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资源/课程/会议/讲座 论文版
1587 1
2009-09-22
近年来基于人缘、地缘、血缘基础上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已日益成为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中的重要支撑力量,但与此同时非正规金融发展中出现的如标会倒台等金融风险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也不容忽视。事实上,农村非正规金融在中国并不是短期才有的现象,并且其存在和发展也并不仅仅是单层的经济因素,而是存在着十分复杂的社会背景。 正是基于此,本文尝试以分工理论为基础,以交易效率为主线,构造出关于分工演进——交易效率——非正规金融变迁的理论框架,在这框架中对非正规金融变迁的内在逻辑进行了理论阐述。本文认为交易条件变化所带来的交易费用大小是我们理解农村非正规金融变迁的重要线索。农村非正规金融变迁的过程实际上是农村金融分工演进而带来的交易费用不断降低的过程。因此对于中国农村金融市场而言,政府认可并不意味着农村金融制度安排有效,判断一种农村金融制度安排是否有效关键还在于其能否带来交易费用的节约。 与此同时,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有效制度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何“毕功于一役”的政策都难以真正起到效果。因而在农村金融发展中应当充分注重农村金融演进的内在逻辑,应给予农村金融交易主体更多的选择权,允许其在市场交易中不断试错,进而保证一个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从长期而言,通过众多交易主体及行为的“涓滴效应”将有利于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格局最终形成。 关键词:农村非正规金融;分工演进;交易效率;乡土文化;政府行为
附件列表

%8f%98迁——基于一个分工演进的视角.pdf

大小:3.33 MB

只需: 1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9-22 12:43:34
看到这个题目 特亲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