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这样的文章算不算抄袭”一贴所涉文章的一作,该贴反映本人文章可能存在抄袭问题。今天一早朋友转我截图,问我怎么回事,我很奇怪,于是上来看看。
楼主说本文抄袭,这个帽子恐怕本人是不敢戴的。
首先,本人附上文章原文还有所涉参考文献,以及投稿时的附录(限于篇幅,刊物未登附录)。
然后,鉴于这涉及到本人及刊物的学术声誉,所以做出回下回应。
“这样的文章算不算抄袭?”一贴楼主所粘两段中一段是引子,两句话点明了分析起点。本人在除在《世界经济》上发表了关于阶梯电价和峰谷定价的文章外,还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上等发表了同样关于阶梯电价和峰谷定价的文章,对这一领域不说烂熟于胸,也是非常了解。这里借鉴R-W最为简洁的概括,因为这种表述很到位。关键是,这完全不涉及作者的创新,是对已有成果的共识,是你我都非常了解的已有成果的贡献,作为分析的引子。
另一段更有些牵强。本文就是在R-W基础上的创新,自然要介绍R-W模型的建立逻辑,说明对共识性文献的介绍难道也算抄袭。这里不涉及R-W的原创,难道还要加括号注明来源?而且本段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介绍本文创新,两部分之间有承接关系。
楼主还说没有看到分电器类型的结果。论文中是有的,具体可参阅论文。
本文属于结构性计量,这类文章的创新工作很难直接在文章中通过篇幅长度体现出来,而是体现在文章附录中。
一、 比如从二级到三级属于超越R-W的突破,涉及到分段设定,其中的第二阶段的设定更为复杂,但这在文章中只能体现为两个公式。
二、 加入峰谷定价更是突破,使问题性质和估计方法更加复杂。当然,我们最初的想法是建立更为系统的模型,但是模型的推导数据条件是难以支持的。但即使如此,我们的估计方法也是完全不同,尤其因为峰谷结构的存在,使我们不得不采用二次估计,从而使估计难度大大提升。而这也无法以篇幅体现在文章中。
三、 本文开篇即说明借鉴的就是R-W的路线,但每一步内容都不同,并不是每一步都在设定上做出巨大改变算创新。我想没谁会把抄袭对象作为核心参考文献吧。我们所做是沿着R-W的路线继续推进,在重要节点寻求突破。结构计量模型的特点就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每一步都要介绍到,在不涉及突破的地方,我们自然选择沿用R-W的设定。
四、 细节的改进还有很多,比如弹性计算方法等,我们指出了R-W方法中的不足。这些也都体现在脚注和附录中。
对于学术监督,我是十分赞成和支持的,也并不以自己成为被监督对象而不爽。有人能细致地阅读本人的文章,以及R-W的原始文献,我内心是很高兴的,两篇文章的技术难度均非常高,但说不定因此提高本文的关注度呢。本人偏爱微观结构计量,但遗憾的是,微观结构计量在国内并不是主流,尤其是费心费力却难产出。如果更多人关注这一领域,这何尝不是一种好事呢?
最后,在涉及学术道德的问题上,首先要对文章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切忌武断定论。有些坛友动辄就认定抄袭,并简单地认为就是用别人的方法来跑一跑中国的数据,也不知道他们的依据和底气何来,难不成写论文也是这种态度?受监督者坦然面对监督,监督者秉持公允态度,唯此中国的学术环境才能真正净化。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