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论文题目 作者 作者单位
1 1980年~2006年东亚宏观经济波动的原因——基于面板VAR的分析 王茜 上海财经大学
2 Macroeconomic Conditions and Corporate Covernance of China's Privatized Firms 钟宁桦 香港科技大学
3 不同筹资方式下的政府支出冲击对居民消费的效应分析 王燕武 厦门大学
4 存贷相联与银行的本质——基于KRS模型的扩展 何建勇 厦门大学
5 弗里德曼规则、托宾效应与经济增长 胡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6 工资上涨、出口增加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对下降——基于1952年~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 张庆昌 南开大学
7 过剩产能能否抑制通货膨胀?——基于包含随机波动的TVP模型考察 徐俊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8 环境污染与工业结构:基于Divisia指数分解法的研究 黄菁 湖南大学
9 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最新文献述评 赵伟 复旦大学
10 货币状况指数:我国货币政策的信息指示器 张帅 华中科技大学
11 基于家庭收入分布的地区基尼系数的演变及其城乡分解 段景辉 厦门大学
12 基于社会核算矩阵乘数的中国产业、居民相对收入的分析 范晓静 上海财经大学
13 基于永久收入假说的中国储蓄率研究——中国城乡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刘明 北京大学
14 金融创新微观动机和监管的匹配机制 于海东 华中科技大学
15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条件下的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基于基本流动易变性视角 刘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6 金融危机中政府注资道德风险研究 孙飞 北京师范大学
17 经济结构、汇率与长期贸易顺差 杨治国 厦门大学
18 经济全球化、偏向型技术进步与要素分配份额 张莉 中山大学
19 境内外人民币远期汇率联动性及其波动性比较 杨玲玲 复旦大学
20 扩展的CIA约束与投资流动性冲击——货币政策能稳定经济吗? 薛鹤翔 上海财经大学
21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市场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启示 张晓欢 吉林大学
22 能源开发、技术创新与能源型地区经济增长:理论解释与实证分析 邵帅 哈尔滨工业大学
23 庞氏骗局、资产泡沫与次贷危机 王兴运 辽宁大学
24 区域政策与经济增长:基于江苏发展经验的实证研究 苏炜 江苏大学
25 全球化条件下的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研究 蔡伟毅 厦门大学
26 全球金融海啸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基于已实现波动率的中美波动溢出效应对比 西村友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7 全球金融危机与货币政策调控:一个理论框架——兼论货币区的三元悖论之解 黄飞鸣 厦门大学
28 人力资本后发优势与贫困陷阱——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习明明 武汉大学
29 人力资本回报、产业升级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后危机时代”的新思考 曾世宏 南京大学
30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就业影响的传导渠道分析 钱利珍 厦门大学
31 体制转轨与中国经济波动形态的变化 董 昀 中国社科院
32 危机背后 曹玉娜 厦门大学
33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和门槛效应 周畅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4 信贷风险、资本金约束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兼论两轮金融危机下的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反差 李运达 南开大学
35 信贷市场阻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 于同奎 北京师范大学
36 央行最优干预行为与人民币汇率——基于信号效应和资产调整效应的动态分析 林斌 福州大学
37 政策扭曲与过度竞争:关于中国出口扩张的决定因素 叶蓁 南京大学
38 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国内市场整合 范子英 复旦大学
39 制度演进与投资膨胀:一个不确定性下的转型期投资模型 陆荣 中山大学
40 中国的产出持续性——基于刚性价格和刚性工资模型的动态分析 薛鹤翔 上海财经大学
41 中国电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结构调整对策 马甜 中国人民大学
42 中国东、中、西部的跨省资本流动性 茅锐 北京大学
43 中国股票价格与宏观经济的相互关系 谢亚 北京大学
44 中国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分析 邓淇中 武汉大学
45 中国经济增长波动与价格波动的关系:1992年~2008年 吴剑飞 南京大学
46 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倒U测度研究 章上峰 浙江工商大学
47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谢攀 厦门大学
48 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的关联性: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换VECM模型的实证研究 陈华 厦门大学
49 中国转型期的投资效率与所有制结构:国家治理的视角 刘宇春 南开大学
50 转型经济中的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宏观冲击与金融市场化——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于蔚 浙江大学
51 资源的“诅咒”还是距离的“暴政”——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孙永平 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