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世界经济如何风狂雨骤,中国仍有极大几率走出危机。但前提是,决策层一定要坚定发展的立场,并坚定既定扩大内需的政策。发展才是中国经济硬道理。只要持续发展,即便是泡沫,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被发展冲抵。鉴于中国经济控制很强的特点,治
通胀明显易于治通缩,所以,当前政策并未进入到需要大调整的时期,而是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赵 晓
最新情况表明,风吹草动下近期房地产市场已开始出现下滑苗头,楼市的稳定和中国经济的稳定都面临挑战,若处理失当,所谓V形复苏的轨迹恐将昙花一现。可以说,现在对政策方向的把握及细节的掌控仍然非常关键。
楼市的稳定与经济稳定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通常股市波动在先,楼市波动在中,经济波动在后。楼市在其中具有一肩双挑的特点。楼市复苏先于经济复苏,其近期波动也可能预示宏观经济接下来的波动。1998年的
亚洲金融[2.55 0.00%]危机,让中国经济吃了好几年苦头,直至加入WTO才最终摆脱衰退阴影。这次全球金融海啸,其情景要比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得多,为尽力避免经济再次出现大的起伏,我们有理由极其谨慎地看待当前中国经济的复苏。
笔者要提醒的是,当前所有复苏指标都不免带有经济快速下滑后的技术性反弹特征,因此不能简单根据过去几个月的环比变化来推测未来的持续变化,用环比指标简单推测未来要打个折扣。
截至8月,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引擎仍然严重熄火。显然,国际经济的大冬天仍然寒气逼人,并未过去,即便金融海啸见底,也不一定意味着世界经济会很快恢复。如果世界经济衰退,中国经济还能持续“独立寒冬”吗?
消费增长亦是平平。而从8月CPI同比下降1.2%以及PPI同比下降7.9%的数据来看,市场情况似乎还在变糟,供大于求是主要矛盾。国内市场的复苏要远慢于经济增长复苏,靠消费来拉动经济,暂时还不切实际。
经济复苏的动力最主要来自于投资的加快,但是,投资的高速增长明显是ZF主导与资金推动的结果,而非市场推动和周期推动。从项目隶属关系看,1至8月,中央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2.3%;地方项目投资增长34.2%。相比之下,民间投资并未积极跟进。即便是被认为已产生所谓过热的房地产领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4.7%,比去年同期回落14.4个百分点。另外,1至8月,港澳台商投资下降0.8%;外商投资增长1.1%。这说明民间投资以及国外投资都远远没有跟上。
房地产市场的转暖也明显来自于资金的转暖。1至8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同比增长34.2%。其中,国内贷款增长46.3%;利用外资下降33.6%;企业自筹资金增长12.6%;其他资金增长52.7%。在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增长43.2%;个人按揭贷款增长94.1%。上述数据显示,开发商资金压力减少,主要因为楼市的持续回暖和宽信贷的金融环境。如此贷款的支撑力量当然不可能持续。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