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当下是互联网投资领域的冬天,但最近行业里的融资事件却频频发生,先是瓜子二手车拿到4亿美元融资,而后摩拜单车融到了6亿美元的E轮融资,本来融资这回事,本身是好事。只不过,像摩拜单车、瓜子二手车等这样跑马圈地、砸钱开路的模式,能维持多久?不免让人为之捏一把汗。
这几天,一边是摩拜单车高调宣布完成超过6亿美元的融资,创下行业最高纪录;一边是正式运营仅5个月后,悟空单车宣布退出市场。本来企业倒闭是正常的优胜劣汰,但还是引发了人们对于共享单车能走多远的担忧。

随着,摩拜单车宣布完成E轮超6亿美元融资,有消息称ofo小黄车也即将宣布最新融资消息。资本的热钱依旧看好共享单车行业,我们也看到各家厂商均未整体盈利,那么它们准备怎么挣钱,我们或许应该提前聊聊。
共享单车从诞生以来,走的是一条依靠烧钱快速扩张的道路,往往不是稳扎稳打地经营。企业可以在特定时期负债经营,但不能长期如此。5个月后“猝死”,悟空单车的前车之鉴,确实为行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不可否认,通过资本力量,快速扩张、占领市场,并将对手打趴在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行业的确在重复这样的故事。那么是否不融资就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吗?不一定。
华为就是一家这样具有典型意义的全球性标杆企业,其掌舵人任正非多年来一直坚持“不上市、不融资”,不受资本所累,如今华为已是代表中国企业品牌形象和竞争实力的名片。2016年华为在欧洲的专利申请量排名跃升至第二位,仅次于飞利浦,而排在华为之后的才是三星、LG、西门子、高通等公司。
反观近两年,o2o行业野蛮生长,通过疯狂补贴的方式获取用户,免费上门做饭、保洁、洗车、保养等模式的企业雨后春笋式地冒出来,不少企业都拿到了融资,结果一年时间不到,大批企业过了把瘾就死翘翘了。
作为共享单车行业的前两名,摩拜单车与ofo小黄车的市场规模有目共睹,融资金额、进驻城市、投放单车数量等关键指标都领先其他对手好几个数量级,但在如何如何盈利方面,却依然模糊。
眼下,大部分单车企业还只是把共享经济作为卖点,依靠吸引资本的眼球扩张规模,何时能够通过稳健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依然是个未知数。外部输血固然可以解一时之急,但内部造血才是长远发展的关键。
共享单车诞生以来,在缓解交通拥堵、鼓励绿色出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行间竞相比拼烧钱,显然这不是一个良性、健康的发展现象。如果不早日跳出不断烧钱不挣钱的困局,逐步摆脱对资本的过度依赖,行业注定将面临发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