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生阶段经济学学习的经验
个人认为研究生阶段经济学的学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掌握基本工具。
2、掌握思维方式并熟悉某一个领域。
3、用规范的方法表达新的观点。
学习的任何一个阶段都要注意和师长、同学讨论而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要把数学这个工具
当成目的。在思维上,受过经济学训练的人思考实际问题时需要注意:方法论上实证主义
结合解析主义,思维方式上演绎法结合归纳法,意识形态上避免对经济学过分的崇拜。
(一)、经济学学习的三个阶段
1、熟悉用数学语言刻画世界,掌握基本工具
学完初级和中级经济学以后,高级经济并不继续引入更多的事实和理论框架,但开始用相
对“严格”的教学工具规范地描述理论。这个阶段的教科书往往不是那么全面(尤其是在
宏观方面),其目的往往在于建立一个流派而非整个分支的理论框架,非常强调应用数学
工具更为严格的描述既有的理论。这一阶段关键要看一流的学者是如何用数学工具简化世
界的,注意变量的选取(如何用最少的变量来表达理论,简化了哪些信息)和模型的构造
(如解的特性:产生了周期、增长还是多重均衡)。
这一阶段可以不看经典的名著,如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经济学书系(蓝色系),这些书思
想深刻、逻辑严密、自成一家,如果没有掌握理论的思维框架,并且对某一个领域有较深
的理解,一方面很容易看得似懂非懂,不知所云;另一方面可能陷入其思维模式而拒绝接
受其他解释。
2、阅读论文:掌握思维方式并熟悉一个领域
教科书都是一个或观点相近的人写的,作者严密的描述以说服读者。但研究生阶段重要的
是学会质疑而不是“掌握真理”,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随,因此阅读论文是极端重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看清不同流派是如何质疑对方观点,如何跳出对方逻辑框架而打开新的天
地。
阅读每一篇论**只有两个问题:
1)这篇文章用什么解释了什么?也就是说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中间的逻辑是
什么?
2)这篇文章有什么缺陷?
这个阶段主要是学习思维的方式,技术已经不重要了,因此,除非是几篇公认的奠基性文
章或与现在的研究密切相关,其他文章都只需看Abstract。从这些文章中一定要训练出自
己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看完假设和结论,一定要想想“如果是我来写”,这篇文
章应该如何展开,哪几点是构成逻辑推理的基石,然后再粗略的翻看文章正文,看看作者
是如何展开的,自己疏忽了什么,冗余了什么。在阅读完一定量文章,对体系有较为清晰
的框架以后,还应该问问自己:这篇文章对既有的理论体系有什么贡献?
寻找文章的缺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假设
2)论据
3)从假设到结论的推理过程
4)从结论展开的推论
5)案例选取与案例安排
这要求对现实世界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分析假设是否较好的抽象了现实,解释了最多的现
象;论据是否与现实相符;推理是否只注意到现实世界的一种逻辑发展过程而忽略了其他
可能性;案例是否证明了文章的观点,安排上是否逻辑清晰。
论文的选择如下:
1)对这个领域的综述性文章(review)。从中了解这个领域的脉络,从其reference里可
以寻找其他论文,明了这个领域的关键词,有利于网络搜索。
2)Edward Elgar(EE)出版的Elgar reference collection:The international libr
ary of critical writings in economics/financial economics系列,每一专题的前言都
疏理这个领域的框架,明了这个领域进展,而且第一个部分都包含了经典的review文章。
3)电子资源:图书馆-电子期刊-JSTOR和Elsevier Science 数据库
4)讨论课上老师选出的经典论文
5)最新的论文,Google和相关网站(参见第四部分)
3、论文:用规范的方法表达新的观点
学习他人的理论并不是最终的目的,重要的是站在他人的肩膀上对理论有新的贡献;依葫
芦画瓢,总要自己画一只才会有感觉。总的来说,写论文有两种途径:
1)从现象到理论
从现象到理论是一种比较困难而且高风险的方式,最难的在于选择一个“有趣”的现象,
说出它为什么有趣。这需要你对现有理论比较熟悉,然后你还需要做出自己的逻辑推理,
自己选取合适的变量,搜集论据展开证明,而且由于没有模型可供借鉴,数学这一部分可
能会很弱,但这样做很有趣。
用这种途径思考论文的步骤如下,来源于朱天飚老师、路风老师的讨论课。
(1)中心问题:中心问题应该建立在对“常理”相反或不同的观察上,只有这样这个问题
才有意义和使别人感兴趣。
(2)文献考察:别人是怎样解释你提出的问题的?中国的、外国的。
(3)中心论点:你自己怎样解释中心问题?(用什么因素来解释?)这里的中心问题是要
被解释的因素,也就是因变量/项;你的用来解释的因素是自变量/项),它(们)必须是
抽象出来的,换句话说,用20个因素来解释你的中心问题就不是解释了,是描述。你的解
释与别人的解释不同的地方在哪?只有不同才有写的意义。
(4)论证逻辑:你的自变量/项与因变量/项的逻辑关系是什么?怎样从前者推导出后者?
(5)证据支持:用什么具体的例子和/或数据来支持你的中心论点?怎样组织它们?
2)从理论到理论
从理论到理论比较简单而且安全,找一篇论文加减一个变量或者约束条件或修改目标函数
,求出解以后再去找点现实的事情说一说,世界这么大,找个故事还是很简单的;或者用
中国的数据检验一下某种理论。不过,在行文的时候要倒过来,显得是从实际中抽取变量
,获得理论并加以检验的。这种方法简单却不太有意义,但非常适合用来拿学位。
值得注意的是,和师长、同学的讨论必须贯穿于每一个阶段。自己的努力、阅读和思考当
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每一个人的思维都是有惯性和局限性的,他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有助
于打开视野,促进思考。讨论不要仅限于对自己所关心的问题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观察对
方是如何思考问题的,他的切入点、逻辑和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