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管理理论丛林中的学者
张瑜
孔茨在管理学界名闻遐迩。他梳理管理学流派的论文,至今被学界尊为经典;在管理过程学派的发展中,他留下了里程碑式的著作;世界各地的商学院,普遍使用着他编撰的管理学教材;在学术上,他为推进管理职能的统一所作出的努力,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孔茨不但是一位跋涉在管理理论丛林之中的探索者,而且是一位发展和传播管理职能理论的教育者,还是一位把管理理论渗透于实际工作的实践者。
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1908-1984)是世界知名的管理学家。1908年5月19日,他出生于俄亥俄州西部有着“梦幻城”之誉的小镇芬德雷(Findlay,Ohio)。
1923年,孔茨毕业于奥柏林学院(Oberlin college),获学士学位。关于孔茨生平的资料,不论汉语还是英语,都少得出奇。这同他的声望相比,似乎很不相称,但却也反映出孔茨为人不事张扬。我们没查到他在奥柏林学的什么专业,这在美国人看来,或许不算什么。因为在他们眼里,大学的专业划分并不那么重要,而人格的养成和素质的训练更重要。这一点,恰恰是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的区别所在。奥柏林学院创建于1833年,它奉行独特的教育公平和开放政策,建校两年后,就规定录取学生不考虑种族和性别,是南北战争前第一所实行男女混合教育的高等学校,也是率先招收黑人学生的高等学校。1983年奥柏林学院150年校庆时,《纽约时报》发表的评论文章称:“在过去的150年间,哈佛为古典课程而焦虑,耶鲁为上帝而不安,奥柏林则为美国和世界操劳。”这个学院的务实精神和开放风格,无疑使孔茨受到了良好的熏陶。
从奥柏林毕业后,孔茨从事过多种职业。有些介绍文章称,1923年以后,孔茨先后担任过大学助教等职。但是,我们找不到任何相关资料,无法核实他的这一段经历。这对于想了解他思想轨迹的人们来说,未免是一种遗憾。
很有可能是出于实践的需要,再加上1929年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使孔茨重返学堂。在大萧条的背景下,很少有美国人不受到冲击的,但我们知道的仅仅是,孔茨由此开始重新读书。1931年,孔茨到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读MBA硕士。西北大学在美国属于学术重镇,这个学校的商学院,在美国一直大名鼎鼎,同哈佛商学院不相上下。接着,孔茨到人文气息浓厚的耶鲁大学读博士。我们依然查不出他读的博士专业。令人疑虑的是,当时的耶鲁,是没有商学院的。也许,孔茨更为看重的是耶鲁那雄厚的基础研究水平和古典风格。1935年,孔茨在耶鲁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此后,孔茨进入实业界。从1936年起,孔茨进入了诞生过科学管理体系的美国铁路系统,在纽约-纽黑文-哈特福德铁路公司(the New York,New Haven and Hartford Railroad Company)担任成本分析员(cost analyst)。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孔茨同多数美国商业人士一样,投入战时生产和服务系统,担任战时生产委员会运输部主任(Chief of the Traffic Branch of the War Production Board)。战后,他还担任过跨世界航空公司总裁助理(Assistant to the President of Trans World Airlines)和康佛尔公司销售部经理(Director of Sales for Convair)。
1950年,孔茨回归大学,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担任管理学院的教授。1962年起,担任该校的米德·约翰逊讲座教授(Mead Johnson Professor of Management)。同多数美国管理学教授类似,孔茨在教学的同时,还兼任多个企业顾问,有众多的学术兼职。他担任过顾问的公司有:休斯车床公司(Hughes Tool Company),休斯飞机公司(Hughes Aircraft Company)、普里克斯公司(Purex Corporation)、荷兰皇家航空公司(KLM Royal Dutch Airlines)、大都市人寿保险公司(Metropolitan Life Insurance Company)、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 Corporation)和通用电话公司(General Telephone Company)等。
在孔茨的专业贡献与个人荣誉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在管理学会的殊荣。1957年,他加入了管理学会(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有些文章把它译为管理科学院,有些译为管理研究院,有的文章因此把孔茨称为美国管理科学院院士。该学会创建于1936年,汇聚了全球管理学界的名家,目前有来自于108个国家的19087名会员,孔茨曾在60年代担任过管理学会主席)。1962年,他又加入国际管理学会(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1963年,在他担任管理学会主席期间,致力于学会向世界各地的发展,使学会变成一个全球性组织。1975-1982年,他担任国际管理学会主席。1979年,孔茨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退休,1984年,孔茨逝世,享年75岁。
孔茨的一生出版过19本书,发表过90多篇论文。1939年,他的第一本书,与罗宾逊(T. H. Robinson)等合著的《人、团队和社区》(Men,groups and the Community)问世。1941年,他独自完成了《企业的ZF控制》(Government Control of Business)。1956年,他与加勃(Richard W. Gable)合著《私人企业的公共控制》(Public Control of Economic Enterprise)。他写下了许多管理学界里程碑式的著作。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与奥唐奈(Cyril O'Donnell)、韦里克(Heinz Weihrich)等人合著的教材《管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Management:an Analysis of Managerial Functions),该书1955年初版,1980年第七版时更名为《管理学》(Management),至今还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管理学教科书之一,已被译为16种文字。在这些教材和专著中,孔茨发展了法约尔等人提出的管理要素和管理职能学说,他是60年代以后公认的管理过程学派代表人物。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