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1644 2
2017-06-18
两件事情:仅以身边事为例,不能概全。
1、关于扶贫的制度(考虑调查了解范围过少,仅供参考)
      首先,这是一件好事,制度设计也是好事,但执行的结果并不如人意。
      了解到的是接受补助的贫困者是真的生活艰难的人,他们应该得到帮助,也应该能感受到社会主义的好。然而,一次性几百元的补助,照相、需银行卡存取、等待送达(或者拜访)这些让他们重新定义是否值得。他们需要这笔钱,但他们觉得照相的姿势、来回的存取、以及等待还不如不要这笔钱。说归说,但考虑的自身情况,还是需要的。
       无论是照相、银行存取等等,很清楚是为了保证这笔钱落到实处,执行的也没有问题,可以保证将来的有据可查。然而,这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被制度取代的琐,以及服务背后隐含的要求,更多的是必须,而非说服与信任。   
       结果,制度执行的非人化,对群众未能形成正向激励,反而觉得这些事够烦,政策正能量变为0或者负。
2、划片上学问题
       社区下面多个小区,每个小区的住户有变化,社区人员也更多的靠要求,而非走访与沟通,建立了卡片同样如此。通知你到社会体检,如果不来,后面是什么什么证明不给你开等权力威慑,而不是关心。当然,居民的不对是不可否认,但这并不是社区人员为此而惰于义务的理由。所以,当需要证明时,不说态度,仅说只能证明现在等等,甚至于不予证明,最终教育局甚至于不会相信这些证明。当这些都没用的时候,社区服务与居民将转变成另外一种关系。这不是制度的问题,而是制度设计下执行的问题。
       教育局不相信人证,只相信单子,也是一种无奈的表现。
3、总结
       制度设计可能不需要考虑人情,但执行需要;人情与制度应当如何协调,执行者不仅自己会从接受者角度考虑,也要教会他们如何替别人考虑,并最终将这种正能量传递给社会,让人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接受制度,并减少制度流程。因为,在信任的环境中,可能仅需一句话,就代替了几年的证据(这些未必能留住)。这才是服务型政府,当然,开始很难,但要坚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6-28 06:57:26
谢谢鼓励!必将更加努力。
说点题外的,制度经济学的话。
看的较多的是诺斯的制度经济学理论,他运用联系与运动的观点分析我们所正在经历的、与之密切相关的行为约束,包括正式、非正式制度,这符合规律;但对交易成本理论和制度演进的路径的分析,似乎忽视了”社会“层面,更多的将之归于”个人“取舍的结果,所以我觉得其结论更多的指向历史,而不是未来,对于现在,可能正是我们需要反思的。
基于此,希望制度设计着重于未来,而不是过去。讨论上述事情,也是在思考这样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20 16:56:37
很好,加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