一,也能够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保持高水平的粮食安全。但本人认为这只说了粮食安全其中的一个层面,即国家层面、宏观层面。本人认为一个国家虽然在总体水平上有充足的粮食供给,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每个国民都能获得生存所必需的食物,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个人与家庭层面的粮食安全,即微观粮食安全问题。据统计2003年世界粮食产量为18.95亿吨,按照全球人口65计算,人均粮食占有量为291.5公斤,世界上根本不可能再存在粮食不安全人口。然而事实却是在最近5年里,全世界贫困人口从10亿增加到13亿,每天有7.5亿人处于饥饿中,每年约有1800万人死于饥饿、营养不良以及与贫困有关的其他原因。因此目前我们应该更多的研究微观粮食安全而不是国家层面的粮食安全,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研究微观粮食安全有意义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1-15 13:50:00
国家从宏观层面上考虑有他的道理,因为国家必须保证在宏观上的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应付突发事件诸如战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而微观层面上的国家不可能面面俱到,在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但要靠社会来调节,但这又是另外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5 19:25:00

插一句嘴,宏观层面的粮食安全问题真的解决了吗?

我记得还是在朱镕基当总理时,有一段时间某些部门和媒体大谈粮食储备充足,政策应该如何……云云。结果有人捅了一下,一调查,米仓是很多,数米仓的结论是储备充足;打开一看,全是……。所以,基础数据不准确,结论……,不说也知道。

因此,现在谈宏观的粮食安全,我觉得可能也是过于乐观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3 17:01:00
微观粮食安全具有独特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其重要性更为明显。贫困与微观粮食安全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贫困除了对微观粮食安全具有直接的影响外,贫困还导致了微观粮食安全的脆弱性与微观粮食不安全的长期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