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经济学院04年真题解析经济学说史部分
(网上看到的不知道这样的答题方式可否?)
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晚期重商主义虽然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但是已经初步认识到货币不单是货币财富,而且已经把它看成增加财富的手段。他们坚持发展对外贸易,而在对外贸易中必须实现出超。这一时期重商主义的特点是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达到增加货币财富的目的。晚期重商主义也被称为贸易差额论。托马斯.孟全面的论述了贸易差额论,明确提出输出货币和输出商品可以同样有利,只要遵循出口大于进口的原则,贸易顺差就会使货币以现金的形式流回本国。他还指出,只有把货币投入流通,用于扩大贸易,才能带回更多的货币。他总结“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
李斯特:德国经济学家,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积极参加反封建活动,倡导成立德国工商业协会,力图废除关卡,统一关税。经济方面的主要著作有:《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德国政治经济的国民统一》。李斯特的经济学说以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德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为中心思想,采取历史方法论证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强调政治经济学的民族性,从而与英法经济学家大不相同。李斯特认为应发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缺陷在于宣扬世界主义经济学而忽视了经济发展的民族特征。李斯特认为不存在政治经济学,而只存在国民经济学,力图证明政治经济学应当探讨的是本民族经济发展的条件,而不是普遍的理论概括。李斯特提出了生产力理论,为了培育德国的生产力,应当忍受暂时的牺牲,“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提出了生产发展阶段学说(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德国处于第四阶段,应保护关税,过度到第五阶段,同英国争霸,向世界扩张。李斯特是19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中最进步的经济学家。他的学说是德国资产阶级矛盾地位的反映。一方面,揭露了英法鼓吹自由贸易的实质是企图称霸世界,提出保护关税和发展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落后国家争取工业进步、国家统一和独立的利益,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另一方面,他从民族特性出发,走向反对劳动价值论,否定一般经济规律则是错误的。
庞巴维克的《资本实证论》:庞巴维克是边际效用学派的主要代表,资本实证论是其主要的著作。庞巴维克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1)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
(2)价值是人们的主观评价决定的。(3)价值的尺度是边际效用。(4)生产型物品价值决定。(5)客观交换价值,即价格论。庞巴维克的边际效用价值论是直接反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不科学的。评价。时差利息论,用不同时间主观评价的差异说明各种剥削收入,利息的三种形态。评价。
二、论述题
1、评述德国历史学派的产生和发展。
历史学派是19世纪40年代初期德国的经济学流派。李斯特是历史学派的先驱。历史学派分为旧历史学派核心历史学派两个阶段。
1、历史条件:工人运动兴起,社会主义思潮传播。一方面发展资本主义,另一方面害怕工人运动。两面性,一开始就走上庸俗化道路。
2、方法论:强调经济发展的民族性和历史性,主张”历史生理学方法”。四个基本原理。
3、旧历史学派试图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阶段划分。罗雪尔和希尔德布兰德的划分。
4、新历史学派出现的历史条件。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阻止工人运动的发展。
5、新历史学派方法论:历史统计方法代替历史生理学方法。
6、新历史学派的特点:三方面。(1)强调心理道德的因素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2)强调法律对经济的制约作用。(3)强调国家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7、评价。一方面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表明了其学说的庸俗化特点。
2、评述李嘉图的地租理论。
1、李嘉图地租理论是他的整个理论体系中十分出色的部分,他坚持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研究的地租的起源。地租的定义。地租存在的原因。地租的产生。
2、理论缺陷:(1)把地租产生的条件看成地租产生的原因。(2)至承认级差地租,不承认绝对地租。(3)把土地耕种顺序和土地收益递减规律作为地租理论的基础是不必要的。
3、评价:理论和历史意义。揭示了地租和利润的对立,从而揭示了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前提资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5 10:43:19编辑过]